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昆虫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腿型有粗腿和细腿,分别由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d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小组从该昆虫群体中选取一灰体昆虫甲(♀)与一黄体昆虫乙(♂)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P  甲(♀)×乙(♂)

    表型

    及比例

    灰体

    粗腿

    灰体

    细腿

    黄体

    粗腿

    黄体

    细腿

    F1

    1

    1

    1

    1

    1

    1

    1

    1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与基因(b)的根本区别是 , B、b基因不可能位于细胞质,根据杂交结果分析原因是
    (2)、根据杂交结果不能判断D、d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①若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要求写出亲本体色和腿型两对基因,并注明甲、乙)。根据杂交结果判断以上两对基因(填“遵循”“不遵循”或“无法确定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3)、请以F1为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证明D、d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为

    预期结果及结论:

    , 则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则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2、有关玉米的两个研究实验:
    (1)、已知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籽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籽粒的非糯性和糯性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思路:选择亲本基因型为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 , 统计F2籽粒的性状及比例。

    结果与结论:①若 , 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若 , 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若 , 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玉米杂交种高茎(Dd)表现为高产,且在玉米幼苗期便能识别高茎和矮茎。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的高茎玉米(DD)和矮茎玉米(dd)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是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大面积地块自然受粉(假设同株异花受粉与品种间异株异花受粉概率相同)。如果希望不减产,则应在进行了自然受粉的地块中从(填“高茎”或“矮茎”)上采集种子,次年播种后,选择(填“高茎”或“矮茎”)幼苗进行栽种。
  • 3、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参与调节 D、若只有S区受损,患者看不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说话
  • 4、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 6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5、为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设置如下实验。第一步:甲组3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物质A、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乙组操作同甲组;第二步:甲组3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乙组3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物质B;第三步:分别记录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为等量蒸馏水 B、物质B可以是等量的乳酸 C、甲组三只试管pH变化依次为明显下降、变化不明显、变化不明显 D、该实验说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
  • 6、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重大难题,其部分机制如图。为探究褪黑素(N-乙酰基-5甲基色胺)影响免疫排斥的机理,科研人员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开展相关实验,分别检测血液中IL-2平均含量和移植后存活平均天数,对照组结果依次为22.00ng/mL、6.17d;实验组依次为13.09ng/mL、11.83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组对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对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 B、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图中①过程 C、为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还应增加检测细胞膜上IL-2R的含量 D、进行器官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 7、大熊猫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具有典型的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却特化为以各种竹子为食。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 基因频率为40%,b基因频率为6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大熊猫以竹子为食的原因是肠道中可能含有能消化纤维素的微生物 C、我国分布着大熊猫、小熊猫以及不同种的熊猫,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D、若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30%
  • 8、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精巢中细胞进行分裂时,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不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B、若该图表示人体内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则a=23 C、若a=1, 则该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 D、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数量变化,则BC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2或1:1
  • 9、强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若超过光合作用的利用量,过剩的光能可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出现光抑制现象。为探索油菜素内酯(BR)对光抑制的影响机制,将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进行分组和处理,如表所示,其中试剂L可抑制光反应关键蛋白的合成。各组幼苗均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用强光照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分组

    处理

    清水

    BR

    BR+L

    (1)、光可以被苹果幼苗叶片中的色素吸收,分离苹果幼苗叶肉细胞中的色素时,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主要吸收的光的颜色是
    (2)、强光照射后短时间内,苹果幼苗光合作用暗反应达到一定速率后不再增加,但氧气的产生速率继续增加。苹果幼苗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有(答出2种原因即可);氧气的产生速率继续增加的原因是
    (3)、据图分析,与甲组相比,乙组加入BR后光抑制(填“增强”或“减弱”);乙组与丙组相比,说明BR可能通过发挥作用。
  • 10、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色素的种类及其功能,对绿叶中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和分离,所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和分离色素 B、色素丁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C、甲和乙主要吸收红外光和蓝紫光 D、乙为叶绿素b,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色素
  • 11、关于技术进步与科学发现之间的促进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细胞学说的提出 B、差速离心法的应用促进对细胞器的认识 C、光合作用的解析促进花期控制技术的成熟 D、RNA聚合酶的发现促进PCR技术的发明
  • 12、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恒温动物的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机体体温稳定。人体的体温调节存在调定点,若体温偏离此值,机体会通过调节使体温达到调定点水平,正常人体的调定点约为37℃。回答下列问题:
    (1)、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某人感染病毒后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9℃,与正常状态相比,其体温调定点(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此时机体的产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中的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至体温调节中枢,再使相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甲状腺激素和等激素分泌增加,该调节方式属于调节。此外,兴奋也会传递至产生冷觉。
  • 13、一个人工培养的果蝇种群,达到遗传平衡时,粉眼基因(X染色体上的b)的基因频率是50%。B决定红眼性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粉眼雄性果蝇的概率为50% B、该培养环境中粉眼与红眼果蝇的存活率相同 C、两种眼色的果蝇是一样多的 D、该种群B基因频率可能因自然选择而增加
  • 14、已知牡丹(2N=10)为雌雄同株的植物,下图为牡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图中细胞都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图中细胞都含有6种不同的染色体形态 D、图中细胞都可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15、科学家以大鼠为材料,研究了气味分子的识别机制,鉴定出多种气味受体,并解析了嗅觉神经元细胞膜上信号转导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味分子与气味受体结合引起G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B、活化的C酶催化ATP转化为cAMP C、图中Na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D、cAMP导致Na内流,使神经元细胞膜上产生动作电位
  • 16、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会表达一些组织特异性的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和上皮细胞没有相同的蛋白质 B、肝细胞和上皮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 C、肝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D、上皮细胞的形成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 17、植物细胞胞质溶胶中的Cl-NO3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Na+、Ca2+逆浓度梯度转运到液泡,以调节细胞渗透压。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可富集在液泡中,夜间这些蔗糖运到胞质溶胶。植物液泡中部分离子与蔗糖的转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维持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 B、Cl-NO3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C、Na+、Ca2+进入液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D、白天液泡富集蔗糖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
  • 18、海南黎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染料主要来源于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可利用DNA条形码序列(细胞内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准确鉴定出染料植物的种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染料植物的DNA均含有元素C、H、O、N、S B、DNA条形码序列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 C、染料植物的DNA条形码序列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D、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染料植物的依据是不同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不同
  • 19、猕猴桃被誉为“维C之王”,吃起来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这些酸甜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质膜 C、液泡 D、叶绿体
  • 20、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 B、若信号物质是细胞因子,则其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可促使其增殖、分化 C、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其可在靶细胞内催化合成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其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说明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上一页 243 244 245 246 2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