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清政府在诸多方面实行各项改革,然而虽然有一定的规模,却没有效果,工作人员也不能解释清楚这些改革的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随着西学东渐,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员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与其政治制度、教育科技的先进有关。为此,清政府接受了袁世凯奏请简派录贵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致治的建议,派戴泽、端方等五大臣“分处东、西洋(东洋指日本,因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摘编自陈丹《五大臣出洋缘起》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家计委计划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学习境外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其中以赴西欧五国、赴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访日及赴港澳四路代表团最为关键。考察团目睹了西方国家及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成就,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考察结束后,我国果断引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灵活的贸易合作模式,同时带回了许多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信息。大批考察团的出访推动了国内一些相关会议的召开,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78年下半年的国务院务虚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
——摘编自马欧阳《70年代后期“出国考察潮”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夕干部“出国考察潮”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任命文官担任地方一级长官,且其任期短暂,长官外设通判,使其相互牵制。另外按照“守内虚外”政策进行军事部署。最后,发展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扩大取士名额,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政。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第5版)》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摘编自《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中书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
3、据记载,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渐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这一现象的深远影响是( )A、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政治范围 B、加强了中国对邻国的政治控制 C、促进华人群体共同信仰的形成 D、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
4、读下图,许多学者认为以下文物存在关联,其依据是唐代( )

图1:地中海东北岛屿出土的古希腊时期文物——戴狮头盔持棒的赫拉克利斯像。

图2:西安出土的唐三彩——戴兽头盔持器物的武士俑。
A、中华文化一直领先世界 B、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控制 C、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D、欧亚大陆之间存在商业联系 -
5、查士丁尼一世编订了《罗马民法大全》,该法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明确了皇帝拥有的包括国家主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在内的各项至高权力,承认教会法庭的地位和承认奴隶制的存在。这表明,当时罗马法( )A、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C、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D、调整了社会的各种关系
-
6、习近平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此,要坚决落实( )A、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建设 C、民主选举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
7、1905年,清政府举行首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由于知晓此次考试的人有限,仅部分归国留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在此次考试中,有14人考中,他们依照考试成绩被授予进士、举人等,并分别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内阁中书、知县等官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阶层流动遇到了阻塞 B、人才培养机制的缺失 C、选官制度转型的艰难 D、科举制度获得了发展
-
8、西晋时,士人批评九品中正制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门阀士族子弟凭借门第高贵“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南北朝后期“罢门资之制”“择贤良”的呼声日益增多。这表明( )A、察举制度出现成为必然 B、九品中正制无法选拔人才 C、朝代的更迭决定选官制度 D、士族阶层势力趋向衰落
-
9、“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下列改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孝文帝改革 ②张居正改革 ③王安石变法 ④商鞅变法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
10、雅典公民大会上,阿利斯提德问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为何要放逐他,那人说:“不为什么,我不认识这个人,但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这表明雅典( )A、制度设计存在隐患 B、奴隶主掌控司法机关 C、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D、贵族寡头特征浓厚
-
11、西汉初期,贾谊根据“强者先反”的历史教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晁错多次上书陈述诸侯罪过,力主“削藩”。这些主张( )A、贯彻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B、解决了汉初的王国问题 C、改变了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D、顺应了大一统发展趋势
-
12、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汉时期,负责监察事务监察的分别是( )A、丞相和刺史 B、太尉和御史大夫 C、御史大夫和刺史 D、皇帝和御史大夫
-
13、一位学者认为,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诸侯必须听从王命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
14、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墨子主张 “节俭”,说明他们都主张( )A、倡导恢复西周的社会秩序 B、推崇节俭与反对奢侈浪费 C、强调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 D、提倡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
15、龙山文化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据此可知,龙山文化处于( )A、原始人群时期 B、旧石器时代 C、商和西周时期 D、“万邦时代”
-
16、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盘,多姿多彩,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都( )A、具备国家的初级形态 B、发现了冶铁的痕迹 C、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D、开始栽种粮食作物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目
内容
第8条
所有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个人得自由处分属其所有的财产,但应遵守法律规定的各种限制。
第552条
土地所有权包括地上所有权与地下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人得在地上进行其认为适当的任何栽种与建筑。
——节选自《法国民法典》
材料二
条目
内容
第3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4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206条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自拟题目,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谈谈你对法律发展的看法。(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5月奥地利最大的银行——信贷银行破产倒闭,银行挤兑恐慌迅速蔓延欧洲。同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国民银行倒闭,德国的中央银行——帝国银行的黄金储备从23.9亿马克骤减至13.6亿马克,不得不依靠英格兰银行的紧急贷款才得以拯救。德国在美国的协调之下开始延缓战争赔款的偿付。这激怒了法国人,于是从帝国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大量撤回黄金,从而进一步引发了英镑的挤兑。1931年9月21日英镑在挤兑压力之下被迫同黄金脱钩,英国货币当局几乎放弃了管理汇率的努力,英镑汇价从4.86美元下降到年底的3.25美元的低点,短短数月之内跌掉三分之一。
——彭志文《大萧条与金本位》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多次美元危机。1960年美国的货币性负债首次超过其黄金储备,美元资产遭到抛售,许多国家要求将其持有的美元储备兑换为黄金。同时,西欧国家担心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将实施“凯恩斯主义扩张政策”,进一步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状况,并造成美元实际购买力的继续下降。在这种预期下,黄金作为避险工具成为投机资本的目标。……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了9070吨,价值110亿美元,而美国政府的短期负债已经达到了250亿美元,这意味着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所持有的美元中只有44%得到了黄金保证。
——李晓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演变分析——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述20世纪30年代西方金融领域的现象。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举两例说明中国为建立公正合理新秩序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努力。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江总督周馥等有实力的督抚大员联衔会奏,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求,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他们的结论是“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废科举始”。
——摘编自郑天挺、南炳文编《清史》
材料二 1910年,梁启超在游历欧美,目睹西方国家借助科举制度改造成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成效之后,发出惊世之论:“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实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
——陈祥龙《梁启超“科举观”的嬗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清末“废科举”进行评析。
-
20、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等
材料三 土司在其辖区内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土民的“子女财帛总非本人所有”,土司“可以任意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在土司区,广大“土民”如同牲畜一样,可以被土司任意买卖、转让,或杀死敬神、祭祖。贵州土司“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土民岁输土徭,较汉民丁粮加多十倍”。土司“无论户婚、田土及命案各案,审之先,不分曲直,只以贿赂为胜负。迨及审后,胜者又索谢恩礼,负者也有赎罪钱。其有家贫无力出办者,即籍没其家财,折卖其人口”。土司疯狂抢占土地,可耕的熟田大量被土司占有,而荒地土司又往往以“守险戒敌”为理由不许开垦,这样就使广大农民无立足之地,有的逃亡,有的沦为土司的家奴。且土司“以其世官世民,不得于父,必得于子孙,……故死则死耳,莫敢与较者”。
——摘编自张捷夫《论改土归流的进步作用》
(1)、观察材料一图中的A、B、C、D所处的四个局部区域,请写出西汉政府在相应区域对民族事务实行的政策或举措。指出汉朝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唐玄宗时期处理与靺鞨粟末部关系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司特权的表现。结合所学,概括清代推行改土归流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