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羽叶丁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某研究小组调查了贺兰山甘沟保护区中不同年龄羽叶丁香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贺兰山甘沟保护区羽叶丁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该种群龄级越高的羽叶丁香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一定越强 C、了解羽叶丁香的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发展趋势,便于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D、由图可判断,羽叶丁香的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
  • 2、在森林边缘和草原相邻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于相邻群落均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交错区内物种丰富度高,物种的生态位分化更明显 B、可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交错区的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发育较好的群落交错区内,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D、草原群落演替为森林群落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也会出现群落交错区
  • 3、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蛋白胨

    蔗糖

    乳糖

    K2HPO4

    指示剂

    琼脂

    含量/g

    10.0

    5.0

    5.0

    2.0

    0.2

    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 mL

    A、根据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B、可将蛋白胨换成尿素,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 C、在培养大肠杆菌的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 D、为防止杂菌污染,还可以向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抗生素
  • 4、对拟南芥进行长日照处理,叶片中 F 基因的 mRNA 含量上升并运输至茎顶端,促进开花;对短日照处理的拟南芥叶片外施赤霉素或生长素类似物也能诱导开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开花是光合色素接受光信号调控的结果 B、短日照不开花的原因可能是 F 蛋白含量高 C、F 基因可直接控制赤霉素或生长素的合成 D、赤霉素和生长素可能调控 F 基因的表达以促进拟南芥开花
  • 5、下图是人体某种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应的淋巴细胞在受到一定信号刺激后才能分化为细胞甲 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 C、细胞乙除了图中的功能外还有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D、不同的细胞甲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6、近期,广东报告了多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常出现突发高烧(>39℃)等症状。细胞表面蛋白 Mxra8 是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受体。研究发现人与小鼠的 Mxra8 存在 79%的同源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后可能引起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患者高烧时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C、基孔肯雅病毒可能以相同的方式侵染人和小鼠细胞 D、可直接使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对该病毒进行培养
  • 7、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传递兴奋和愉悦的神经递质。吸食可卡因后,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从而产生奖赏和依赖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巴胺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B、吸食可卡因后,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从而产生奖赏效应 C、吸食者必须持续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产生依赖效应 D、戒毒过程采取的治疗手段可以逐渐使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上调
  • 8、苇草是一种风媒花植物,主要生长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高山盛夏牧场。不同种群的苇草对铜耐受力不同,有耐受性基因的个体在无铜污染地区生长很缓慢。调查废弃铜矿区及附近苇草种群对铜的耐受力,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苇草个体的铜耐受性基因最终来源于基因突变 B、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矿区与 160m 外非矿区的苇草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 C、矿区的苇草铜耐受性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这与自然选择有关 D、风力和风向会影响非矿区的苇草种群铜耐受性基因频率
  • 9、某研究小组为研究新藤黄酸(GNA)对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 GNA 处理人宫颈癌细胞,定时测定并计算宫颈癌细胞的凋亡率(凋亡细胞数/总细胞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组

    24 h

    48 h

    72 h

    空白对照组

    2.68%

    2.57%

    2.62%

    25 μmol/L GNA

    8.17%

    16.83%

    28.07%

    50 μmol/L GNA

    13.64%

    29.68%

    43.43%

    100 μmol/L GNA

    29.92%

    57.23%

    75.40%

    A、一定范围内,GNA 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宫颈癌细胞的凋亡率越高 B、空白对照组(无 GNA 处理)宫颈癌细胞也会发生凋亡 C、GNA 可能通过调控宫颈癌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来促进凋亡 D、由表中数据可知,GNA 与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转移有关
  • 10、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下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选项

    教材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顺序

    A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将根尖解离、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

    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斐林试剂的甲液,再加乙液

    C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临时切片先用体积分数为 50%的乙醇浸泡,再用苏丹 III 染液染色

    D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在酵母菌的培养瓶内加入葡萄糖和酸性重铬酸钾后再开始实验,以检测酒精的产生

