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③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已经不具有活性 B、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活菌都能使小鼠死亡 C、图示实验过程证明存在一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 D、从鼠5体内分离出活菌在培养基上培养,只会产生粗糙菌落
-
2、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卵细胞 B、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乱,产生了一个AaY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Y、Xb、Xb C、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3、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用小鼠的卵巢制成装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B、跟踪观察一个精原细胞可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
4、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和非芦花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芦花(D)对非芦花(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非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芦花,母鸡均为非芦花;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公鸡和母鸡中,芦花与非芦花的比例均为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公鸡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精子中含有1条Z染色体或1条W染色体 B、等位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ZdZd、ZDW C、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芦花公鸡所占的比例是3/16 D、子二代根据雏鸡羽毛的特征就能区分雌雄
-
5、如图是两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和部分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其中A、a分别表示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D、d分别表示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号果蝇为雄果蝇,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一些 B、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8种 C、两果蝇杂交后代红眼:白眼=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D、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交后代中,灰体红眼果蝇所占比例约为3/8
-
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演绎推理就是指测交实验 B、“萨顿假说”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明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C、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之比=1∶1 D、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
-
7、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③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④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
8、一批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 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例分别为( )A、5:1、5:1 B、5:1、8:1 C、6:1、9:1 D、8:1、8:1
-
9、下列相关生物学概念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B、伴性遗传一定会体现出代代相传的特点 C、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可得到纯合子 D、杂合子是指控制每种性状的基因组成均不同的个体
-
10、“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用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 C、用清水漂洗约10min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料,便于观察 D、制片时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
11、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 )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12、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已知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中,M期的时间总是长于分裂间期 B、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人成熟红细胞仍具有细胞周期 C、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 D、加入氨基蝶呤,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将不会再分裂
-
13、硫化氢能使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牙髓干细胞的分裂能力及分化程度要高于肝细胞 B、同一个体的牙髓干细胞和肝细胞中,DNA完全相同,RNA完全不同 C、适宜浓度的硫化氢诱导牙髓干细胞转变为肝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在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时,其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
-
1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不发生染色体和DNA的复制与分配 B、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 C、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导致部分基因的转录受阻 D、细胞凋亡与溶酶体有关,而细胞自噬与溶酶体无关
-
15、人的血清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研究人员欲用转基因牛来大量生产HSA.下图所示为HSA基因片段和人工构建的大肠杆菌质粒pBR322,图中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or表示新霉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切割形成末端完全不同的4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工构建pBR322质粒除了含特定限制酶切割位点、标记基因、复制原点外,还必须有(答出两点)等。(2)、若选用牛作为受体动物,可用作为受体细胞,通过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中,然后使其发育成转基因牛。(3)、据图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与单独使用EcoliⅠ相比,选择EcoliⅠ和PstⅠ作为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的限制酶可提高目的基因和载体的正确连接效率,其原因是。(4)、为了排除普通受体细胞(未导入质粒)、空质粒受体细胞(导入pBR322质粒而非重组质粒)的干扰,目的基因导入后,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制备甲、乙两种培养基,甲培养基含新霉素,乙培养基含新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在甲培养基上(填“能”或“不能”)生存,在乙培养基上(填“能”或“不能”)生存。(5)、据下图分析,利用PCR技术获取HSA基因时,应选择甲、乙、丙、丁四种引物中的。
-
16、绿色荧光蛋白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出绿色荧光,最初是在一种海蜇中被发现的。转绿色荧光基因(Gfp)的幼鼠在紫外光下能发出绿色荧光。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细胞工作的机制,通过寻找荧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时以及为什么“开启”,这项成就被称为“21世纪的显微镜”。下图表示转基因绿色荧光小鼠的培育过程,图中Neo基因编码的产物能分解G418,G418是一类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毒性的抗生素。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①过程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利用的工具是。(2)、可以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③过程胚胎干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有(答出2点即可)。(3)、⑤过程应把转基因胚胎干细胞导入囊胚的 , 为了获得多只小鼠c,⑥过程的操作是 , 该过程的操作要求是。(4)、让转基因干细胞与这些细胞一起发育成胚胎,若幼鼠 , 则说明Gfp基因在幼鼠体内成功表达。(5)、据图分析,Neo基因在转基因绿色荧光小鼠的培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理是。
-
17、佩戴口罩是预防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使用过的口罩,如果没有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某科研团队欲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科研团队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采集来自不同环境的等量土壤,编号为A、B、C、D.将同型号等量的一次性口罩经处理后埋入各组土壤中。
②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中口罩的腐烂程度。
③从口罩腐烂程度的一组上采集细菌样品。
(2)、微生物吸收无机盐的作用是(答出两点即可)。(3)、若需进一步对土样中的细菌计数,下图所示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是 , 在3个平板上分别滴加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65、66和67,则1g土壤中的活菌数约为个。该方法所得测量值一般比实际值偏低的原因是。(4)、接种在培养基上初筛分离得到的4个菌株的观察结果如表。据表分析,降解口罩能力最强的菌株是(填菌株编号)。菌株编号
菌落直径h/cm
透明圈直径H/cm
H/h
1
0.3
0.9
3
2
0.3
0.6
2
3
0.3
1.3
4.33
4
0.6
2
3.33
-
18、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 , 依据是。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
-
19、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膜能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图中①~⑤表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甲~戊表示不同的物质或细胞结构。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图中结构甲的名称是。从分子结构分析,膜蛋白乙、丙、丁之间的差异体现在。
(2)据图分析,①代表的物质最可能是。(填“氨基酸”、“氧气”或“NO3-”)。生物膜对K+和Cl-的通透性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低温处理法、载体蛋白抑制法、细胞呼吸抑制法都能影响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呼吸抑制法会影响图中的。(填序号)过程;已知某时间段轮藻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若想抑制K+进入轮藻细胞,而不影响其他物质进出,可选用法。
(4)图中戊表示由磷脂分子构成的封闭囊泡,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囊泡膜上的靶向信号分子可以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通过囊泡膜和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特定的细胞。请分析:嵌入囊泡内的药物A属于。(填“脂溶性”或“水溶性”)分子,囊泡能将药物送至特定的细胞,依赖于细胞膜具有的功能,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
20、枯草杆菌蛋白酶广泛应用于洗涤剂、食品等行业。某研究小组利用蛋白质工程将该蛋白酶中第188位丙氨酸替换为脯氨酸、第239位谷氨酰胺替换为精氨酸、第262位缓氨酸替换为亮氨酸,结果发现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大幅度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获取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信息 B、对枯草杆菌蛋白酶进行分子设计必须从预期蛋白酶的功能出发 C、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产的枯草杆菌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D、改造后的枯草杆菌蛋白酶可能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催化活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