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为某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示意图,图中Ⅰ处、Ⅱ处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细胞的染色体、DNA 和基因中,基因的数量最多 B、该DNA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均可导致基因突变 C、朱红眼和深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冈崎提出DNA 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 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形成,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再进行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与碱基之间靠磷酸二酯键连接 B、若一条DNA单链片段的序列是5'-AGCT-3', 则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3'-TCGA-5' C、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用到的酶是 RNA 聚合酶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发生DNA 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 3、下列关于遗传病相关特点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B、正常情况下,红绿色盲男性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其祖母 C、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D、表现正常的女性和红绿色盲男性婚配所生子女均不患红绿色盲
  • 4、大肠杆菌是常见的实验材料,其细胞中具有环状的双链DNA,还有RNA、核糖体等物质和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细胞内的RNA为单链,所以不含氢键 B、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不同大肠杆菌的DNA中(A+G)/(T+C)的值可能不同 D、大肠杆菌的DNA中(A+T)/(G+C)的值越小, 其DNA热稳定性越高
  • 5、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噬菌体的 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C、若用32P 标记噬菌体,则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 D、若用35S标记噬菌体,沉淀物中有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
  • 6、如图为某动物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中Ⅰ、Ⅱ表示染色体,①、②、③、④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互换可发生在③和④之间 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都能出现该图像 C、图中①、②这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D、图中Ⅰ、Ⅱ属于同源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 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且B和b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可通过子代羽毛直接判断出子代性别的是(       )
    A、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C、芦花雄鸡×芦花雌鸡 D、非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 8、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双螺旋结构 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摩尔根首次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并用实验证明了此假说 D、孟德尔提出在形成配子时,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 9、孟德尔采用“假说一演绎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的实验流程大致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B、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过程中,需要两次套袋,且两次套袋的作用相同 C、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假说的核心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D、孟德尔合理地运用了统计学分析,并通过“测交实验”对其推理过程进行验证
  • 10、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B、过程②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C、过程①和②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D、一般情况下,一个B配子可同时与多个 A配子结合
  • 11、下列例子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人的镰状细胞贫血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引起的子代差异 C、三倍体无子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 D、加热致死的S型菌的DNA可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 12、某种农作物抗白粉菌与不抗白粉菌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科研小组利用该农作物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抗白粉菌植株与不抗白粉菌植株杂交,F1中抗白粉菌植株152株,不抗白粉菌植株148株;②抗白粉菌植株自交,F1中抗白粉菌植株211株,不抗白粉菌植株75株。根据题中信息不能得出(       )
    A、抗白粉菌和不抗白粉菌的显隐性 B、这对基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C、不抗白粉菌植株的基因型 D、实验①出现性状分离
  • 13、下列四种生物中能够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解释遗传现象的是(       )
    A、肺炎链球菌 B、柳穿鱼 C、蓝细菌 D、噬菌体
  • 14、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下图1为构建拟穴青蟹抗菌肽(scy)和大黄鱼抗菌肽(hepc)共表达载体的部分示意图。ccdB 基因编码毒性蛋白,会导致细胞死亡。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构建融合基因Scy-hepc需要进行PCR 扩增,反应体系中需加入模板、缓冲液(含Mg2+)、引物、等。PCR1和PCR2在反应程序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融合基因构建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2)、为鉴定PCR产物需进行电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含有单一目的片段的凝胶进行切割,目的是对 DNA进行并回收,便于后续测序。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使用BP和LR 重组酶,相当于传统酶切构建法中的酶。与传统酶切中使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相同,重组前还需在 Scy序列的上游添加attBl序列,在hepc序列下游添加attB2序列的目的是。载体PMDC85中作为标记基因,可快速筛选转化成功的农杆菌。
    (4)、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用处理的农杆菌,转化小球藻。转化前需用酶对小球藻进行处理获得原生质体。可通过观察初步检测融合基因是否成功表达。若要进一步确定表达的蛋白为Scy-hepc 可采用技术检测。
    (5)、将鉴定阳性的小球藻和野生型小球藻总蛋白提取液分别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比较可知重组融合蛋白对两种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 15、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 病毒,其遗传物质是松弛环状的双链DNA(rcDNA)。侵染细胞后,在靶细胞核内rcDNA 转变为闭环 DNA(cccDNA), ccc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 中。下图为HBV 侵染肝细胞的过程示意图,pol酶是HBV扩增的关键酶,具有多种功能,①~⑧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HBV 主要侵染肝细胞的原因是 , HBV 只能依赖肝细胞进行增殖的原因是
    (2)、HBV 侵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的功能。吞噬细胞吞噬病毒后可以作为细胞处理抗原,参与免疫。此过程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3)、HBV扩增时pol酶与mRNA结合,在病毒衣壳内先进行逆转录(过程④),再通过过程⑤、⑥最终合成 HBV 的遗传物质。⑤、⑥分别体现了 pol酶具有酶活性。
    (4)、富马酸替诺福韦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类似物,可以被pol酶识别并掺入到病毒DNA链中,从而阻止病毒扩增。据此推测,富马酸替诺福韦抑制HBV增殖的过程(填图中序号)。
    (5)、HBV 感染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形式。乙肝的慢性感染与过程⑦、⑧有关,慢性感染中⑦增强、⑧减弱。从免疫学的角度推测,长期慢性感染的原因是
  • 16、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信号的敏感性或响应性降低,与Ⅱ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下图1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胰岛素抵抗肝细胞的部分过程,其中糖异生指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请据图回答问题:

