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AUXI是参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UXI缺失突变体的侧枝生长被抑制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C、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D、水稻的生长发育与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调节有关
-
2、病菌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下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杀死病毒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活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
3、无论是酷热还是严寒,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与寒冷环境相比,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增多
-
4、维生素D3可以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以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的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维生素D3 B、肾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成人出现骨质疏松 C、小肠吸收钙减少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可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
5、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有两条链,一条是模板链(指导mRNA合成),其互补链是编码链。若编码链的一段序列为5'-CAT-3',则该序列所对应的反密码子是( )A、5'-GUA-3' B、5'-AUG-3' C、5'-CAU-3' D、5'-UAC-3'
-
6、绵羊一条常染色体上a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使野生型绵羊变为“美臀羊”。“美臀羊”臀部及后腿中肌肉含量显著增多,肉质更加鲜美。研究发现,只有杂合子且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个体才出现美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美臀羊”的基因型一定是Aa,基因型为Aa的绵羊一定是“美臀羊” B、两只杂合“美臀羊”杂交的子代中“美臀羊”所占的比例是3/4 C、两只野生型绵羊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美臀羊” D、一只“美臀羊”与一只野生型绵羊杂交,子代可能全部是野生型
-
7、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1条性染色体,为XO型。关于基因型为BbXRO的蝗虫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2条性染色体 B、次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 C、该蝗虫精巢中的次级精母细胞有2种基因型 D、该蝗虫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为BO、bO、BXR、bxR
-
8、某实验小组研究化合物A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合物A可能与底物结构类似 B、化合物A可能破坏了淀粉酶的结构 C、化合物A可能影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D、化合物A可能影响了淀粉酶的最适pH
-
9、细胞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列有关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B、血浆蛋白通过胞吐作用运出细胞不需要膜蛋白参与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会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D、蜜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结果
-
10、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原核生物 B、酵母菌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组成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能运输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
11、中枢性性早熟(CPP)临床表现为女性第二性征过早出现,同时伴随月经来潮等表现,使患儿出现焦虑、恐惧、自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枢性性早熟是因下丘脑在正常青春期发动年龄前,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促使轴功能亢进,导致提前增多从而导致性发育提前。从内分泌调节角度看,该调节过程属于调节。(2)、亮丙瑞林是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常用于治疗性激素分泌异常增多,熟地黄是一味经典中药,在调节性激素分泌方面有较好效果。为探究不同剂量熟地黄对CPP的影响,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大鼠,NMA溶液(40mg/kg),亮丙瑞林(100ug/kg),熟地黄低、中、高剂量(0.8、1.6、3.2g/kg)溶液。
实验步骤:
①适应期喂养1周结束后,将月龄相同的大鼠随机分6组:甲(正常组)、乙(空白对照组)、丙(对照组)、丁(熟地黄低剂量组)、戊(熟地黄中剂量组)和己(熟地黄高剂量组);
②除正常组外,另5组大鼠每日14:00和16:00经大鼠皮下注射适量40mg/kgNMA,正常组皮下注射;
③同时,每日9:00丙组大鼠皮下注射 , 丁、戊、已组大鼠口灌胃0.8、1.6、3.2g/kg熟地黄干预,而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剂量溶剂干预,1次/d;
④每天定时对大鼠测定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并记录。
实验分析:
①正常组外的5组大鼠每日14:00和16:00经大鼠皮下注射NMA(40mg/kg)的目的是;
②亮丙瑞林治疗CPP的机理为。
③实验测定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表达相对值,促性腺激素(LH与FSH)以及雌二醇(E2)的含量。其中激素含量可利用携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抗作为探针进行 , 而后通过放射性强度测定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n
