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A、地铁站排队进行安检 B、高铁上霸占他人座位 C、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 D、在旅游景区乱涂乱画
-
2、《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各地广泛学习宣传,积极贯彻落实。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 )A、远离网络,避免网络诈骗 B、理性辨别,慎重结交网友 C、自我保护,加强网络管理 D、制定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
3、近年来,各地陆续发生了洪涝灾害。在灾难面前,下列能体现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王师傅开铲车在雨中运送受灾的市民
②众多企业家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捐物③父母回不了家,小杰在家给自己做饭
④孩子冒雨提示过路汽车注意前方积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在学校,小陆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道路上,小陆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在电影院里,小陆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观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 C、人的身份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关系 D、我们的身份都是由社会场所确定
-
5、右侧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A、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B、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
6、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
7、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鸦片战争期间,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抗战,壮烈牺牲 B、为加强西北和东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相继在新和台湾设立了行省 C、1885年,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战局 D、八国联军在北京的屠杀和劫掠罪行,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
8、“冲击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选项符合“冲击一反应"模式的是( )
①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③甲午中日战争→戊成变法
④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9、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下列描述与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
③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0、20世纪初,章太炎先生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讽刺联下联为“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其中与“六十割台湾”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
1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赞扬了左宗棠( )A、率领清军收复新疆 B、积极投身洋务运动 C、抵御英法联军侵略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12、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某内容时,老师板书"趁火打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面积割地"等关键词。据此可知,这一内容是( )A、《天津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B、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嚮 C、《北京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13、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读图,完成下题。(1)、根据右图信息,可以推断出台湾岛地势( )A、东高西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西高东低 D、北高南低(2)、台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结合右图,方框内①②处所填内容应该是( )A、落差大、水流急;降水多、流量大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C、降水多、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D、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14、邮很是邮局在信件、包裹等上加盖的被记,设计者常会结合地城的自然文化景观设计纪念邮题,读我国部分部局的位置和营业时间示意图,完成下小题,(1)、图中我国①②④地邮局营业时间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我国( )A、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B、南北跨纬度广 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东西跨经度广(2)、下列邮戳中,最可能在③地加盖的是( )A、 B、 C、 D、
-
15、违法一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
-
16、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
-
17、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
-
18、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 )
-
19、《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
-
20、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百日维新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