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某种溶液X中。细胞吸水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c曲线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吸水能力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曲线对应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维持稳定时,溶液X的浓度比初始浓度低 B、b曲线对应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开始减弱时,细胞开始吸收溶液X中的溶质 C、c曲线对应溶液中,随着细胞吸水能力的减弱,原生质体的体积随之减小 D、在不同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细胞所需的ATP均主要来自线粒体
-
2、植物可通过细胞自噬实现自清洁和胁迫应答。在自噬过程中,受损蛋白质或细胞器被膜包裹后形成自噬小体,自噬小体与液泡融合进而完成内容物的降解和利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内质网可以为植物自噬小体的膜结构提供原材料 B、植物自噬小体的锚定和运输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 C、液泡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有类似于溶酶体的功能 D、钠盐胁迫下,植物减弱细胞自噬活动以维持生存
-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且都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体现了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B、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后进行融合,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可以证明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D、很多种有机物都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4、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组成为XXY,表现为男性性腺功能低下、雄激素不足、生精功能受损等问题。分析该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原因,你认为不可能是( )A、父亲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父亲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C、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
5、如图是肝脏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①②③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作用是。(2)、饥饿状态下,血液流经该组织后,血糖浓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组织细胞在组织液中可以维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两者的相同,组织液组成成分来源于。(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的含量有关。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
6、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1)、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2)、医生常将化验单中血浆肝酶等各成分的测量值与参考值作对照来估测患病情况。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患者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这说明。(3)、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会通过产生一定量的进入血浆,但不会导致血浆pH降低,这主要是因为。
-
7、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依据本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B、I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不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
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发生在内环境中 B、氨基酸、尿酸、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离子和化合物分别是Na+、Cl-和蛋白质 D、内环境达到稳态时,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均可以正常进行
-
9、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神经递质、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呼吸酶、CO2、Na+ C、胰液、Ca2+、脂肪、葡萄糖 D、血红蛋白、尿酸、胆固醇
-
10、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B、该“媒介”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该“媒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
11、与毛细血管壁相比,毛细淋巴管管壁薄,通透性高且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只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错误是( )A、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都包括组织液 B、淋巴液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与淋巴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C、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毛细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可以保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
12、如图所示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是③,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 C、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多
-
13、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B、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 D、脑脊液中无机盐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
-
14、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红细胞 B、抗体 C、乳酸 D、血浆蛋白
-
15、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 C、正常人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后对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化学组成无影响 D、葡萄糖、胰岛素、呼吸酶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
16、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下图1所示;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1的HCl和0.1mol·L-1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作对照,结果如下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出现紫色反应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主要与缓冲物质有关 C、图2若要增强实验说服力,应增加缓冲液实验组作为空白对照 D、图2实验中HCl、NaOH的滴数为自变量
-
17、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循环受阻
-
18、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1)、图A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仅位于图中部分。(2)、图B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由此可见,乙病属于遗传病。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
-
19、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回答∶(1)、根据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 , 该动物可以产生种成熟的生殖细胞。(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3)、图2中丙细胞名称为。(4)、图1中a、b、c柱表示核DNA数量变化的是。细胞分裂中A和A分开可能对应图1和图2中图像对应时期(图1用Ⅰ,Ⅱ,Ⅲ,Ⅳ表示,图2用甲,乙,丙表示)。
-
20、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1所示为主动运输的类型模式图,包括ATP驱动泵(利用ATP水解供能)、协同转运(利用离子梯度动力)、光驱动泵(利用光能)三种,它们分别对应图中的(填字母)。(2)、ATP驱动泵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载体蛋白,直接利用ATP水解提供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图2所示钠钾泵是一种ATP驱动泵,其上存在Na+和K+的结合位点,该钠钾泵每消耗1分子ATP,会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Na+(填“泵出细胞外”或“泵入细胞内”),同时将2分子K+(填“泵出细胞外”“泵入细胞内”)。(3)、细菌的(填“细胞膜”或“生物膜系统”)上没有钠钾泵,只有质子泵。该质子泵将H+(填“顺浓度”或“逆浓度”)泵出细胞,由此建立膜外H+高于膜内的跨膜H+电化学梯度,进而驱动糖、氨基酸等溶质转运入细胞内。(4)、如图3为拟南芥中液泡吸收Na+的过程。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着质子泵,使得液泡内外产生(填“内高外低”或“内低外高”)的H+电化学梯度;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可利用化学势能将H+转出液泡,同时将Na+由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