GnRH
LH(mlU/mL)F
FSH(ng/mL)
E2(pg/mL)
正常组
8
0.31±0.03
13.72±1.02
50.61±3.34
12.06±1.10
空白对照组
8
1.05±0.07
25.46±1.65
88.41±5.34
32.11±1.97
8
0.41±0.03
15.44±1.19
54.52±4.70
11.37±0.96
熟地黄低剂量组
8
0.82±0.06
23.02±1.47
82.89±5.93
27.52±1.48
熟地黄中剂量组
8
0.74±0.05
18.80±1.33
67.14±4.03
21.33±1.37
熟地黄高剂量组
8
0.55±0.05
15.91±1.35
58.08±3.83
13.96±1.02
推测熟地黄起作用的部位为 , 理由是。
-
12、某科研团队为了验证农杆菌转化植物的功能,利用长冠瘿瘤的葡萄植株根据科学史上一系列研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切下冠瘿瘤的一部分,经后,取液体部分,稀释后利用法接种至LB固体培养基中,获得较好分散度的单菌落。(2)、分别取平板上的每个单菌落制成菌悬液后,侵染植物愈伤组织,结果发现只有部分菌落的菌种能致瘤,说明。接种一段时间后杀死农杆菌,发现冠瘿瘤的生长不再依赖于农杆菌,且冠瘿组织的无限生长不需要外源的植物激素,原因是。(3)、取其中致瘤的农杆菌菌种,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进行 , 48h后提取其中的DNA并通过分离纯化得到其中的质粒DNA,发现质粒DNA分子量大于处在相同位置的线性Marker DNA,说明等分子量的迁移速率更大。(4)、科研团队还研究了质粒中Vir系列基因的作用,发现敲除农杆菌内质粒上的VirC与VirD基因后,无法合成酶从而无法在农杆菌内切割与复制得到游离的T-DNA。而将农杆菌内质粒上的VirE基因敲除后,侵染愈伤组织发现不再致瘤,且农杆菌胞内会出现被自身核酸酶切割后的不等长T-DNA片段,说明VirE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是。(5)、将农杆菌分为两组,分别将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连接至甲组农杆菌质粒的T-DNA内部基因启动子下游与乙组农杆菌质粒的T-DNA外部基因启动子下游。侵染愈伤组织后,可在甲组中检测到绿色荧光,乙组中检测到绿色荧光,原因是。
-
13、油菜物种I(2n=20)与Ⅱ(2n=18)杂交,经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Ⅲ(注:I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请回答下列问题:(1)、新品系Ⅲ获得过程为:物种Ⅰ与Ⅱ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培养得到幼苗甲,这一过程的遗传学原理是;再用处理甲的结构,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油菜新品系Ⅲ。观察油菜新品系Ⅲ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观察到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含有个四分体;若新品系Ⅲ自交,子代(填“会”或“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已知该油菜物种I花色产生机理为:白色前体物→黄色→红色,已知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黄色,B基因控制红色。研究人员用纯种白花和纯种黄花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实验结果如下表中实验一所示。
组别
亲本
F1
F2
实验一
白花×黄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9:3:4
实验二
白花×黄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3:1:4
①根据 , 可推知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研究人员某次重复该实验,结果如表中实验二所示。经检测得知,实验二F1的花粉存活率只有50%,且是d基因突变为D引起的。由此推测D基因位于(填“A”或“a”)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且测定发现D与d基因碱基数量一致,说明该突变是引起的。
③为检测实验一F2某红花植株(染色体正常)基因型,以实验二F1红花作亲本与之进行正反交。若正反交子代表型及比例相同,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
14、科研团队在植物工厂中研究不同时段蓝光处理对生菜产量、光合特性的影响。将一天24h周期分为两个时段,时段一(H1)恒定光照,时段二(H2)无光照。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无蓝光处理CK(H2时段无光)为对照,研究了在H1结束后(T1)、开始前(T2)和结束3h后(T3)进行蓝光处理。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干质量(g)
总叶绿素含
量(mg·g-1)
总叶面
积(cm2)
胞间二氧化碳
浓度(μmol·mol-1)
气孔导度
(mol·m-2·s-1)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总干质量
T1
3.7
0.5
4.1
20
885
519.1
0.43
T2
4.3
0.5
4.9
22
1056
518.9
0.53
T3
3.1
0.4
3.5
19
880
511.6
0.36
CK
2.4
0.3
2.7
21
679
522.6
0.31
(1)、蓝光可被光合色素中的吸收,蓝光处理有利于光反应产生 , 并用于碳反应中的过程。(2)、从表中数据可知,T2蓝光处理气孔导度增大,增强,有利于水分运输,促进生菜根对的吸收,进而用于合成叶绿素。但气孔导度增大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无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3)、分析蓝光处理可以增加干质量的原因 , 为进一步提升生菜的产量,明确蓝光强度,设置处理,为生菜的蓝光调控策略提供了理论和数据依据。 -
15、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朱鹮的主要栖息地。为了保护和繁育朱,德清县采取了多项措施。截至2023年,德清朱鹮种群数量已经达到761只,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繁育朱鹮种源基地之一。(1)、自然状态下,朱鹮种群的延续需要以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朱鹮种群数量过少时,其可能会由于等而衰退、消亡。(2)、朱鹮主要以鱼类为食,与朱鹮同生境中的黄鼬除了捕食鱼类外,也会盗食朱鹮的卵和幼鸟,说明黄鼬与朱鹮之间存在关系。在繁殖期,未配对的雄性朱鹮会用喙拾起树枝或树叶向雌性朱鹮求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根据朱鹮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学意义,可将其一年划分为3个时期:繁殖期(2月~6月)、游荡期(7月~10月)、越冬期(迁移期,11月~次年1月)。在越冬期,决定朱鹮种群大小的主要的数量特征是 , 朱鹮适应性的生活习性是的结果。(3)、为扩大朱鹮的栖息地,保护工作者进行了野化放归实验。数年后,通过鸣声识别的方法统计某野化放归群体的数量特征,如下图。
