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C、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0或1条Y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 2、某学生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假说。甲、乙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甲桶小球与乙桶小球的随机组合来模拟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小桶的两个小球组合代表受精作用 B、小球组合有DD、Dd和dd三种类型 C、理论上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1/4 D、若小球组合次数少,则结果可能与理论值差异较大
  • 3、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理想的实验材料为(  )
    A、洋葱叶片 B、洋葱根尖 C、黄豆种子 D、蝗虫精巢
  • 4、能够揭示孟德尔分离定律实质的说法是(       )
    A、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为3∶1
  • 5、端粒酶能够在端粒受损时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某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GDFⅡ的蛋白质,其含量减少会导致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端粒是DNA—蛋白质复合体 B、GDFⅡ减少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C、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比正常细胞中低 D、抑制癌细胞中GDFⅡ基因的表达可能抑制癌细胞增殖
  • 6、下图表示女性某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①一⑤为细胞,a-d 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细胞分化,细胞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B、④和⑤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的 DNA 不同 C、图中细胞内最多可以出现 2 条X 染色体 D、细胞的凋亡可以不经过细胞衰老
  • 7、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细菌在拟核区转录出信使RNA B、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 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氧 B、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C、相同质量的糖类比脂肪所含的能量多 D、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 9、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在 A基因存在的情况下,B基因不能表达。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除图示关系外,还有
    (2)、某黄花植株(F1)自交,F2植株中黄花:紫花:白花=10:1:1,形成这一比例的原因可能是含(填“AB”、“Ab”、“aB”或“ab”)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则F2中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紫花植物的基因型为
    (3)、请利用上述F1植株,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探究(2)中致死配子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 10、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Ⅱ-1和Ⅱ-4 均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Ⅲ-4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填“Ⅰ-1”或“Ⅰ-2”),原因是
    (3)、Ⅲ-1的基因型为 , Ⅲ-3的基因型为
  • 11、如图所示,大肠杆菌R1质粒DNA片段上有 hok基因和sok基因,其中 hok基因编码的毒蛋白能导致细胞裂解死亡,毒蛋白的含量与细胞裂解死亡呈正相关。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hok基因和 sok mRNA 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图中过程①叫做 , 完成过程②的场所是
    (2)、若hok基因发生突变,导致hokmRNA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毒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
    (3)、检测快要裂解死亡的大肠杆菌发现,hok mRNA 量没有增加,但毒蛋白的量却成倍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 12、下图中①~⑦为某种哺乳动物(2N)体内的部分生命活动过程,a~k代表该种哺乳动物的不同细胞,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c的名称是 , 该时期细胞中主要发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是
    (2)、由图中细胞i经⑥、⑦过程分化为j、k等细胞的实质是
    (3)、左侧方框内各细胞按生理过程的先后排列顺序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图中细胞b的自我增殖与图中的过程(填标号)相同,图中细胞 h 含有个染色体组。
    (4)、若图中细胞b是红绿色盲男性的精原细胞,经过①、②过程产生的细胞f含红绿色盲基因的数量为个(填“0” “1”或“0或1”) , 原因是
  • 13、已知小麦的抗旱对敏感为显性,多粒对少粒为显性,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含有某种基因的花粉50%致死,现有一株表型为抗旱多粒的小麦,以其为父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F1的4种表型为抗旱多粒:抗旱少粒:敏感多粒:敏感少粒=2: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若以该小麦为母本进行测交,则后代上述4种表型比例为1:1:1:1 C、该小麦中含 a基因的花粉50%致死 D、若该抗旱多粒植株进行自交,则后代上述4种表型比例为15:3:5:1
  • 14、RNA 剪接指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 转移到RNA上之后,对有效遗传信息进行“剪断”与重新“拼接”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既有氢键的断开又有氢键的形成 B、“剪断”和重新“拼接”催化的是氢键的断裂和合成 C、m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异常m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D、过程②得到的正常mRNA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逆转录形成DNA,该DNA与S基因完全相同
  • 15、先天性唇腭裂是常见的颌面部发育畸形,研究发现,环境因素诱发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可能是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的关键因素,DNA 甲基转移酶(DNMT)能使DNA 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基因转录,导致畸形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 DNMT 的抑制剂会增加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的概率 B、可通过检测 DNA 的碱基序列确定该DNA是否发生甲基化 C、转录启动区域甲基化后可能导致DNA 聚合酶无法与其识别并结合 D、母体唇腭发育的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能遗传给胎儿,使胎儿也有可能患该病
  • 16、现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A/a、B/b、D/d三对基因均为完全显性), 三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三种不同的性状,现将该植株自交,产生F1(不考虑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3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出现4种表型 B、若3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出现8种表型 C、若F1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3:1,则基因A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若F1出现三种表型,且比例为1:2:1,则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17、某双链DNA分子共含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5%,其互补链中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0个 B、该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450个 C、每条链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均为1:1 D、DNA 分子中,该链的互补链中含胸腺嘧啶150个
  • 18、下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B、Ⅱ-5与一个正常男子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3/4 C、Ⅱ-5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
  • 19、图1为某高等动物(基因组成为AaXBXᵇ)体内某一器官中细胞分裂的三个示意图。图2为该动物体内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细胞所处时期体现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B、丙细胞所处时期是减数分裂Ⅱ后期,其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C、图2中Ⅲ所代表的细胞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aXᵇ,则分裂异常发生的时期为减数分裂Ⅰ
  • 20、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B/b)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F/f)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子代类型为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性中上述比例为3:0:1:0,雄性中上述比例为3:3: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都符合分离定律,但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亲代果蝇的表型均为灰身直毛 C、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和杂合体的比例为1:5 D、子代雄蝇中, 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BBXfY、BbXfY
上一页 488 489 490 491 4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