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总统誓词》(1912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遗嘱》 (1925
年)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请写出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只写出序号即可)。(2)、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作了怎样的概括?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3)、依据材料三,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孙中山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作了哪些努力?请你至少列举三例史实。(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
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难忘国耻]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沥血抗争]材料二: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积极探索]材料三: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一中“同英国的战争”是怎样使中国的历史发生转折的?(2)、根据材料一、二,面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三次灾难性战争,请你列举“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至少三例)(3)、材料三所提到的“自救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
3、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当我们走进行宫的时候,火声“啪啪”地响着,很使人震惊,并且穿过重重的烟雾,太阳照耀中天,使一些花草树木,都带了一种憔悴的病色,殷红的火焰,映在放火的军人们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样,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的,觉得很是光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册
材料三: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 ‘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一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为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皇家园林被毁、大片领土被割占,中国仍处在劫难之中……
(1)、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的“新鲜空气"指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列强哪一次侵华战争期间?(3)、材料三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4)、看完材料四,你有何感想? -
4、读图:《边疆行》、《沿海行》路线图
(1)、《边疆行》摄制组从①(填所在省区的全称)防城港出发,基本沿我国陆上疆界到达⑤(填所在省区的简称)丹东,全程将近2万公里;经过了共14个陆上邻国,其中A (南亚最大的国家),B(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途中还经过了中国的最北点P黑龙江省以北的 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2)、《沿海行》摄制组从⑤口(填河流,大陆海岸线起点),经过D、E(填海域),介绍了全长18000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有哪些? -
5、下列既和我国陆上接壤,又都临海的一组国家是( )A、蒙古、朝鲜 B、韩国、尼泊尔 C、越南、日本 D、印度、俄罗斯
-
6、我国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A、黑和琼 B、黑和粤 C、新和台 D、内蒙古和琼
-
7、下列是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按自西向东的地理位置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
8、某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中国梦”的历史图片展,他们从网上找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你如果给这些图片拟定一个小的主题,最合适的应该是( )
A、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C、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D、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9、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相同点有( )
①都是反对袁世凯的战争
②都有孙中山的领导
③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④孙中山都是利用一派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A、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B、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 C、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D、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
11、下图是张姗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她探究的主题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新时代的曙光 -
12、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1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钟南山逆行武汉,曾眼闪泪光哽咽地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习近平主席在防疫防控一线调研指导时也强调“武汉是英雄的城市”。能论证“武汉是英雄的城市”的史实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
14、“他的伟大不只在于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
15、下图是1900年某西方国家发布的一幅漫画《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一条龙和一个身体怪异的老人被吊在树上)。漫画反映的事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创办洋务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6、“为了满足军士的贪婪,各国将领允许士兵在北京城无所顾忌地烧杀抢掠三日。使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躏和摧残。地安门至西安门的房屋被焚毁殆尽,前门至东四牌楼也是满目荒凉……材料描述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天国天京陷落 C、日军旅顺大屠杀 D、八国联军的暴行
-
17、下图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
18、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又进行了下列哪些活动? ( )
①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②加强北洋军队的实力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
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