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史料,完成学习任务。

    板块

       

    【工具改革】

    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从图1和图2中能获取什么信息?这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社会改革】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商君”采取的措施。

    【政策改革】

    (魏主)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正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纪》

    3)材料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对应他改革的哪一项措施?他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从图1和图2中能获取什么信息?这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商君”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对应他改革的哪一项措施?他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 2、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汉得以创造和巩固,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历史。

    材料一:“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历史学家夏曾佑

    材料二:刘邦共封十国,并且规定只有姓刘的才可以封王。刘姓诸王专制一方,除丞相一职由皇帝任免外,其他一切官员皆由诸侯王任命。汉初的诸侯王实际上形同独立王国,叛变很难避免,高祖死后四十年即有“七国之乱”。……将刘邦同秦始皇相比,鄙陋与圣德立见。

    ——摘自李定一《中华史纲:从传说时代到辛亥革命》

    材料三:平叛“七国之乱”后,景帝在吴、楚、赵、齐等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但规定诸侯王不得干预各自封国的政务,“天子为置吏”。……元朔二年,汉武帝准许梁王等将部分国土分与其弟,并下诏“诸侯王分与子弟邑者”,朝廷均已批准。此后,“诸侯惟得衣食租税”。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孔子、秦皇、汉武的贡献。
    (2)、为什么李定一认为秦始皇“圣德”而刘邦“鄙陋”?请你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3)、结合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推恩令”得以顺利实施的原因。
    (4)、综合材料二、三,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角度归纳秦汉以来政治发展趋势。
  • 3、下表内容的共同作用是(   )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A、加强对外交往 B、巩固局部统一 C、促进民族交融 D、推动文化发展
  • 4、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   )

    ①牧野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 5、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如图)描述了一位宫女执灯坐姿的形象。这种坐姿在隋唐时期发生变化,李白有“床前明月光”句子。人们坐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西汉巩固了大一统 B、汉代佛教传入了中原 C、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D、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 6、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正确的是(   )
    A、铁器牛耕使用——巩固了西周分封制、礼乐制 B、设西域都护府——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西汉文景之治——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D、江南地区开发——促进了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
  • 7、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始设置县、郡管理地方,战国时商鞅在秦国确立县制;十六国时期,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广,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汉化政策。材料表明改革(   )
    A、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B、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C、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D、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8、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列关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③古代丝路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④秦汉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最远抵达朝鲜、日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9、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周武王 B、郡县制——秦始皇 C、休养生息——汉高祖 D、“推恩令”——汉武帝
  • 10、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光辉的人生篇章。下列人物与作品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孟子——《道德经》 B、祖冲之——《大明历》 C、华佗——《黄帝内经》 D、王羲之——《女史箴图》
  • 11、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繁荣开放的社会
  • 12、下面两座石窟均开凿于北魏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开凿较早,其佛像一般雄健可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较晚,其佛像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原文化特征,姿态也变为温和可亲。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B、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 C、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
  • 13、《晋书》中写道:“乳酪养性,人无妒心。”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这反映出(   )
    A、中原地区畜牧业繁荣 B、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 C、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D、佛教传播推动民族交融
  • 14、《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 15、东晋南朝时期,来自北方的麦、黍、粟以及其它各种杂谷,在种植时间上与水稻交错进行,这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由此可知,南方农业经济发展是由于(   )
    A、耕作劳力充足 B、社会环境安定 C、自然环境恶劣 D、种植技术改进
  • 16、洛阳博物馆展示了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印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A、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B、西晋统一全国 C、西晋八王之乱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 17、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从这些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分析,最后导致的直接恶果是(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朝廷动荡不安 B、人民流离失所 C、农民起义不断 D、地方势力强大
  • 18、诸葛亮向孙权分析道:曹军远道而来,又不习水战,孙刘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诸葛亮所预言的这场战役后来发生在(   )
    A、建康 B、官渡 C、赤壁 D、洛阳
  • 19、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它”所指的思想属于(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 20、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   )
    A、汉朝政府对西域实施有效管辖 B、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重要桥梁 C、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D、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一页 639 640 641 642 6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