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古罗马法中的裁判官告示——《乌尔比安告示》中“关于辱骂”有如下记载:“对于任何违背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背善良风俗的侮辱,我将授予对抗他的诉权。”这一法律记载( )A、反映了习惯与法律的对立 B、说明了对公民人格权的重视 C、体现了对法律程序的重视 D、突显了社会秩序混乱的状态
-
2、下图为《红色钢城·百年印记》云展厅展示的人物简介图片。由此可见,当时( )

王崇伦,1953年在机修总厂工作期间,先后8次改进工具,创造了“万能工具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决了车间设备不平衡的问题。按1953年定额计算,他一年完成了很多年的工作量,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A、崇尚劳动的时代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民经济恢复成就显著 -
3、1908—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
4、元朝时,巴蜀故地汉中越过秦岭被纳入陕西省管辖范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更加明显。这反映出行省制的实施(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B、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融 C、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
5、近期考古学者在昆明发掘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其中发现封泥共500余枚,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等。这表明汉代( )A、中央对云南行使治权 B、西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D、官僚行政制度体系完善
-
6、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吏有五普,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由此可知,当时( )A、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B、继承了为政以德文化传统 C、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 D、官员注重官德的自我省察
-
7、据《左传》记载:如果宗子身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长立,年钧择贤,义钧则卜”,是春秋中期流行的一种补充的继承办法。这反映出,当时A、制度发展以巩固宗族 B、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C、墨家尚贤主张的传播 D、贵族间不断发生内乱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部落群体社会中,唐尧、虞舜虽然还没有建立国家形式,但却有权发表个人意见,帝位在和谐协商中通过禅让被传给贤者,他们的行为在尊重仁和礼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了原始民主的倾向,五帝在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突出了远古的民主特点。在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黄帝、尧、舜的记载和叙述,尧舜时期最大的文明特征就是在仁与礼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民主化倾向的帝位禅让制。尧舜从仁与礼出发,自然地流露出民主作风。他们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把帝位传给贤人,这体现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浓厚的民主化倾向。
——摘编自罗志野《帝位禅让:中国原始社会后期的民主倾向》
材料二 根据最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可以把5000年间连续发展的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内在演化轨迹,概括为“五帝”时代的邦国联盟、夏商周之际的王制国家、秦汉以降的帝制国家三个阶段。夏朝开创的王制国家,为后世商周王朝所认同并沿袭,其核心体制机制在于夏商周三代以天下共主的身份,构建起王国与诸邦(诸侯国)两级国家政权互依并存的政治格局。夏代上承五帝,其九州、五服、四海与商代的内服、外服,以及周代王畿内外各种居民的政治与文化认同,是三代王朝在近2 000 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维系天下共主政治地位的深层机制。各地邦国与诸部对于三代王朝政治上、文化上的普遍认同,也是古代“中国”最终走向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道路的内在原因。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夏商周确立“中国”的最初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始社会后期“浓厚的民主化倾向”的重要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之际中国早期国家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 -
9、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中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游牧文明重建了中原的经济基础 B、胡汉民族融合促成了大唐气象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定型 D、外来文化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
1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主张“定族姓”,确认汉人士族的法律地位,规定鲜卑中的穆、陆、贺等八姓同汉族中的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只任清职,其余按照三世官爵列入不同的门第等级。其“定族姓”的这一主张( )A、利于推动北方的民族交融 B、标志着鲜卑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C、导致了北魏政权走向灭亡 D、消除了鲜卑贵族与汉族的矛盾
-
11、东晋在永嘉南渡后,不仅通过王导、谢安等稳定统治,对江南等地进行开发,还将中原文明传播到南方各地,对北方众多政权采取强硬态度,只在他们废弃帝号、主动称臣时才允许其归附;还通过丧服等辨识门第和血缘亲疏。这些现象源于( )A、儒学受到佛道挑战 B、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 C、门阀士族日益衰落 D、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2、汉初丞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丞相,汉惠帝责怪曹参每日饮酒无所事事,曹参认为汉惠帝比不上汉高祖,自己也不如萧何贤良,故而要“萧规曹随”,汉惠帝也只有尊重丞相曹参的执政方式。这反映出当时( )A、奉行“与民休息”政策 B、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D、丞相权力严重削弱
-
13、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夏、商、周国家政权为“中国”,包括夏、商、周国家政权控制的各族人;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中国”,但后来也包括楚国,并出现秦国以“中国”自居的现象;称秦汉为“中国”则包括秦汉国家政权管辖的各族人。《史记》中的“中国”一词反映了( )A、民族交融的发展历史 B、汉朝大一统观念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形成历程 D、司马迁志在成一家之言
-
14、战国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秦统一后的“移风易俗”主要针对的是东方六国。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风俗与政治形成了尖锐对立,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这反映出( )A、移风易俗实现了秦朝文化上的大一统 B、六国的反抗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C、法家思想是秦国统一六国的理论指导 D、区域文化冲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
15、中国历史在秦朝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一次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中央集权统治也确立起来。这反映在,秦朝实现了( )A、儒术定一尊 B、天下为一国 C、海内为郡县 D、共本天可汗
-
16、战国中后期,主张法不避亲、法不阿贵和重刑治国的法家学说在社会上兴盛起来。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已包括30余种专门法律和法规,并且又有详密的律说和司法文书程式。据此可知,战国时期法治的发展( )A、标志着法律体系完备 B、推动了商品经济繁荣 C、促进了思想文化统一 D、有助于集权政治形成
-
17、西周时期,辨别血统祭祀祖先和天神,成为当时国家行政的要务。天子祀天祭祖,各级各姓封君贵族均有从祭和助祭的义务。当异姓封君贵族履行从祭与助祭义务之时,其原有族群背景便被极度淡化了。这可用于说明,西周时期( )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 B、分封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礼制构建家国同构的基础 D、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等级
-
18、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万邦”时代向早期国家过渡 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
-
19、如图所示为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箭头“甲→乙”表示乙国为甲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变化说明( )
A、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依存关系趋弱 B、区域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 C、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 D、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一体化特征 -
20、下图所示为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非洲的一幅漫画,与这一漫画创作时代背景相关的是,当时( )

男孩:去寻找你的财富
A、英国成为非洲移民首选 B、非洲国家结束西方殖民统治 C、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 D、两极格局的态势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