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主父偃建议汉武帝: “希望陛下推广您的恩德,允许诸侯可以将土地分给其儿子,这样人人都能够满足愿望。陛下广施德政,同时可以将诸侯国分裂;没有削去其贵族身份,但可使其实力变弱。”
——译自《汉书》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二中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2)、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由材料一上面三图可知,从春秋至秦朝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秦朝的建立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为了改变春秋战国的局势,秦始皇创建了什么重要的政治制度?(3)、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5)、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6)、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在位期间,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先提出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听取了谁的建议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3)、材料二的□□中应填?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
4、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汉初,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视监察。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收回齐国等诸侯国的私铸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图二: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上述两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
5、如表所示内容,反映了唐太宗( )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
——唐太宗
A、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
6、“铁打的兵权,流水的皇帝。及至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宋,这种局面已经将近100年。殷鉴不远,宋朝开国始便有意识对‘文’与‘武’进行调整,然而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将领武装割据,但却导致了宋朝对外作战时屡战屡失败。”下列对材料意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该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该政策杜绝了武将专权情况的发生 C、该政策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该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
7、《说文解字》载:“秦并天下……旧有之字,不足于用。丞相李斯乃奏同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表明秦统一文字( )A、激起各地文人激烈反抗 B、完全消除各地言语差异 C、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D、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往来
-
8、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材料反映出秦朝( )A、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政府鼓励农业发展 C、最早确立皇帝制度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9、汉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辖。此后,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传到西南地区,汉族官吏还在那里兴办学校,使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材料说明汉武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不断加强中外的交流 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
10、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实行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
11、如图是商鞅铜方量器身上有两组铭文。这反映出( )

(公元前344年)大良造(商)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A、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B、商鞅死后变法法令被彻底废除 C、秦朝统一后延续了商鞅统一度量衡的作法 D、秦朝开创了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12、实施“保甲法”,保丁“平时种田,闲时练兵,战时出征”,这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庆历新政 D、康乾盛世
-
13、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况,提出:“销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对此采取的措施有( )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②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③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
④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一变化反映出(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B、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加强 C、经商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D、财税来源发生了重大转变
-
15、在唐代很难做到“读书破万卷”,到了宋代就容易多……宋人对古代典箱的整理工作也可以比较顺利地展开,从而迅速提升文化水准。这样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B、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 C、印刷技术的新发展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
16、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其共同目的是( )A、巩固边疆 B、整顿吏治 C、创新管理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
17、读下图,秦朝政治体制的最大特征是( )
A、以血缘关系分封诸侯 B、以军功大小奖励爵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18、《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A、分散知州的权力 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 C、超越知州的权力 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
19、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 )A、坚信班固的旧观点 B、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 C、赞同司马光的认识 D、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
-
20、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 C、采纳“推恩”建议 D、实行盐铁专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