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些固醇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B、酶、激素和胆固醇的合成都与核糖体有关 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多糖、蛋白质和核苷酸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 2、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病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2)、Ⅱ7的致病基因来自 , 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3)、若Ⅲ13和Ⅲ10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 , 生育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3、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中常作为 , 杂交得到的子代可获得杂种优势。
    (2)、雄性不育系常存在着不育性状不稳定、基因污染等问,我国科研工作者为此开展了以下研究。

    ①研究发现Z基因在花粉中特异性表达,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研究者首先利用法将Z基因导入玉米细胞,最终获得转基因杂合玉米品系Z580El2 , 然后将其花粉分别授予母本Z58和Z580E12,对花粉管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母本

    花粉管长度正常

    花粉管长度缩短

    比例

    Z58

    46

    54

    1:1.17

    Z580El2

    47

    53

    1:1.13

    表1花粉管发育情况统计结果

    ②结果表明,上述花粉管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由于Z基因的表达会从而可以导致玉米雄性不育。

    (3)、IPEI是玉米正常形成花粉所必需的基因,研究者获得了其纯合突变品系ipel雄性不育系。为解决其无法通过自交留种的问题,研究者将一个“基因盒子”导入该品系(图1),得到了4个转基因杂合株系P1~P4,然后分别将其花粉授予野生品系wc,结果见表2。

       

    杂交组合

    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

    种子无荧光:有荧光

    ♀wc×♂P1

    1:0

    1.05:1

    ♀wc×♂P2

    1:0

    1.02:1

    ♀wc×♂P3

    1:1.11

    1:0

    ♀wc×♂P4

    1:1.08

    1:0

    表2花粉管发育和结种情况统计结果

    ①由于转入了基因,四个株系均可以正常产生花粉。

    ②以上结果显示为成功构建的株系。

    ③选取构建成功的株系中某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中ipel雄性不育系所占比例为

    (4)、玉米的籽粒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C/c、P/p决定,其中C控制色素的形成,而P控制色素的类型。只有当C和P同时存在时玉米籽粒才表现为紫色,其他组合都表现为非紫色。现有纯合紫色玉米甲(CCPP)、纯合非紫色玉米乙(ccpp)、纯合ipel雄性不育系紫色玉米丙(CCPP)、纯合ipel雄性不育系非紫色玉米丁(ccpp)四种玉米品系。

    选取甲和乙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后代中性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若向丙和丁中与籽粒颜色有关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各导入一个“基因盒子”(不破坏相关基因),以构建成功的丙为母本、丁为父本杂交得到F1 , 再让F1自交得F2 , 则F2中粒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镰状细胞贫血(S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等位基因R、r控制。SCD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下降。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 SCD病因, 图中的“? ”所指的序列为(  )
    A、GUA B、GTA C、CAT D、CUU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基因序列发生了碱基的替换 B、②、③过程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 C、②、③过程需要的酶不同 D、③过程不需要其他类型的RNA 参与
    (3)、图为SCD家系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Ⅲ-2的基因型为(  )   
    A、RR 或Rr B、RR C、rr D、Rr或rr
    (4)、推测Ⅱ-1和Ⅱ-2 第三个子女患 SCD的概率为(  )
    A、1/2 B、1/4 C、1/8 D、1/16
    (5)、SCD 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疟疾具有较强抵抗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CD 属于表观遗传疾病 B、DNA 复制发生差错可能导致遗传疾病 C、基因突变对生物是否有利与环境有关 D、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比例较高
  • 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B、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但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基因重组 C、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
  • 6、某群落中生活着甲、乙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动物种群,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第12年时的K值与第6年时的相同 B、乙种群在第4年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10~12年种群数量不变 C、乙种群在第6年后数量变化类似于“S”形增长 D、在第6~8年间,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 7、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几丁质和肽聚糖的元素不只包含C、H、O B、核糖体和细胞膜中都存在含P元素的有机物 C、正常人体内的各种脂质中,性激素含量最少 D、活细胞内合成新的生物大分子时都需要模板
  • 8、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
    A、淋巴和组织液 B、淋巴和血浆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液和组织液
  • 9、“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根冠中存在一种平衡细胞,该细胞内含有能感受重力刺激的淀粉体。当根横放时,受重力影响淀粉体会下沉到细胞底部,并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运输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根向地生长的信号有重力、Ca2+和生长素等 B、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会直接激活生长素泵 C、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促进该侧生长的效果更明显 D、若Ca2+的释放过程受阻,则根的向地生长更明显
  • 10、在洗涤剂中添加碱性纤维素酶可大大提高对衣物的洗涤效果。研究人员从某芽孢杆菌菌株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碱性纤维素酶,探究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和温度,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在 50℃左右 B、不同温度下,该酶的最适 pH 有差异 C、30℃该酶活性低的原因是空间结构被破坏 D、碱性纤维素酶能催化污渍中的纤维素分解
  • 11、光照过强时还原能的积累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损伤膜结构。光呼吸(图中虚线所示)可促进草酰乙酸-苹果酸的穿梭,输出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过剩的还原能实现光保护,其中过程③是光呼吸速率的限制因素,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对该过程有促进作用,相关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 ,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分别位于
    (2)、图中叶绿体所示过程需要NADPH参与的有 , 过剩的NADPH通过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在光呼吸的过程(填序号)消耗。
    (3)、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促进过程③的机理是
    (4)、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有细胞色素途径(CP)和交替氧化途径(AP)。CP途径有ATP的合成;AP途径无ATP的合成,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两条途径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正常植株和aoxla突变体(AP功能缺陷)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正常情况下,黑暗时电子传递链以途径为主。

