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物极必反,柔能克刚。这样的思想主张最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本书籍中( )A、《论语》 B、《老子》 C、《韩非子》 D、《离骚》
-
2、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①遗址多在大江大河流域 ②形成南粟北稻农业格局
③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④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3、当代中国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阶段
阶段特征
外交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后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4年,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到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后
全方位外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委》等
根据材料中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一五计划”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材料二的思想是怎样实践的?结果如何?有何启示?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过草地材料二:七律·长征
(绘画作品,创作于1976-1977年)毛泽东
(写于1935年9-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2)、以上两则材料都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试说明理由。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的实际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1920年四五月间,《东方杂志》《新青年》等刊物刊登了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苏俄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对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这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给予了有力的推动。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那时,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刊物上纷然杂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概括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
-
7、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③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历史时空轴。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中国( )
A、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B、科技创造力日益提升 C、理论创新不断推进 D、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
9、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①中美关系不断地深化发展②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
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据该笔记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
1992年“九二共识”
A、统一大业的推进 B、经济改革的深化 C、对外开放的扩大 D、民主法治的完善 -
11、早在1928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了航母研制计划“707”工程,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中国才服役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A、海权意识增强 B、综合国力提升 C、国防实力增强 D、造船工业进步
-
12、下表是1978—1982年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年人均纯收入(元)
133.6
191.3
270.1
A、经济特区广泛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1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人民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14、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
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5、《中国共产党简史》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一事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一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国民革命兴起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
16、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下史实能证明此结论的有( )
①十几万中国华工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
②中国积极参与谋划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④中国战场抗击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日军总兵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纪念碑,是一个“台历”式石碑。纪念碑上面布满了炮弹的弹坑和骷髅,代表并纪念当时去世的人们。九一八事变标志( )A、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
18、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毛泽东意在强调( )A、以城市斗争为工作的中心 B、改变游击战作战方式的重要性 C、尽快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
19、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故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 )A、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B、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C、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失败
-
20、“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