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实验一: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1)、请你分析下面音调变化柱形图,将右面表格填完整。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6 厘米 15 厘米 20 厘米 振动的快慢
快
较慢
声音的高低
较低
低
(2)、在此实验中,影响尺子音高的因素是 , 每次拨动钢尺的力度要保持(选填“相同”或“不同”),这种实验方法称之为(选填“观察实验”或“对比实验”)。(3)、在做实验时,老师强调实验要做3次的目的是。(4)、观察实验记录表,我们发现。(5)、尺子在发声过程中,用手握住尺子,声音会停止,说明尺子(选填“在”或“不在”)振动。 -
2、将图片中耳朵结构的序号与右边名称及其所对应的功能用直线连起来。

-
3、 “do” “re” “mi”三个音符中,“do”的音最高。
-
4、向小瓶中吹气,瓶中能发出“嘘嘘”声,这是瓶子振动产生的。
-
5、在高速路旁植树,能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
6、人耳中的耳郭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
7、耳朵是人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要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
8、我们可以戴着耳机听音乐,这样既不影响其他人,又保护了自己的听力。
-
9、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
-
10、在制作小乐器时,小福一边慢慢往碗里加水,小田则一边用同样的力度连续敲击碗口,他们发现发出的声音会(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一样高
-
11、听诊器是医生为病人检查中常用的仪器,借助听诊器医生能够清听诊头晰地听到人体内微弱的声音,听诊头的作用是( )。
A、产生声音 B、产生噪音 C、收集声音 -
12、小田在家复习功课,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干扰了他的学习。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A、关闭窗户和窗帘 B、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用棉花塞住自己耳朵
-
13、下课铃声响了,校园里的同学们都听到了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 )A、一个方向的 B、前后的 C、四面八方的
-
14、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下列几种情况中,发出声音最强的是( )A、
B、
C、
-
15、成语“伏罂而听”,出自《墨子》,意思是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陶器上,以此来侦听敌人是否在挖地道。这种方法又叫作“地听”,如图所示,其利用的原理是( )。
A、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B、气体比固体传声效果好 C、固体传声比液体传声效果好 -
16、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耳尿堵住耳朵会影响听力,所以要经常掏耳朵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C、戴耳机听音乐时,应将音量调到最大
-
1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垂钓时不回应路人的原因是( )。A、土地会传播声音 B、鱼竿会传播声音 C、空气和水会传播声音
-
18、歌手唱到高音时,声带振动的速度( )。A、变快 B、变慢 C、不变
-
19、成年女子的声带平均长度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平均长度约为15毫米(如图所示)。据此可以推断,成年女子的音高通常比成年男子( )。
A、低 B、高 C、一样 -
20、在寺庙敲击大钟的时候,我们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由于( )。A、大钟停止振动,但声音持续传播 B、敲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 C、大钟不振动,嗡嗡声是人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