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60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A、自强、求富 B、有田同耕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 2、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 3、洋务派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图书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而维新派刊印的图书以介绍各国政治、历 史、地理、律例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这表明(   )
    A、洋务派主张变法图强 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 C、维新派主张制度改革 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 4、下表是江南制造总局大事记(部分),据表可知,江南制造总局 (    ) 

    1865年

    李鸿章筹措经费 54 万余两而创立

    1867年

    迁址扩建,其中设洋枪楼,生产毛瑟步枪,并设翻译馆,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1898年

    设立工艺学堂,学生学习机械、化学等

    ①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②培养了大量近代科技人才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停办     ④属于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 C、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斗争 D、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
  • 6、《全球通史》中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上述材料所描写的景象最早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7、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 D、殖民扩张
  • 8、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 9、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摘编自《罗马法图示》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2年4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立法解释9件。据此,有同学认为:“有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就能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3)、请对上述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并说说作为公民可以为“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做些什么。
  • 10、致力共治共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丽跟爸爸一起参加居委会举行的“小区议事会”,针对小区宠物狗随地大小便及伤人、私家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暑假期间,小明随妈妈一起参加村委会举行的“村民说事会”,大家就本村乱丢乱扔垃圾、邻里纠纷等问题商量解决办法。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小区议事会”、“村民说事会”是居民(村民)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决策与管理的生动实践。

    (1)、材料中“小区议事会”、“村民说事会”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政治制度?该活动说明我国公民有哪些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2)、为解决材料中的问题,请你向居委会或村委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如果你是小丽或小明,请你说说参加民主活动的注意事项,并谈谈自己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
  • 11、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九年级(1)班以此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实干铸就辉煌】第一组同学通过学习强国APP搜集到:

    ※近十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

    ※近1亿人口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各区域开放水平,探索出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智慧应对挑战】第二组同学通过上网查阅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在扩大开放上敢为人先,探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经验。有专家指出,浙江要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需要做到四个率先:

    四个率先

    有益借鉴

    率先破解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

     

    率先破解农业现代化问题

     

    率先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率先破解共同富裕难题

     

    【榜样引领前行】从青年人的样子,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样子。第三小组同学到社区居民宣传他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典型人物事迹: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逐梦九天的背后,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托举“神舟”、牵引“玉兔”、驾驶“祝融”;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生命禁区”扎营盘,广大青年官兵誓守祖国边疆;越来越多“95后”“00后”走上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年轻人蓬勃向上的风貌。

    (1)、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浙江的“四个率先”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借鉴?
    (3)、以材料中的青年为榜样,谈谈我们应如何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2、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贡献的航海家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材料三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为开通美洲到吕宋(今菲律宾)航路作出重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中“新世界”“旧世界”分别是指哪一地区。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3)、结合材料三,请从“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的角度说说如何正确评价哥伦布?并由此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相关方法。
  • 13、文明:多样·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些历史学家曾认为,他横穿小亚细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与阿富汗,到达印度边境,是受一种使命意识驱使,这一使命急欲把希腊文化带给可能还处于蒙昧状态的亚洲人……他不仅照例用希腊人取代波斯总督,而且还输入希腊移民,让他们在新建的城市里定居,以便使被征服民族臣服于他。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四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

    (1)、古代建筑遗迹可以体现出不同风格的历史文明。图1是哪一文明古国的遗址?说说与图2所在古文明有关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输入希腊移民”的做法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说说哪种方式更利于文化交流。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4、图示法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右图图示法表示的有 ( )

    ①改革开放与共同富裕 
    ②民主选举与等额选举

    ③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④人才强国与国家战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正式实施。该法于2018年3月26日由外交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并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社区干部、居民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献计献策。这体现了(  )

    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②人们越来越多的直接参与民主管理,行使国家权力 

    ③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权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④司法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16、在我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小勇的爸爸投出了自己庄严神圣的一票。这表明他(  )

    ①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②珍惜并行使民主权利

    ③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④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观察下图,国家开展2022年“清朗·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这一 行动(  )

    ①有助于维护亿万网民精神家园 

    ②是厉行法治公正司法的举措

    ③能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强化法律对道德的教化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18、“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充分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质和优势。以下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解正确的有( )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④我国民主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宪法规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9、“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 20、无论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还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无论是下定决心推行“双减”整治教育顽疾,还是重拳治理文娱乱象清朗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疾苦念兹在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④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同步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