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2023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6周年纪念日,读下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山脉a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山脉b是阴山山脉,其南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C、河流c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 D、该省每年七八月举办特色节日——泼水节 -
2、梦回大唐——西安“大唐不夜城”是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文化商业街。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贞观广场】“贞观之治”群雕非常雄伟,气势恢宏,展示了当时人才济济的画面;处于水面的“载舟覆舟“群雕,展示了当时先进的执政理念和民本思想。
【主题二:开元广场】广场中心设有“开元盛世”主题雕塑和8根多媒体艺术斗拼景观柱等文化景观,充分展现出盛唐时期繁荣灿烂、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
【主题三:玄奘广场】玄奘铜雕像总高约6米,重3吨多,玄奘形象伟岸高大,手执锡杖,表情睿智而坚毅,体现了他为求学而义无反顾的精神风貌。
【主题四:归纳总结】唐朝在当时声名远播四海,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仰慕。从那个时候起,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
(1)、根据一,请分别指出唐太宗“先进的执政理念”和“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2)、根据二,“盛唐时期繁荣灿烂、歌舞升平”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哪些表现?请各举一例说明。(3)、根据三,说说玄奘“求学”的意义,唐朝时期为此“学”做出贡献的史实还有哪个?(4)、请归纳大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A城名称为 , 结合图1和图2指出波河的枯水期在(夏季、秋季、冬季)并简述理由。(2)、A城和日本傍水而居却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生产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图3中B秘鲁大部分国土面积位于(山脉);这里生活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区独特的环境特点来发展生产的? -
4、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绘制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②③处时代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
A、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B、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C、政权并立、经济繁荣 D、科技发达、社会转型 -
5、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指(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农田水利法
-
6、宋元时期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时期。观察下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辽、金、元 B、金、蒙古、辽 C、金、辽、元 D、辽、元、蒙古 -
7、“限于当时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的津贴,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
-
8、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文献史料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唐)王建《秋千词》
实物史料

彩绘打马球女俑

彩绘狩猎骑马俑

《弈棋仕女图》(局部)
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
9、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下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
10、阅读下表,据表格内容可得出( )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诸侯王发动叛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诺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叛乱被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中央与地方权力对比失衡国势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A、封建王朝社会矛盾尖锐 B、加强中央集权能稳定王朝 C、封建割据导致汉朝衰亡 D、割据分裂只出现于王朝末期 -
11、“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有( )
①史实:隋唐实行科举制;结论: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会
②史实:文成公主入藏;结论:中央实现对西藏的行政管辖
③史实: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结论:强化了中央集权
④史实: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结论: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
1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京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位置图,从地形对冬奥会选址的影响看,冬奥会举办城市最集中分布在( )A、落基山脉 B、阿尔卑斯山 C、安第斯山 D、喜马拉雅山(2)、届时,第24届冬奥会举行期间,下列对各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丰饶的湄公河平原忙着收割水稻 B、寒冷的莫斯科进入稳定的积雪期 C、山地之国瑞士进入繁忙的登山季 D、多彩的意大利水上都市炎热多雨 -
14、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2中甲地形区为( )A、阿巴拉契亚山脉 B、落基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大分水岭(2)、关于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平坦,土地辽阔,适合机械化生产
②以发展绿洲农业为主,传统节日“御耕节”
③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主要生产小麦
④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产区,种植水稻等作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5、读世界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序号所示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对应正确的是( )A、①——耕海牧渔 B、②——用机械种庄稼 C、③——垂直的生计 D、④——逐水草而居(2)、以下对序号⑤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①人们修建了大量水渠,用于灌溉和排涝
②高脚屋是当地主要的民居,人们居住很分散
③水稻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农业人口比重很小
④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好收成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产于新疆阿克苏温宿县位于天山南麓,被称为新疆的“水果皇后”,更以其独特的“冰糖心”(果糖在果品肉聚集优异,产生糖分自然凝聚现象,抛开果品其糖分聚集处犹如蜂蜜的结晶体)而饮誉海外。年产量只有5000吨,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10月25日霜冻期之后,上市时间晚于普通苹果1—2个月。
材料二:天山北坡经济带东起哈密,西至伊宁。2012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天山北坡经济区被列为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的新的增长极之一。
材料三:下图为阿克苏位置示意和气候资料图”。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 , 行政中心是。(2)、新疆位于地势第阶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本区的气候类型是。(3)、简析阿克苏苹果“冰糖心”形成的原因。(4)、诸多迹象表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将成为国家重要经济增长极,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
17、新中国成立初期,担负对内巩固政权,对外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①》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写出这次战争中重大战役1例子。(必须写教材中的战役)(2)、材料二①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概括这次改革完成的意义?(3)、为什么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洛斯认为材料三的事件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
18、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1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
20、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村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