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幅员辽阔,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全国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地区。划分四大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    ②经济基础    ③政策支持力度    ④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以下是某社区居民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王厂长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的印染厂采用新技术,实行“刷卡排污”严格实施排污总量和浓度控制。

    李大妈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根本上要倡导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我每天步行上班,晚上使用节能灯,还经常自编竹篮子,免费提供给大家使用。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体现了我国的哪一新发展理念?
    (2)、请运用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一名居民的言行加以分析。
  • 3、要推动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应该做的事情有( )

    ①逢年过节,给亲朋好友寄送过度包装的礼品
    ②围湖造田,护大耕地面积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选购无氟冰箱、节能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做法有(    )

    ①开展五水共治,清水河道鱼虾丰
    ②建设生态林区,翠山古树游客多

    ③关停污染企业,天蓝水清空气新
    ④开山林占耕地,高尔夫球场彩旗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前些年,我国一些地区的严重雾霾天气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环保专家认为,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等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这些地区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要求等;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

    材料三: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怎祥和谐相处的问题。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基本信息?
    (2)、联系材料二,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闸述当前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 6、2019年起,我国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预计到2025年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B、彻底解决了我国“垃圾围城”的现象 C、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 D、增加了居民的不便,提高了生活成本
  • 7、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人人参与。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有( )

    ①积极参加环保宣传活动
    ②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③由学生对随意破坏花草树木的青少年进行罚款
    ④劝父母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近年来,浙江省各地打响了全民参与的剿灭劣五类水攻坚战,各级政府有“制”也有“智”,如实行“河长制”、实施《水环境保护条例》、采用水质检测仪监测水质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要实行河长责任制,并提倡人人参与治水②应发挥科技在治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③必须把水环境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④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彻底解决水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2020年1月,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北京市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坚持日常抓、抓日常,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继续大幅下降,市民“蓝天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要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北京市的这一做法主要表明( )
    A、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B、注重生态保护会降低市民生活品质 C、应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不能相互协调
  • 10、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有人总结出这样的说法: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这说明( )

    ①生存与温饱仍是现阶段重要的民生考量
    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③不能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
    ④保护环境就是为子孙后代建设“绿色银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12月上旬,英国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路上的行人小心翼翼地前行。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损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去世的超过4000人。

    材料二:英国积极打造 “后煤炭经济”,于2015年12月关闭最后一家深层煤矿,终结煤炭时代。1956年英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案》,明确在城市、村镇设立“烟雾控制区”,限定区内只能使用无烟燃料。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大范围减少工厂、铁路城乡居民对煤炭的使用。20世纪50-90年代,英国相继在北海发现储量巨大的油气旧,获得清洁和廉价的替代能源,并建设了19个大型核电反应堆,保证了大量的电力供应,降低了煤炭使用减少后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遭遇了什么环境问题?说明这一环境问题引起的主要危害。
    (2)、英国积极打造“后煤炭经济”的做法,启示各国该如何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
    (3)、上述材料中英国的发展变化,给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什么警示?
  • 12、近年来,公共自行车的投放、节能公交车的使用等已经成为各困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交通方式的推广有利于( )

    ①完善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
    ②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汽车尾气

    ③方便人们出行,利于节能减排
    ④改善环境质量,体现以人为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2019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会议围绕三个主题进行:城市和电动交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蓝色经济”,与会者重点探讨和交流了如何加速世界经济的“脱碳”进程。这表明( )

    ①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②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

    ③各国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已没有矛盾
    ④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水位低的地方以平均每年下降超过1米的速度干涸。据悉,1950年以来,以色列这类地区水位已下降数十米。据此推断,当地最有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土地荒漠化 D、土壤污染
  • 15、据图,我们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过度放牧→地表裸露→沙尘暴→重大损失

    ①人类活动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②要科学合理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③人类活动须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④应该先发展经济,再保护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人体有 70%左右是水构成的,当人体失去全身水分的20%时就会危及生命;生产1吨谷物约需要1 000吨水;制造1吨钢,约需用25吨水。

    材料二:我国水资源总 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25%-30% 。我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约有400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一些城市严重缺水。而且,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此外,我国河梁和井灌区、水的利用率也不高。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河梁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一些地区的井灌有效利用率只有60%左右。

    材料三:如图 。

    (1)、联系材料一,指出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二,概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应如何缓解类似材料二所述的水资源问题。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图二。

    材料二:有人认为 ,地球上没有真正的垃圾所谓“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举措:英国推出“地沟油“航班波音757客机,相比传统燃料,可减排60%-80%;德国出台了《废弃物处理法》等,使废弃物回收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日本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给环境造成的危害。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1)、根据图一、图二,分析可能导致当前世界自然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说说这些国家的举措对我们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何启示。
  • 18、据学者估算,目前占世界能耗总量80%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最终可采量大约相当于33 730亿吨原煤,而世界能耗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已探明储量的化石燃料预计只够人类使用一两百年。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逐步枯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没有重大突破,目前世界正处在“青黄不接”的能源低谷时期。据此完成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出____资源出现了短缺问题。“____”处填( )
    A、森林 B、淡水 C、土地 D、能源
    (2)、从上述材料可知,当今世界出现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

    ①资源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
    ②化石燃料的储量有限

    ③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④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A.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鲁迅先生说:“挖出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使用数百年,但是数百年后呢……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却是要生存的。”这启示我们( )

    ①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②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

    ③煤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④资源的开发还应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氢-3”是一种目前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但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少,而月球地壳浅层内竟含有上百万吨氢-3。这反映了人类未来解决资源问题的方向是( )
    A、扩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范围 B、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工作 C、扩大资源的开发范围 D、“开源"与“节流”并举
上一页 531 532 533 534 5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