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在英国历史上,绝对君主制一直不够强大,议会始终保持着较多的权力。这一历史传统继续演化,很自然的就成为君主权力缩小,“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大部分权力的君主立宪制。然而,英国也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眠得更安静,更和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绝对君主制有利于维护英国的和平稳定 B、国王往往通过议会为自己寻求政策支持 C、限制王权成为英国议会斗争的首要任务 D、英国的政体转型须兼顾民众的王室情感
-
2、丛日云先生在谈到中古西欧的原始民主时指出,“在基督教给王权罩上神圣灵光,罗马法赋予国王专制权力的年代里,日耳曼人的自由精神受到了压抑而潜入地下。然而,它仍然在整个中世纪不断顽强地表现出来。”下列选项中符合中世纪自由精神“顽强地表现出来”的有( )
①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②选帝侯制度的确立
③《大宪章》的签署 ④凡尔赛宫的修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
3、从清末到民初,《马赛曲》的歌词翻译经历了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其中一些译词的变化,更折射出近代中国人的观念转型。……而《申报》上也有“马赛之歌,能激法国之大革命”等表述。随着《马赛曲》不同译本的传播,近代中国关于《马赛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据此可知,《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由于( )A、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B、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 C、自由平等观念的普及 D、法语歌曲的独特魅力
-
4、民国初年,各党派的领导人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均认定实行“政党政治”是维护共和、建立富强独立之国的必然途径。因此,民国初政党多以“拥护共和”、“促进共和”为目标,党纲多有雷同,甚至是“平均每28个党共用一种主张”。这反映出民国初各党派( )A、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B、为谋求议会席位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C、试图通过合法手段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愿望 D、具有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
5、洪武三年,日本“遣其僧祖来奉表称臣,贡马及方物,且送还明、台州被掠人口七十余”。朱元璋大喜过望,厚赐祖来等人。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认为“海外诸夷多诈”,应“绝其往来”,于是便严格执行“海禁”政策,再申“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朝贡贸易体制缓和了中日关系 B、明朝国力因朝贡贸易而逐渐衰落 C、海禁政策源于朝贡体制的弊端 D、明朝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对外关系
-
6、罗马贵族凭借特殊的身份地位,对习惯法有着一定的解释权,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贵族为满足自身利益而任意裁量习惯法的现象,这一现象也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为缓和二者之间的矛盾,罗马颁布了( )A、《十二铜表法》 B、《法学汇纂》 C、《民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
7、据图可知,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是一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B、标志着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 C、是中国走向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始 D、是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
8、2013年10月31日,全长117公里、跨越6条断裂带的西藏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如图),墨脱县从此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我国全面实现“县县通公路”的目标。墨脱公路的通车充分体现出新时代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中( )
A、重视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 B、促进各民族全方位的一致 C、确保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D、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9、2023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金砖峰会上,金砖机制扩员是分歧最大的议题,许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些分歧。然而,习近平主席展示了大国领袖的担当,他在会议上发言指出,金砖不能成为一个封闭内向的集团,而应该成为开放包容的平台,吸纳新成员、汇聚新力量,符合金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金砖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这一发言主要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求同存异” C、“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D、“全方位外交”
-
10、标语是中共在革命战争阶段动员群众参与支持革命的重要形式。在某一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墙上有一则标语“打倒白匪,只杀官长不杀士兵!士兵也是工农分子,应当和赤区的红军和工农群众联合起来!”。据此判断,此时中共中央所在地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
11、北洋政府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继承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法,同时,又参考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官考试办法,确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如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年6月
不详
194
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年4月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年10月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年10月
3800
400
10.53%
A、官员选拔方式开始转型 B、考试体现开放性和平等性 C、“公务员”取代“官吏” D、文官考试的社会认同提升 -
12、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不包括( )A、创学会 B、办报刊 C、建政党 D、兴学堂
-
13、军机处长期不以一个正式机构载入史册,但其“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说明清朝军机处( )A、取代了内阁的行政职权 B、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C、是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D、成为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机构
-
14、在边疆治理中,中国古代王朝往往会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和原有政治制度。在边疆民族地区,保留原有的统治机构和政治制度,任命本族人担任地方长官进行治理。下列各项中符合这种治理方式的机构有( )
①西汉的西域都护府 ②唐朝的都督府
③元朝的土司 ④明朝的都司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
15、章怀太子墓室壁画是唐朝壁画的典型代表之一、陵墓内含彩色壁画共计50余组,以墓道东西两壁的《客使图》最为罕见。西壁《客使图》(如图为还原图)绘有6人,从服饰来看,分别为3名朝堂官员和3名外域使臣。下列表述与所绘历史场景相符的有( )

①唐朝首次实现与西域地区的官方往来
②鸿胪寺具有管理对外交往的职能
③展现出唐朝时期高超的佛教绘画技艺
④反映出唐朝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6、有史料记载: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倘或道义亏缺,则降下之,则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 )A、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兼具官员的选拔与考核 C、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D、扩大了政府的用人范围
-
17、中国古代史上某一官员于每年八月,“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同时负责“课第长吏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该官员可能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刺史 C、宋朝的谏官 D、明朝的给事中
-
18、司马迁曾评价一历史人物:“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以下举措与该人物相关的是( )A、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B、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 C、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D、设置律博士,推动律令儒家化
-
19、先秦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思想主张中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20、史载:“天子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诸侯之于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这些记载反映了周初分封的重要意义在于( )A、明确了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 B、锚定了天子与诸侯的君臣之分 C、保证宗族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D、贯彻了周公“敬天保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