    ②光照过强时,光保护主要依赖于途径,而不是另一途径,从物质和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③温度与光保护机制的关系是

  • 12、有一种植物的花色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基因I存在时抑制基因B的作用,使花色表现为白色,基因i不影响基因B和b的作用。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2)、组别①的F2中有色花植株有种基因型。若F2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白色花植株比例为
    (3)、组别②的F2中白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白色花植株中杂合子比例为
    (4)、组别③的F1与甲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组别③的F1与乙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5)、若这种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在X染色体上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隐性致死基因k,导致合子致死。基因型为IiBbX+Y和IiBbX+Xk的植株杂交,F1中雌雄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F1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有色花雌株比例为
  • 13、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内环境的有;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与集合管内的混合。
    (2)、若图中“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该刺激可能为 , 此时ADH的释放量将 , 并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据此推测X的化学本质是
    (3)、水分子通过AQP快速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集合管细胞中,AQP2与分泌蛋白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转运,它们在囊泡的位置区别是。若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 000 mL纯净水,b过程将会(选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4)、若人体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Ld-1 , 则可能患有尿崩症。下列有关引发人体尿崩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有

    ①下丘脑的损伤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②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

    ③控制合成AQP2的基因过量表达,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

    ④通过ADH的调控,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AQP3和AQP4的数量过少

    ⑤含AQ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

  • 14、生命活动调节

    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胰岛B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呈内负外正的膜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能引起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

    (1)据图可知,进食后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增加,首先使细胞内的过程加强,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进而影响图示ATP敏感的K+通道和Ca2+通道的开闭状态,此时胰岛 B 细胞的膜两侧电荷分布为

    (2)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上升最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需要细胞膜上K+通道和Ca2+通道的协调

    B.Ca2+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Ca2+促进囊泡的形成、运输和分泌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不需要消耗ATP

    (3)结合图示信息,写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

    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用VD3表示)与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根据血浆VD3的含量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如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血浆VD3(ng/mL)

     VD3<18.6

     18.6≤VD3<31

     31≤VD3<50

    糖尿病的发病率(%)

     12.4

     4.6

    0.0

    (4)据表分析,血浆VD3含量与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负相关)。

    (5)研究发现,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胰岛素开始释放。结合图信息推测血浆VD3的功能是

    A.抑制胰岛B细胞吸收Ca2+       B.促进胰岛B细胞吸收Ca2+

    C.抑制胰岛B细胞排出Ca2+       D.促进胰岛B细胞排出Ca2+

  • 15、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

    (1)、图1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在产生短期压力效应的过程中,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 , 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调节。
    (2)、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会促进垂体分泌(激素b),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和释放的糖皮质激素量增加。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的数量和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HPA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
    (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图2表示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信号的过程,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会影响到5-羟色胺的信号传递。

    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的通道打开,使该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小泡的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分子簇结合,随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5-羟色胺。据图判断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依据是

    (4)、综合以上分析,说说你对持续“情绪压力”引起长期心境低落机理的理解
  • 16、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对根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黑暗

    竖直生长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黑暗(一侧贴空白琼脂块)

    竖直生长

    黑暗(一侧贴含10-8 mol/L 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黑暗(一侧贴含10-6 mol/L 生长素的琼脂块)

    A、第②组与第④组实验不能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③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空白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第⑤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的对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仅起到抑制作用
  • 17、健康志愿者参与两次血糖调节相关实验。第一次口服葡萄糖,检测其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第二次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改变程度,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志愿者注射的葡萄糖总量和口服的葡萄糖总量不相同 B、曲线Ⅰ在a 时之后下降的原因是血糖在肾脏中进入尿液排出体外 C、给志愿者口服葡萄糖比注射葡萄糖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志愿者血糖浓度既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又受到胰岛素作用的调节
  • 18、某兴趣小组按照“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步骤,分别使用含相同浓度艾叶汁和氨苄青霉素的两种滤纸片对大肠杆菌进行选择培养,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续培养时应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大肠杆菌 B、艾叶汁和氨苄青霉素使大肠杆菌发生定向突变 C、氨苄青霉素诱导产生耐药性突变的效果更好 D、艾叶汁的抑菌效果比氨苄青霉素更好
  • 19、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
  • 20、图1表示雌性小鼠正常分裂细胞中某物质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断裂的原因,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 B、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C、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BC段的变化与粘连蛋白的水解有关 D、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初级卵母细胞中不发挥作用
上一页 173 174 175 176 1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