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糖尿病有1型和2型之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未丧失产生胰岛素的能力,2型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有人提出假说,认为2型糖尿病与一种肠道分泌的激素GLP-1(主要由回肠中的L细胞分泌)存在关系。为验证该假说,研究者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编号
1
2
3
4
5
大鼠种类及处理
正常大鼠
①
正常大鼠+假手术
正常大鼠+切回肠术
②
A、①和②的大鼠,都是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鼠 B、对照组的大鼠不需要进行高糖高脂饲喂,而实验组的大鼠需要 C、1-5编号的大鼠,在实验前必须饥饿一段时间,再进行有关处理 D、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顺序为2>4>5>3=1,则支持该假说 -
2、2024年9月25日,我国科学家邓宏魁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利用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CiPS)制备的胰岛细胞移植,实现了1型糖尿病的临床功能性治愈。具体治疗过程见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脂肪细胞变为CiPS细胞与CiPS细胞变为胰岛细胞,两者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脂肪细胞变为CiPS细胞的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是类似的 C、上图中的脂肪细胞、CiPS细胞、胰岛细胞的核DNA,是完全相同的 D、该治疗过程说明细胞分化具有可逆性,分化后的细胞在体内可恢复为初始状态
-
3、石漠化是我国三大生态问题之一,在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内整体土壤含水率阳坡<阴坡。阳坡生长着喜光、耐旱的树种如南酸枣;阴坡光辐射弱,水分、养分条件较好,适合阴生植物共存生长。不同坡向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酸枣与生活在同一区域所有的动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不同坡向物种丰富度差异可能是光辐射、土壤等差异造成 C、整体来看,物种丰富度指数表明阳坡物种较阴坡更丰富 D、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坡向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最高
-
4、土壤盐分是限制全球粮食作物生长的胁迫因素之一。我国科研人员探究了某种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茉莉酸(JA)和乙烯在水稻植株抵抗盐胁迫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分组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各实验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NaCl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清水,结果如下表。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对照组
乙烯组
乙烯+JA合成抑制剂组
JA组
JA+乙烯合成抑制剂组
胚根长度(cm)
9.0
4.8
9.0
4.8
5.0
A、JA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间接抑制胚根生长的 B、乙烯是通过促进JA的合成间接抑制胚根生长的 C、乙烯对胚根生长的抑制可完全由JA合成抑制剂处理恢复 D、乙烯合成抑制剂对JA导致的胚根生长抑制几乎无缓解作用 -
5、入冬以来甲型流感肆虐,而接种甲流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据研究,疫苗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与疫苗的保护效果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因而建立高效的抗体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构建基于S蛋白、N蛋白(甲流病毒的两种免疫原性较强的结构蛋白)的抗体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如图,其中截断值是区分阳性与阴性的分界线,灵敏度是指检测阳性样品的能力。(注:阳性样品是指小鼠接触过甲流病毒后提取的血清样品,阴性样品未接触;抗体与抗原结合,会发荧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蛋白检测的灵敏度要高于S蛋白检测 B、阴性样品是作为对照存在,但可能也存在有少量抗体 C、某甲流患者核酸检测为阳性而抗体检测为阴性,原因可能是患者处于感染早期 D、在人体内N蛋白和S蛋白往往会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再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
6、体温调节调定点学说认为恒温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一个确定的调定点的数值,例如人体是37℃。然而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在与病原体对抗的过程中产生白细胞介素-1等代谢产物,将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引起发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体温恒定是由于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的结果 B、病原体将刺激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使体温升高 C、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直接作用于骨骼肌,促使体温升高 D、人体持续发热39℃一段时间,说明产热一直大于散热
-
7、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将1000颗具有柳州特色的“洋紫荆1号”(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越太空。这些种子返回地球后被科研人员放置在培养箱中进行培育,并发现了某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洋紫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外太空的失重、辐射等环境中大部分“洋紫荆1号”种子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若该株洋紫荆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则细胞分裂时在显微镜下最多能观察到8n条染色体 C、若该优良性状是隐性突变导致的,则表现优良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 D、利用该株洋紫荆的部分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8、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将有丝分裂期(M期)细胞与间期(分为G1、S、G2时期)进行融合时,G1(为DNA合成做准备)、S(DNA合成时期)、G2(为分裂期做准备)时期细胞内的染色质被诱导出染色体凝缩状,具体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期细胞内含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物质 B、G1期细胞染色体呈单线状,原因是其DNA还未发生复制 C、S期细胞染色体呈碎片状,原因是其染色体被M期细胞中物质破坏 D、G2期细胞染色体呈双线状,原因是其DNA已经完成复制,并产生有染色单体
-
9、美国生化学家卡尔文为了探究CO2和什么物质结合生成C3化合物,在实验时将反应中1%的CO2浓度突然降低到0.003%浓度,然后检测部分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见图。据图判断,与CO2结合的物质是( )A、乙醇酸 B、1,5-二磷酸核酮糖 C、苹果酸 D、3-磷酸甘油酸
-
10、《齐民要术》“种谷”一书中指出“谷田必须岁易”,农谚有云“谷连谷,坐着哭”,均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只种谷子,其产量会逐年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连年种植稻谷,容易导致田地里缺乏某种矿质营养 B、影响稻谷生长的因素主要有光照、CO2浓度、昼夜温差、水分等 C、与连年种植稻谷相比,间作可以有效降低田地中的物种丰富度 D、连年种植稻谷,容易导致田地里虫害加剧
-
