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杭州植物园的美景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小西游览杭州植物园后,对在园内看到的风景分析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地面上树木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树荫下圆形光斑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D、看到湖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光的反射
-
2、下列光现象中,与形成“海市蜃楼”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手影的形成
B、水中倒影
C、晷针留影
D、铅笔“折断”
-
3、先将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系有细线的金属球放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将系有细线的金属球慢慢拉出水面。小明观察了金属球从“刚开始露出水面”到“完全露出水面”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科学量作出了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①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变小 ②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③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④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4、t℃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蒸发溶剂前甲是饱和溶液 B、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饱和溶液 C、t℃时,乙的溶解度更大 D、a点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nm×100% -
5、容器中盛满了一定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现将一只乒乓球轻轻地放在液面上,溢出一些液体后,呈漂浮状态。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A、溢出液体的体积等于乒乓球的体积 B、溢出液体的质量等于乒乓球的质量 C、若继续加蔗糖,则乒乓球浸入水中的体积会更少 D、若将饱和溶液换成水,则溢出液体的体积会更少
-
6、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g。20℃时,将20g该物质投入80g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 )A、25% B、20% C、16.7% D、无法计算
-
7、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B、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C、若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若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 -
8、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K控制的出水口。此时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接着打开阀门K,缓慢放水,直至木块恰好完全离开水面,再关闭阀门K,这个过程中,弹簧的弹力 F 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的密度为 体积为V0 , 不计弹簧所受浮力。
(1)、AB 段弹簧处于(填“压缩”或“伸长”)状态。(2)、求B 点的横坐标的值(用V0表示)。 -
9、空心铁块和实心小球的体积和受到的重力如图所示。把它们分别浸没在足量的水中后放手,最终(g 取10 N/ kg) ( )
A、空心铁块漂浮 B、空心铁块沉底 C、实心小球漂浮 D、实心小球沉底 -
10、“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小强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以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由小筒和秤盘两部分组成,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20 cm2 , 高度为 20 cm,小筒和秤盘总质量为0.1 kg。(g取:
(1)、如图甲所示,当秤盘不放物体时,“浮力秤”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此时“浮力秤”的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多少?(2)、如图乙所示,在秤盘上放一石块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5 cm,则该石块的质量是多少?(3)、通过实验,小强把“浮力秤”的读数均匀地刻在了小筒上,小强是怎样确定该“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和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的? -
11、如图所示为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填序号)。(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3)、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4)、若制得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多选,填字母)。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加热至有少量固体析出就停止加热 -
12、小科在完成“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的实验时,为了获得大的硫酸铜晶体,采取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①制备热饱和硫酸铜溶液;②晶核的选取制作;③结晶。下列的做法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选择热饱和硫酸铜溶液比用冷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效果好 B、选择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对晶体的生长更有利 C、晶体长大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变为无色 D、重复以上实验步骤,晶体会越长越大 -
13、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如表所示为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ρ水 =1g/cm3)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硝酸钾/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g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6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2)、请写出一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3)、20℃时,将20g 氯化钠放入50g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4)、20℃时,把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5%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 -
14、甲物质在20℃和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0g和40g。20℃时,将20g 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并对所得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B、①到②的过程中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C、①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为③ D、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
1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AB 和 CD 相互垂直,从图中可以看出是界面,是入射光线,是反 射 光 线,入射 角的大小是 , 折射角的大小是 , 反射角的大小是。

-
16、小徐在某花展上对着一大片郁金香拍摄了一张照片。在拍摄过程中 ( )A、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影像传感器和镜头间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 C、若靠近郁金香拍摄,则影像传感器上成的像的大小不变 D、若远离郁金香拍摄,则应缩短镜头和影像传感器间的距离
-
17、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正确的是( )A、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不会上升,因为红外线是看不见的 B、响尾蛇导弹是通过跟踪飞机、坦克等的发动机高温尾气辐射的紫外线进行有效攻击的 C、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健康,但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 D、紫外线能够杀菌,医院内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光,这淡紫色光其实就是紫外线
-
1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步骤一:让三束平行激光射向透镜,移动右侧的光屏,结果在距离透镜10 cm处,看到光屏上有一个亮点。
步骤二:将激光束换成蜡烛,一边移动点燃的蜡烛,一边移动光屏,记下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距u/ cm
像距v/ cm
像的大小
1
40.0
13.0
缩小
2
30.0
18.0
缩小
3
20.0
20.0
等大
4
15.0
30.0
放大
5
12.0
50.0
放大
根据以上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f=cm。(2)、当蜡烛距离透镜中心60 cm时,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为____(填字母)。A、10~13 cm B、13~18 cm C、18~20cm(3)、将物体由距离透镜40 cm处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20cm 处,所用的时间为 2 s,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4)、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
A、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5)、该同学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个位置,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当他拿掉自己的眼镜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
19、小楠将透明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焦距为 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如图乙、丙所示的形状,并分别测出焦距。其中,测得焦距小于 10 cm 的是图(填“乙”或“丙”),用它可以模拟(填“近视”或“远视”)患者的晶状体,在生活中应当配戴(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
20、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