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历史长河中,风雨激荡的运动里迸发出了无数响亮的口号。下列哪个口号反映的事件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2、陈独秀在 1923 年指出:“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 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 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
    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B、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 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4、“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5、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
  • 6、“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 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7、如表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 8、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评价辛亥革命说:“辛亥革命在‘革故’与‘鼎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革故”方面的首创之举指的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9、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图 1 涉及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 B、图 2 涉及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图 3 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图 4 《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
  • 10、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下列 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C、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路中国、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D、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 11、1902 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 实(   )
    A、张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B、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C、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D、赵六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 12、孙中山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 13、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14、阅读下图《1838-1852 年英国制造业输华值》,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C、五口通商便利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D、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中国市场
  • 15、清末郑观音在一首诗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诗中的“东沟海战”是指( )
    A、丰岛海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海战
  • 1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17、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到:“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 也就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该事件”(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18、“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通商口岸和扩展商务来争夺贸易利益…… 俄国人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而构成一南一北两股钳形之势,掐住清政府。”这种情况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
  • 19、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下列场景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①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②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③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④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协商关税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 20、下列景观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最贴近的是(   )
    A、北方地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青藏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上一页 685 686 687 688 6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