11、貂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部、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穴居,喜食大型兽的尸肉,包括驯鹿、马鹿等,并捕捉狐狸、野猫等动物,也吃松子、各种浆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可能被狼等捕食。由于大兴安岭被开发,导致大片森林被伐,加之大面积森林火灾等因素,使其栖息地丧失和生存环境破碎化程度加剧,为了加强对貂熊等动物的保护,目前已建立起自然保护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貂熊属于;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2)、要研究大兴安岭地区貂熊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该生态系统中貂熊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3)、调查发现,建立起自然保护区以后,该区域貂熊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从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貂熊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加的原因是。(4)、在森林中,狼既能用眼睛辨别猎物,也可以根据耳朵听到的声音作出反应;貂熊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12、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者常出现高热(39℃以上)、寒战、肌肉酸痛等症状;发热是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和免疫调节协同作用清除病毒的重要反应。侵染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甲流后人体内(答出1种)等激素分泌可能增加,通过增强细胞代谢使得机体产热量增加,体温会出现短暂升高。(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甲流患者在高热持续阶段,体内产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3)、当H1N1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会作出应对,其中B细胞活化就是体液免疫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B细胞活化需要的两个信号分别是;大多数人再次被感染时症状并没有初次严重,恢复的时间也要明显比初次快,其原因是。(4)、甲流可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预防,请据图分析,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相比,mRNA疫苗发挥作用的机理是。
-
13、植物叶位是指植物叶片在茎上的序次位置。叶位1的叶片是位于植株最上层的顶叶,为嫩叶;叶位3、5、7为中部叶,发育较好;叶位9、11为下部叶,部分会衰老。同时中部叶片对下部叶片有不同程度的遮挡,导致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不同。如图为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中除了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提取不同叶位叶片中的色素常用无水乙醇,其原理是;这些色素分子吸收光能的用途有。(2)、实验发现,相较于叶位5,叶位11的叶片光合速率较低,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其原因是(答出2点即可)。(3)、研究发现,温室栽培时可通过适量摘除下部衰老叶片来提高黄瓜产量,原因是;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再提出一个温室栽培提高黄瓜产量的可行措施。
-
14、植物甲抗旱、抗病性强,植物乙分蘖能力强、结实性好。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兼有甲、乙优良性状的植物丙,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酶处理的时间不同,可能是甲、乙细胞壁主要成分不同 B、过程②中可用高Ca2+—高pH或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过程④和⑤的培养基中均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可通过分析植物丙的染色体,来鉴定其是否为杂种植株
-
15、黔金丝猴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地球独生子”,仅分布于我国贵州省内的梵净山;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均有分布。科研人员为研究黔金丝猴和藏酋猴生态位的差异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梵净山黔金丝猴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 B、黔金丝猴和藏酋猴在觅食的策略上发生了生态位分化 C、两种猴的活动时间段高峰有差异,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黔金丝猴和藏酋猴在种间关系上为种内竞争
-
16、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从缅甸入侵到中国云南,其具有食性广、繁殖力强、迁飞快、破坏力强的特性,被草地贪夜蛾危害的玉米会减产20%~7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贪夜蛾卵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B、因生态环境适宜、缺乏天敌,草地贪夜蛾数量始终呈现“J”形增长 C、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对草地贪夜蛾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1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促进生根、打破休眠、促进萌芽、控制生长、拉长花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人工合成也可以从植物体内提取 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都与植物激素的分子结构类似 C、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前需先进行预实验,以确定使用的最适浓度 D、葡萄种植过程中适当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结果率和单果质量
-
18、科学家为研究条件反射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如下实验:①进食前,食物气味可引起狗的唾液分泌;②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③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现象①和②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完全相同 B、现象①和②分别属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C、现象③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D、现象①和③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19、某模式图关系为X→Y→Z。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Z可表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功能的分级调节 B、X→Y→Z可表示大脑皮层、小脑和脑干、脊髓的分级调节 C、若X为细胞因子,则Y可为B细胞,Y→Z过程为抗体分泌 D、若X为神经递质,则Y可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
20、蜜蜂的类型有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雌性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则发育成工蜂。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microRNA,这些microRNA进入幼虫体内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DNA甲基化水平升高通常会抑制基因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B、促进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 C、microRNA通过干扰Dnmt3基因的翻译抑制其表达 D、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会使dynactinp62基因发生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