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右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B、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C、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 2、有学者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下列对辛亥革命“终结”之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 C、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实现了中华民主的真正独立
  • 3、下表为“1895-1898年我国中文报刊统计表”,从表格中分析导致1898年华人办刊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报刊总数(种)

    华人创办报刊数(种)

    华人创办报刊数比例

    1895

    7

    3

    43%

    1898

    47

    39

    83%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维新运动的发展 C、同盟会的成立 D、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冯子材打败法国侵略者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痛击阿古柏 B、镇南关大捷 C、旅顺大屠杀 D、廊坊阻击战
  • 5、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6、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等发展理念。据此读右图,完成下题。

    (1)、右图中甲乙丙丁河段,形成“地上河”的是(   )
    A、 B、 C、 D、
    (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上游退耕还草,科学治理已退化草原

    ②黄土高原地区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保持水土

    ③桃花峪以下河段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④增强引黄灌溉力度,在宁夏平原扩大耕种面积,发展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完成下题。

    (1)、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有“鄂卫食证字【2024第XX】”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生产企业注册的省份是(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关于四省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应去甲省 B、濒临海洋的是乙省 C、我国领土最东和最北端在丙 D、极圈横穿的是丁省
  • 8、某时刻过境我国境内的运行轨迹示意图”,完成下题

    (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光热丰富 B、海陆兼备,利于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 C、地跨寒、温、热三带,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东靠亚欧大陆,西临太平洋,季风气候显著
    (2)、右图中天和核心舱运行轨迹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甲、乙、丙分别是(   )
    A、新、甘、蜀 B、藏、甘、冀 C、川、滇、赣 D、青、津、辽
  • 9、“个人文明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这说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
  • 10、自由划定了社会规则的边界,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的约束。(   )
  • 11、诉讼是解决纠纷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
  • 12、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 13、民主、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 1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在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 1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
  • 16、齐奋斗·共圆梦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某校以“壮丽新篇章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

    【任务一:时政播报】

    一次盛会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一组镜头

    2024年9月6日上午, 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温高铁”建成后, 沿线浦江、东阳、磐安、仙居等县市区首次开通高铁, 圆当地百姓一个高铁梦, 城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朝着“村村通公路, 县县有高速”的目标迈出新步伐。

    ▲2024年10月30日,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 将与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会师太空”,开启探索宇宙的新篇章。▲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届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 是我们面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

    一份荣耀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 为国铸箭, 圆梦飞天。

    ▲许振超: “人民工匠”获得者, 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面对各种难题他苦练本领, 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 以“拳拳匠心”扛起强国重任。

    ▲田华:“人民艺术家”获得者, 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有民族品质的新东方女性形象, 是广为人民群众熟知和喜爱的老一辈艺术家。

    (1)、什么时候哪一历史事件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任务二:时政述评】

    根据时政播报,结合所学知识,请以“中国人 中国梦”为主题,写一篇时政述评。 (要求: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 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 17、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2022-2050年中国人口变化预测

     

    2022年

    2035 年

    2050年

    人口总量

    14.3亿

    14 亿

    13.2亿

    16岁以下人口占比

    19.4%

    13.0%

    12.9%

    17岁至64岁人口占比

    66.8%

    64.4%

    56.9%

    65岁以上人口占比

    13.8%

    22.6%

    30.2%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浙江各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宁波供电公司上线宁波能源大数据中心,推出城市“碳锁”“家庭碳管家”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 湖州“乡村微检察” 3年来常态化地将微办案、微调解、微监督、微普法等工作延伸到最基层……

    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2 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概括材料一中表格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浙江省是如何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成功范例的。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发展理念角度谈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 18、某中学九年级(2)班的学生认真观看了举世瞩目的第33届巴黎奥运会赛事,整理、绘制了一份班级“时政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科技赋能奥运

    中国在巴黎奥运会中刮起了这样一阵旋风, 如上海红双喜提供的乒乓球台不仅采用自带芯片的可变灯光系统, 还对球台台面工艺进行优化, 让球台的摩擦、弹跳效果更佳。除此之外, 智能裁判系统、云上直播、全流程全场景的AI 技术应用……“中国科技”带着前沿、尖端的酷炫感继续走出去、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

    点亮奥运

    中国艺术体操队《风鸣凌霄》以汉唐国风为主题, 在造型上通过运用彩带模拟, 让古筝、琵琶等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韵味得以呈现。霹雳舞比赛中, 获得铜牌的刘清漪在自己的动作中融入了中国武术元素, 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精神闪耀奥运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以40金27银24铜收官,创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最好成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一代代体育人怀揣民族梦想和家国情怀接续奋斗的光辉历程, 为民族复兴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1)、中国科技赋能奥运折射出我国当前怎样的科技创新现状?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在奥运会赛事中的设计如此注重传统文化的原因。
    (3)、请你说说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 青少年应如何接力奥运, 助推民族梦想?
  • 19、“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

    材料一:中西著名史家眼中的“世界历史”

     

    《史记》

    《历史》

    作者

    【西汉】司马迁

    【古希腊】希罗多德

    记述内容

    全书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范围东起朝鲜, 西至安息, 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 这是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主要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波斯及其以北地区, 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1500年以后,世界在空间结构上逐步连成一个整体。政治、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具有了国际化和世界性的历史空间。……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的全球史,开辟了史学家研究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建立了编纂世界历史的新框架。——摘编自于文杰等《从生产方式变化角度理解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

    【人类社会矛盾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材料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冲突示意图

    材料四:中国不同发展时期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

    时期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提出小康社会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部著作记述的“世界历史”的共同点。
    (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史学家研究“世界历史”的空间变化。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在材料三中选一对矛盾,用史实阐述对“世界历史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解。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三个时期主要矛盾的共同点。结合所学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主要矛盾所作出的努力。
  • 20、“海洋”与“海权”是世界历史绕不开的话题。某校九年级同学以此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略海洋】

    材料一:从古代世界的希腊、腓尼基、罗马到近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新航路的开辟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

    【角逐海洋】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之后,德国作出了争夺海权的决定,由此踏上了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争夺海洋霸权的不归之路。    1890年以后,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海军建设的投入。……1898年4月,美国发动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这是一场以海军为主的战争,是近代美国最成功的一次海权实践活动,它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海外扩张的野心。

     

    【进军海洋】

    材料三: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法、日签订了《四国条约》,美、英、日、法、意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列宁对此评价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海洋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欧洲经济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一时期德国、美国海上地位能够崛起的共同原因。这一时期各国“争夺海洋霸权”,进行“海外扩张”,最终引发了什么事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的外交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多次强调“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上一页 237 238 239 240 2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