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材料是某历史教师教学PPT 展示的学习内容,从中可以概括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突出特点是(   )

    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文明成果

    尼罗河流域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的梵文和种姓制度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掷铁饼者》

    A、一体性 B、共容性 C、多元性 D、发展的不平衡性
  • 2、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C、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是古埃及的鼎盛时期 D、作为法老宫殿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 3、以万神庙为代表的希腊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
  • 4、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
  • 5、古代亚非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延续至今。(   )
  • 6、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与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直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大量的可用资金。海上霸权是保证这一财富的“渠道”畅通无阻的关键。这个偏踞大西洋一隅的岛国,依靠带有浓重血腥气味的“海外活动”,获得滚滚财源。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的扩张完全建立在它对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基础上。英国商品——“世界工厂”里源源不断的产品,成为轰击其他民族国家大门的重炮。

    ——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一部中国近代史,始终贯穿的鲜明主线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相关史实见下表。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 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年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公车上书”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11年

    武昌起义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整理

    (1)、请根据材料一,写出英国“获得滚滚财源”的“渠道”。结合所学,指出19 世纪40年代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列史实,围绕社会各阶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加以简要阐述,并谈谈反思后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7、“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经感叹:“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他发出这样的感叹基于(   )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 9、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 10、1895 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 “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 11、下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D、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2、下图为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在第十三章13.2中可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13.3 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3-1885年
    A、沈葆桢率兵入台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 1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 14、1848年刊行的《瀛寰志略》多次指出西方能在中国火器基础上制造出锐利且易用的枪炮,对此中国既要反思,更要仿效。1866年,清政府刻印此书并送官员参阅。清政府此举意在(   )
    A、查禁鸦片走私 B、推动洋务运动 C、宣传维新变法 D、抗击八国联军
  • 15、变式: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16、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下侧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第1课  洋务运动
    第2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  戊戌变法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
    A、皇权的高度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 17、《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把反帝反封建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   )
  • 18、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思想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
  • 19、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解决的问题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这就是要在一个绝对君主制国度内部,通过对政治的民主化改造来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从图2、图3中任选一幅,仿照示例,完成对图片的介绍。

    【示例】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光荣革命,其影响是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结束。

    (2)、根据你对材料二的理解,将相关国家机构填入下图。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法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并谈谈你对“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的理解。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