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
  • 2、科技改变世界面貌。某班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素材,回答问题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欧洲14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分布表

    劳动力结构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70年

    51.7%

    26.9%

    21.4%

    1913年

    41.4%

    32.3%

    26.3%

    第二组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整个世界被农村包围着, 19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3.6%, 1920年上升到19.9%, 在此过程中,既出现了伦敦、巴黎等综合性大都会,也有曼彻斯特、旧金山等工业化城市。

    ——摘编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城市化

    第三组

    阶级关系

    第四

    1874年,英国卫生官员在视察过程中,发现约3000吨散发臭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另据记载,1873—1892年,在严重雾天后,因支气管炎导致的死亡率比平时高出很多。

    ——摘编自布雷恩《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

    环境问题

    (1)、请参考第一组研究报告,在第二、三、四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

    第一组研究报告

    ▲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的素材看,自1870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其成为工业化强国。

    (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为他们提供两个研究角度。
  • 3、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说:“在这里(英国),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历程示意图。


    (注:蒸汽机主要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材料二 如下表。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数据(部分)

    ◇1848年棉纺织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1850年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1851 年工业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 69%;工人数量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

       英国纺纱厂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且童工的工资只有成年工人的 1/8。曼彻斯特及郊区的35万工人几乎全部居住在潮湿、污秽、简陋的屋舍内。

    ——摘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的《世界大历史》

    (1)、据图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2)、综合材料一、二,论证“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
  • 4、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   )
    A、抨击了沙皇的封建专制 B、完善了近代文学题材 C、反映了社会的客观现实 D、找寻了社会转型出路
  • 5、“一壶开水使瓦特认识了蒸汽的伟大,一只苹果使牛顿悟出了地心引力。”牛顿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下列属于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是(   )
    A、《物种起源》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 6、下图所示为英国某诗人于工业革命时期创作的诗歌,其内容反映了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   )
    经牛顿水车的冲染,黑色的布料,
    如黑色的花冠笼罩在各国之顶,
    满目皆是无情工作的机器,
    车轮不转,齿轮暴虐相迫,
    此非伊甸美景。
    A、人口增长问题 B、大众教育问题 C、环境污染与社会问题 D、城市发展与卫生问题
  • 7、19 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这表明该时期(   )
    A、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B、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C、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D、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 8、18 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瓦特——蒸汽机车 B、诺贝尔——现代炸药 C、本茨——人造纤维 D、夏尔多内——赛璐珞
  • 9、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报机 D、内燃机
  • 10、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源起于(   )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观点 C、电磁感应理论 D、互联网信息技术
  • 11、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可以说,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A、大工厂制度开始取代手工工场 B、生产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 C、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 1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右图可知当时英国(   )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农业生产开始衰退 C、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D、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 13、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以下成果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有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英雄交响曲》歌颂了法国大革命,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
  • 15、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
  • 16、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小组以“为什么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为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

    (1)、根据“宋韵生活”,列举两例北宋市民生活的具体表现。
    (2)、结合“循史探因”,分析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 18、某校开展“在宁波遇见宋韵”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寻·宋时明州】

    【探·宋韵“甬”存】

    表1 宁波宋韵文化研学打卡点(部分)

    甬江口万斛神舟

    千年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船,是世界航海史上有记载的较早使用指南针的航船

    来远亭遗址

    宁波最早的海关,外来商船办签证的场所

    高丽使行馆

    国家级迎宾馆,宁波与高丽往来的见证

    桃源书院

    当时浙东办学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书院

    东钱湖南宋石刻群

    融古代哲学、美学、生态学于一体,填补秦汉以来墓道石刻的空白

    【助·宋韵流芳】

       宁波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推出“海派宋韵”等文旅推广品牌,借助数字化技术全景呈现宋时宁波山水胜景和禅韵、瓷韵、茶韵、帆韵等文化。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展示,实现宋韵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1)、我观察,寻找“海派”渊源
    根据图1,指出宁波打造“海派宋韵”文旅品牌的历史因素。
    (2)、我探索,解密“宋韵”线索
    依据表1,模仿下面示例解密研学路上的两个“宋韵”线索。

    【示例】我发现:万斛神舟是千年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船。

    我认为:宋代是一个造船业发达的时代。

    (3)、我建议,擦亮文化“名片”
    为助力宁波宋韵文化推广,请你设计一个文化体验活动。
  • 19、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 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 20、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这些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说明元朝(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 C、边疆地区战事不断 D、对外交流已畅通无阻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