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李鸿章创办的官办企业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 三年后,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B、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C、推动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极大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 2、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下图所示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帝国成立
  •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 )
    A、洪秀全 B、李鸿章 C、林则徐 D、孙中山
  • 4、1863年,有人在给曾国藩的信中提到西方的大炮、弹药、器械等“实中国所不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可见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发展近代民用企业 D、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 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的大门被打开 B、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6、据统计,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在1837年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达到2394万英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赔款 B、五口通商 C、割占土地 D、开设工厂
  • 7、下表内容是小宇为研究某一主题选的几个历史人物。下列人物符合他研究主题的是( )

    朝代

    人物

    明朝

    威继光

    明末清初

    郑成功

    清朝

    邓世昌

    ……

    ……

    A、祖冲之 B、李清照 C、曹雪芹 D、林则徐
  • 8、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突破自身生活的区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一次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收集资料1]

    材料一:在遥远的古代西方, 曾借助对外征战,建立过下图中的AB两大帝国,成为开疆拓土的辉煌注脚。

    [收集资料2]

    材料二:在十五、十六世纪之交,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为前锋的西欧各国探寻绕过地中海通往东方的航线,意外地发现了“世界”。

    材料三:虽然A帝国是短暂……在这期间,中东(主要包括西亚大部分地区)也希腊化了……成千上万的希腊商人、行政官员、教师、专门职业者和雇佣兵……从格自的城邦移居那里。从而,为新的希腊化文明一一一个实际上各方面都与其前身古典文明不同的混合创造物——奠定了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地中海世界里的频繁交往,使人们逐渐熟悉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大量涌入的移民会继续遵守自己所继承的传统,并把这种传统融入B帝国的文化熔炉中,成为影响欧洲发展的重要因素。

    ——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五: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粗心的资料收集者忘记了图示AB帝国的名称,请根据材料-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仔细观察AB帝国示意图,它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共同接触了哪些古代文明。
    (2)、收集资料的同学找到了图③④两张世界地图,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变辽阔了。图④中的C航线有何显著特点。这与哪一历史事件息息相关。
    (3)、[问题研究1]比较图①②③④中的人类的活动区域,你发现人类活动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4)、[问题研究2]人类活动区域的突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此次项目化学习需要对此观点进行论证,请根据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9、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用此法了解古代文明。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 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两河流域。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古代希腊文明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模式不适合古代希腊。请根据左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产生的认识。
  • 10、在阅读某航海家的航海书信时,看到如下描述,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是( )

    ……舰队到达了印度。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人口稠密的岛国。文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获得了他们的财产……当我抵达(古巴)时,我沿着海岸线向西行,发现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A、迪亚士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达·伽马
  • 11、据统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约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整个非洲大陆因奴隶贸易损失的人口至少有1亿多。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给美洲非洲等地带来深重灾难 B、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C、促进了人口与物种的交流 D、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 12、“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满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 )
    A、内容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 13、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D、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
  • 14、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描述,美第奇时代(1328一1464)意大利的心灵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
    A、天赋人权 B、人文主义 C、反对专制 D、民主科学
  • 15、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下列能印证“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的是( )

    ①《荷马史诗》    ②《十二铜表法》    ③帕特农神庙    ④儒略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6、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奠基大、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宇宙万物由原子组成 B、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度提出异议 C、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 D、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 17、有学者评价古罗马的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对平民来说,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颁布《十二铜表法》 B、创立“陶片放逐法” C、编纂《汉谟拉比法典》 D、召开五百人议事会
  • 18、居住在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外邦人“名义上是市民,却有着奴隶的嘴,是没有自由的”,即使是已在雅典世代居住的“移民”家庭也不例外。这说明雅典城邦( )
    A、城邦公民没有人身自由 B、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 C、外邦人可参与民主政治 D、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 19、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下列文化成就中实际上起源于印度的是( )
    A、最早的太阳历 B、阿拉伯数字 C、《汉谟拉比法典》 D、楔形文字
  • 20、围绕着“辉煌灿烂的亚非欧文明”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  [文献·解读东西方制度]

    ①“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摩奴法典》

    ②“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任务二  [图片·了解东西方文化]

    任务三  [史论·阐释文明格局交流]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文明在世界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多样的特点。但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文献记载历史。以上文献分别体现了什么制度?
    (2)、图片见证历史。任选一幅图片,简述它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中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3)、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结合下列短文和所学知识,请以“多元格局·文明互鉴”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上一页 711 712 713 714 7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