①鸣声识别统计的方法比标志重捕法具有的优势。
②根据朱鹮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图中显示: , 据此可以预计该群体的数量将保持增长。
③朱鹮主食鱼类,为了解朱鹮分布区鱼类能否满足朱鹮的需要,科研人员调查鱼类的种群密度,并据此估算出鱼类的和朱鹮的。
④有人建议可以将朱鹮扩大到全国多地进行野外放养,继续增加其数量,也有人反对盲目扩大朱鹮放养区。从生物与环境角度分析,在扩大朱鹮放养区时应考虑(答出两点)。
-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CAR-T细胞治疗常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该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从患者采集的外周血T细胞进行加工,使其表达CAR(嵌合抗原受体—一种人工构建的细胞表面受体),大量增殖后回输到受者体内,以非MHC依赖方式(依赖于CAR)识别抗原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下列关于CAR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蛋白质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高尔基体上脱落形成的囊泡膜上不可能含有该蛋白 C、该蛋白质包含脂溶性部分和水溶性部分 D、该蛋白质的存在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2)、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该过程中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了作用 B、一种CAR-T细胞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肿瘤 C、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致死属于细胞坏死 D、常规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MHC(3)、该技术涉及到患者外周血的采集、T细胞与CAR-T细胞的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采集到的组织无需胰酶处理即可得到分散的细胞 B、采集用具在使用前需进行灭菌和消毒处理 C、CAR-T细胞的培养需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 D、往往需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因子以促进CAR-T细胞增殖(4)、TCR由能识别肿瘤抗原的胞外单链抗体可变区(基因片段A控制合成)和胞内信号传导区域(基因片段B控制合成)组成,现欲通过3次PCR将两部分基因融合在一起形成下图结构(数字表示相应的引物),与载体连接后形成重组DNA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首先需用引物②、④与引物⑤、⑦扩增两个基因片段 B、引物①与引物⑧的5'端需各添加一个启动子以促进转录 C、引物③与引物⑥需同时使用以加快PCR进程 D、第3次PCR无需加入引物即可获得图示完整片段 -
17、已知剑白香猪染色体数为2n=38。图1为剑白香猪体内某一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图2为某剑白香猪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编号为①② B、图1中细胞③存在0或1或2条Y染色体 C、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有2种 D、图2的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有19种
-
18、桑蚕蚕茧的颜色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色基因Y对白色基因y为显性,但该基因的表达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Ii)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蚕茧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做了下列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一代
子二代
实验一
甲(黄茧)×乙(白茧)
全为黄茧
黄茧:白茧=3:l
实验二
丙(黄茧)×丁(白茧)
全为白茧
白茧:黄茧=13:3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别都遵循分离定律 B、题干中“影响”具体是指I基因抑制Y基因的表达 C、实验二F2白茧蚕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7/13 D、若实验二F2黄茧蚕中基因型相同的雌雄蚕相互交配,子代中黄茧占8/9 -
19、研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改善尾吊小鼠(HU)认知障碍和神经兴奋性。为此进行了rTMS对海马DG区神经元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HU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原因可能是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B、HU组的小鼠DG区神经元去极化更容易达到阈值,因此兴奋性增强 C、rMTS与尾吊同时处理可以缓解尾吊处理引起的DG区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D、为了研究rTMS处理是否具有治疗效果需对HU组继续进行rTMS处理
-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以下所示为猕猴桃苹果复合果醋发酵工艺。猕猴桃、苹果→榨汁→混合→酶解→巴氏杀菌→加入酵母菌→酒精发酵→过滤→加入醋酸菌→醋酸发酵→离心→调配→灌装→巴氏杀菌→成品
(1)、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中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加入到发酵液后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 B、酵母菌在发酵中持续增殖导致其数量不断增多 C、醋酸菌进行需氧发酵支持生命活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D、氧气能将乙醇氧化成醋酸是醋酸发酵不能密闭的原因之一(2)、下列关于复合果醋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汁中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有利于提高果汁产量 B、发酵后进行巴氏杀菌是为了将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完全杀死 C、加入醋酸菌前调整醋酸浓度以避免对醋酸菌造成影响 D、发酵菌种的类型与比例不会影响复合果醋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