    A、A B、B C、C D、D
  • 11、COX17 是一种铜伴侣蛋白,它可将结合的铜离子运送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整合到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 c 氧化酶上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铜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又必不可少,属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B、COX17 运送铜离子的功能与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C、COX17 的功能说明无机盐可参与构成细胞复杂化合物 D、该实例体现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1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高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共同维持遗传的稳定性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使配子具有多样性 C、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D、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卵巢中,受精作用发生在子宫中
  • 13、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 B、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 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与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 D、活化应答蛋白可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
  • 14、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是一类死亡率较高的卵巢癌。现有治疗手段仅对部分HGSOC患者有效,且易产生耐药。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IFNe是一种干扰素,具有抗微生物感染作用,在免疫系统组成中属于
    (2)、研究人员推测IFNe可能存在抗肿瘤活性,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利用ID8肿瘤细胞(卵巢癌细胞系),采用图1方式建立三种不同阶段的小鼠卵巢癌模型并进行实验,三种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1分析,研究人员建立的“发展中(未形成)”“已形成”和“晚期具有腹膜转移”的小鼠卵巢癌模型分别为(填字母)模型。图2结果显示 , 表明IFNe具有治疗HGSOC的潜力。

    (3)、研究人员制备敲除IFNe受体基因的小鼠X,对X和野生型小鼠均注射未敲除IFNα受体基因的ID8肿瘤细胞建立模型,对部分小鼠注射IFNe进行治疗。治疗组的小鼠X肿瘤数量、肿瘤转移率均低于不治疗组的小鼠X,但显著高于治疗组的野生型小鼠。检测发现野生型小鼠接受IFNe治疗后,活化的免疫细胞增加,将其与ID8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会导致ID8肿瘤细胞裂解。据此推测IFNe抗HGSOC的机制是
  • 15、广东省某沿海分布着不同潮间带群落:低潮带(日均淹水12小时)以白骨壤为主,中潮带(日均淹水8小时)以桐花树为主,高潮带(日均淹水4小时)以秋茄为主。β多样性是衡量这些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β=(群落a独有物种数+群落b独有物种数)/(群落a物种数+群落b物种数)。某研究团队调查数据如下:

    群落类型

    物种数

    独有物种数

    低潮带

    30

    8

    中潮带

    25

    5

    高潮带

    20

    3

    (1)、不同潮间带分布不同红树植物,体现了群落的结构,从生态位角度分析,这种分布的意义是
    (2)、计算低潮带与中潮带的β多样性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β多样性高的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更强,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原因是
    (3)、为探究淹水时间对红树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选取白骨壤、桐花树、秋茄幼苗各20株,分别设置日均淹水4小时、8小时、12小时三组处理,测定株高增长率。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若白骨壤在12小时组生长最好,秋茄在4小时组生长最好,说明

    (4)、近年来,该区域部分潮间带β多样性下降。提出一项可能的原因:
  • 16、运动过程中,人体会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方式使机体适时做出多种适应性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如图为某人血糖持续升高时,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 B、前期血糖大幅度升高是因为胰岛B细胞基因表达增强合成较多胰岛素 C、图中可能是饭后立即运动,交感神经兴奋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 D、人体运动时血浆中的尿素先后进入淋巴液和组织液,最后在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 17、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我国科研人员采取了“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种措施。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D,B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B、若图中⑧=①+②+③,则达成“碳中和” C、图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⑤⑥⑦⑨ D、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都是达成碳减排的重要措施
  • 18、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研究和保护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某区域黄河湿地不同积水生境中植物物种的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永久性积水退去后的植物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积水生境中的植物具有适应所处非生物环境的共同特征 C、积水频次和积水量均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影响季节性水涝生境中植物物种数量的关键生态因子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 19、研究人员对布氏田鼠盲肠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分离、鉴定,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应在95%空气和5%氧气的气体环境中倒置培养 B、①②③中的培养基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通过比较透明圈大小可知,甲、乙分解纤维素的能力相同 D、若①②③菌落数分别为20、37、39,则内容物中纤维素分解菌密度为1.6×107个/mL
  • 20、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图1所示。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1为花椰菜,Ⅱ为紫罗兰:1、2、3、4、5为待测植株

    A、图1培育杂种植株所用的技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原理和基因突变原理 B、②过程可用电融合法或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是成功的标志 C、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图1培育出的植株体细胞中最多含有72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最多可形成18个四分体 D、可将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图2中的3和5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筛选出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