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②实验一F2代中,白鼠共有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的黑鼠的基因型为

    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

    1黄鼠︰1黑鼠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术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的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

  • 2、 红绿色盲是人类常见的一种伴X遗传病(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其女儿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其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2)、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色盲男孩的母亲的表现型为 , 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该色盲男孩的父母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3)、一个男性患者其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填“父亲”或“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 这种遗传在遗传学上称为
  • 3、 如图甲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在动物的中形成的。
    (2)、图甲中的②表示细胞;若观察到②细胞在前面某时期出现一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是染色体,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填“XY”或“ZW”)型。
    (3)、图甲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个⑦所示的细胞。
    (4)、发生了图乙中DE段变化的是图甲中的细胞。在A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
    (5)、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段。
  • 4、 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示意图,甲、乙为连续两次分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过程中均发生了核DNA的半保留复制 B、甲过程中肯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化 C、B、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D、F细胞中的不同 D、甲、乙过程中细胞质不一定是均等分配的
  • 5、 图1和图2分别表示果蝇的卵原细胞和由其形成的卵细胞中的3号染色体。若E、e和F、f表示位于该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的产生是由于图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与图2细胞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eF、Ef和Ef C、图1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但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图1中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6、 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 7、 图中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A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B、过程②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的比值为2 C、过程③着丝粒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相同 D、A、B、C的名称分别是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 8、 科学家发现遗传物质的交换不仅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换。现有一只杂合野生型果蝇(Yy),下列关于该果蝇某一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该果蝇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 C、该果蝇体内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 D、该果蝇的某一体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出现细胞以及细胞核体积减小的现象
  • 9、 有研究表明,人类卵母细胞由于缺乏KIFC1蛋白,在分裂过程中常出现多极纺锤体,而小鼠、牛等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纺锤体则总是很稳定。剔除了小鼠和牛卵母细胞中的KIFC1蛋白后,小鼠和牛的卵母细胞会像人类卵母细胞一样组装出不稳定的纺锤体。根据该研究结果,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人类出现异常卵细胞的概率高于小鼠和牛等哺乳动物 B、人类细胞中的KIFC1蛋白合成基因最可能在胚胎发育早期丢失 C、将KIFC1蛋白导入人类卵母细胞可能是一种减少缺陷卵子的潜在方法 D、小鼠的KIFC1蛋白合成基因也可能在除卵母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表达
  • 10、 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 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Ⅱ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 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
  • 11、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    )
    A、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C、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D、4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 12、 将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外源基因A和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外源基因a插入某卵原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含12C的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逆反”减数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分裂Ⅱ B、此过程产生的两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同时都含有基因A和a C、可能有一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和14C,一个卵细胞只含14C D、子细胞中只含有12C的极体数目是4或6
  • 13、 某雄性生物(2n=8)基因型为AaBb,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生物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B、甲时期细胞含有1条X染色体、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 C、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 D、若该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5:5:5:45,则该雄生物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1/5
  • 14、 某家系中同时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两种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如图1所示。Ⅱ-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乙病患者中约80%是由于α蛋白205位氨基酸缺失所致,20%由于α蛋白306位氨基酸替换所致。研究者设计了两种杂交探针(探针1和2)分别能与编码205位氨基酸正常α蛋白和205位氨基酸缺失α蛋白的基因结合。利用两种探针对部分家庭成员的基因组进行分子杂交,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Ⅲ-1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B、若Ⅲ-1与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是1/303 C、利用这两种探针能对Ⅲ-2是否患有乙病进行产前诊断 D、如果Ⅲ-2表型正常,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2/3
  • 15、 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图2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①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8 B、若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一定不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 C、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1/300 D、三种GSD亚型患者体内的糖原含量都会异常升高
  • 16、 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
  • 17、 番茄(染色体数=2n)原产于南美洲,全国各地普遍种植。其果实营养价值高于一般蔬菜,味道酸甜可口,具有特殊风味。为了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基本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两个番茄品种:矮提姆番茄植株矮小,果实肉质软滑、汁水充盈;樱桃番茄植株高大,肉质较硬,酸度一般。如果科研人员想要获得番茄植株高大,果实肉质软滑、汁水充盈的新品种通常采用途径1来实现,得到新品种的育种方式为 , 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2)、获得的品种B是倍体,它的育种方式为 , 其特点是
    (3)、科研人员在培育品种B和品种C的过程中都用到了秋水仙素,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4)、途径2中科研人员利用技术培养获得幼苗,该幼苗体内含有个染色体组。
    (5)、若科研人员想要短时间内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
  • 18、 玉米原产于南美洲,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各地区都有种植。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也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杂交过程中,与豌豆相比,玉米可以省去环节,在开花前直接对花序进行处理即可。
    (2)、非甜玉米(T)和甜玉米(t)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甜玉米花粉含支链淀粉多,遇碘变橙红色;甜玉米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 , 获取F1花粉滴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结果变蓝黑的花粉占
    (3)、已知高茎(B)和矮茎(b)这一对相对性状与非甜玉米(T)和甜玉米(t)这一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互不干扰。现有纯合高茎非甜玉米(BBTT)和纯合矮茎甜玉米(bbtt),如何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 , 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 19、 1928年,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著名的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紧接着艾弗里团队在体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继格里菲思和艾弗里之后,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助手蔡斯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由图1的四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2)、图2实验中,组(填序号)对照可以证明S型活细菌DNA是转化因子。
    (3)、图3实验过程中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过后还要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搅拌和离心处理,最后再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上述操作中如果保温时间过短,被标记的噬菌体(填“能”或“不能”)全部侵染到细菌体内,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 , 其可能的原因是。图3实验能检测到放射性是因为利用了技术,能否直接用35S或32P标记的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为什么?
  • 20、 如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外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基因。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2)、图中Ⅱ-2的基因型为
    (3)、Ⅱ-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4)、Ⅲ-5的甲病基因最终来自
    (5)、若只考虑甲病,Ⅱ-3和Ⅱ-4再生一个女孩,其表型正常的概率是
    (6)、若Ⅲ-1和一个基因型为BbXAY的男性结婚,则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上一页 557 558 559 560 5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