       

    (1)、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通过(运输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通过信号转导,促进胰岛素的。与葡萄糖相比,胰高血糖素和GIP 发挥效应时,需要借助胞内第二信使cAMP 传递信号的原因是
    (2)、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是 , 可通过(选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该过程属于调节。
    (3)、胰岛素随体液运输,可作用于肝脏等靶器官。据图分析,肝细胞内发生 , 会导致P1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使得细胞内信号转导发生障碍,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
    (4)、芒果苷衍生物(X-4)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为探究 X-4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A组为正常肝细胞,C组为胰岛素抵抗肝细胞,注射胰岛素;D 组为胰岛素抵抗肝细胞,注射胰岛素和X-4,结果如图2所示,β-actin为对照。由图2分析可知:B 组的处理是;芒果苷衍生物(X-4)通过使血糖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

    (5)、研究人员发现胰岛素抵抗肝细胞中AMPK磷酸化水平也发生了降低,调控AMPK信号通路也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若想进一步探究 X-4 是通过信号通路①还是②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分别对进行测定。
  • 17、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由皮质和髓质组成,能够分泌多种激素。下图为肾上腺分泌激素的部分示意图,图中A、B为激素名称,a、b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内、外环境的刺激下肾上腺会分泌激素,这一过程属于反射(选填“条件”、“非条件”)。此时,结构a上兴奋的传导是(选填“单向”、“双向”)的。
    (2)、结构b的功能有 , 肾上腺髓质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图中所示肾上腺髓质细胞质膜两侧发生的电位变化是
    (3)、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激素A和激素 B的调控,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也会(选填“促进”、“抑制”)激素 A 和激素 B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
    (4)、当受到刺激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速度,原因是
    (5)、除肾上腺皮质细胞外,某些特定神经元也能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部分会被突触前膜回收。抗抑郁药丙米嗪可抑制突触前膜回收去甲肾上腺素,据此推测丙米嗪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是
  • 18、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会引起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感染性肺水肿。下图1为肺泡及周边结构示意图,①~④为相关液体。图2为感染引发肺水肿的机制,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1分析吸入的O2从肺泡运送至其他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有(用图中序号表示)。
    (2)、感染病原体后,肺水肿患者在恢复内环境稳态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左右。据此分析感染病原体后人体体温上升的原因是。患者发热导致满脸通红,原因是
    (3)、肺水肿主要由液体从毛细血管异常渗透到肺部组织间隙所导致。据图2分析导致肺水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肾小球滤过作用异常会导致肺水肿;另外一方面。此外,合成的(填激素名称)增多,促进 , 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进一步加剧了肺水肿。
    (4)、临床上常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病毒感染性肺水肿,下列药物合适的有_____。
    A、呋塞米片:抑制 Na+重吸收,降低组织间渗透压 B、硝酸甘油片:刺激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加血容量 C、头孢类抗生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目的
  • 19、甲胎蛋白(AFP)是含有 609个氨基酸的肝脏特异性蛋白质。某实验小组使用cDNA文库,设计多组引物,通过 PCR 技术扩增甲胎蛋白基因(afp),并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MW 为标准样品的电泳结果,1号泳道为扩增成功的电泳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人的胰腺细胞中也含有afp,可选用胰腺细胞的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扩增 B、2 号泳道可能是退火温度较高所导致 C、3 号泳道可能是扩增时循环的次数过少所导致 D、4号泳道可能是引物过短所导致
  • 20、骨关节炎是犬类常见的疾病,导致软骨损伤和疼痛。神经生长因子(NGF)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NGFRs)的相互作用,调节骨关节炎的疼痛感知。科研人员利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开发出能结合NGF 并阻断其与受体结合的单克隆抗体(mAb)。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制备单克隆抗体(mAb)的过程中至少要经过两次筛选,其原理和目的均不同 B、杂交瘤细胞无需识别 NGF 就能产生mAb C、体外扩大培养能产生 mAb的杂交瘤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以防止发生接触抑制 D、在实际应用中还应对 mAb 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以减轻可能对犬产生的副作用
上一页 491 492 493 494 4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