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使我们日常做菜用的青葱,它的根属于( )。A、直根系 B、须根系 C、变态根
-
2、在简单电路中、和是必需的元件。
-
3、一节电池铜帽的一端是极,锌壳的一端是极,当用导线把这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
4、植物的茎能自而将根吸收的和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
5、一粒完盛的蚕豆的种子是由和胚构成的,其中胚又由、、组成。
-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冬季,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到多种国家保护鸟类前来栖息越冬。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连续观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枕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灰鹳、白琵鹭,以及大种群的鹭类、燕鸭类,还有普通鸬鹚等一些珍稀候鸟。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野生鸟类特别是冬候鸟的越冬地、停歇地和觅食地。
(1)、候鸟的迁徙是动物( )的表现。A、预防其他动物攻击 B、感知环境变化 C、适应季节变化(2)、建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动物生存的事例。(3)、如果有市民在郑州黄河湿地公园游玩时,发现了在此栖息的鸟类,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积极地给鸟类喂食,让它适应人的喂养 B、安静地观赏鸟类,任由它栖息、嬉戏 C、兴奋地呼唤朋友一起来观赏鸟类,靠近鸟类拍照(4)、人类以下的做法中,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设置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饮水区域 B、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C、在森林里烧烤野炊 -
7、如图所示的两只狐(A、B),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A B
(1)图中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B狐耳朵较大,由此可推测,它生活在(填“炎热”或“寒冷”)的环境里。
(2)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愈(填“大”或“小”),身体就愈接近(填“圆”或“长”)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大”或“小”)。
(3)你认为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
8、连线题:将下列植物特点与其优势连线。
-
9、产生“南橘北枳”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
10、下面行为对保护生物栖息地没有意义的是( )。A、围海造田 B、保护环境 C、健全法律法规
-
11、观察身边更多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得到哪些设计的启示?说说你的想法。
-
12、原来看似简单的回形针,都是经过巧妙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等环节。
-
13、如图所示。
(1)回形针的内外两个环差不多在 , 通过弹力,一起夹紧纸张。
(2)内环的顶端应 , 有利于快速夹纸。
(3)回形针的两个金属端应 , 不致于刮破纸张。
(4)回形针夹纸的正确方式是。
-
14、自制回形针的材料应该具有特点,如铁丝等。
-
15、连线题。
-
16、下图所示新物品,是利用( )的方法巧改废旧物品而成的。A、添加结构 B、改变形状 C、组合
-
17、手没有碰到饭盒也能感受到热,这是因为( )。A、热传递 B、空气温度高 C、手本身温度高
-
18、运用下列材料可以设计一个高度超过50厘米的高塔:筷子10(根)(长22-24厘米)、垫圈10个、胶棒(粘合作用)等。
请在方框内画出设计图,并用文字说明。
-
19、阅读“中国天眼”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天眼”是一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该望远镜是一个涉及各个领域的大工程。为了选址,勘测过程长达12年,最终选址定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这块洼地,有几百米的山注被四面的山体环绕,正好能挡住外界电磁波的干扰。
在建造准备阶段,“天眼”工程首先就遇到材料难题——钢索材料达不到工程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总设计师南仁东决定转向钢索的研制,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研制出满足要求的钢索结构。突破种种技术和工程难题后,在2016年的9月份,这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终于落成启用了。
(1)、上图为“中国天眼”的设计图和局部结构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除镜面外,“中国天眼”的主体结构属于结构,尽量多地使用了形结构,使得“天眼”更加稳固。(2)、观察图中铁塔,你觉得它有哪些设计优点?(请至少写出两点)(3)、“中国天眼”最终选址定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你觉得选择这个地址建造有什么好处?(请至少写出两点) -
20、梳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似步骤,给下面步骤排序。
实施建设
明确一个解决的问题
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制作一个模型,(画出或写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