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基因工程在农业、工业、牧业、药业等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质疑、担忧甚至反对的声音。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动植物在自然界中正常生存繁殖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B、转基因植物体内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可导致该作物营养成分发生改变 C、转基因技术的本质是基因重组,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D、消费者有知情权,转基因产品包装上要明确标注“转基因××”
-
2、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因具有广谱的蛋白质降解能力而被广泛用于洗涤添加剂,但这种添加剂不能和漂白剂联合使用,原因是漂白剂会使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的第222位的甲硫氨酸残基被氧化。为了消除蛋白酶对漂白剂的敏感性,可将第222位的甲硫氨酸残基替换成其他氨基酸残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技术的操作水平是分子水平,操作对象为氨基酸 B、需要研究待消除敏感性的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 C、决定蛋白酶的基因的碱基对在改变前后发生了增添或缺失 D、氨基酸替换改造后的蛋白酶在漂白剂存在下一定能够保持活性
-
3、在DNA体外重组实验中,抗药性筛选法是一种常见的基因表达载体筛选方法,该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载体DNA上携带特定的抗性基因。利用某外源DNA和pBR322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大肠杆菌中,并进行筛选和鉴定,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已知PstI和BamHI切割DNA分子产生的末端不能互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Pst I和BamH I切割DNA分子产生的末端不能互补是因为两者的识别序列不同 B、若使用Pst I切割外源DNA片段,则切割pBR322质粒不能选择BamH I C、若菌落1的培养基中添加的是氨苄青霉素,则菌落1中的大肠杆菌未成功导入外源DNA D、若菌落2的大肠杆菌成功导入了外源DNA,则其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
4、山药、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而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为保证二者原有的优质高产特性,下列技术方法合理的是( )A、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毒基因转入植物体内 B、种植前对芽体进行灭菌,去除芽体上的病毒 C、叶片几乎无病毒,可利用其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脱毒苗 D、在高温灭菌的环境中进行种植和培养
-
5、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磨时加入冷却的酒精有助于细胞中的DNA溶解在研磨液中 B、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蛋白酶有助于提取出DNA含量较高的白色丝状物 C、如果选择洋葱作为提取材料,加入洗涤剂瓦解细胞壁即可释放出DNA D、将提取的DNA溶于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可观察到蓝色反应
-
6、运用PCR技术从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引物是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引物的3'端碱基为结合模板DNA的关键碱基,5'端无严格限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5'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B、通过设计引物的3'端能选择需要扩增的DNA片段 C、引物的3'端可用于添加限制酶切割位点等序列 D、用图中引物扩增一个循环后即可获得目的基因
-
7、用DNA重组技术可以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具酶,其中3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均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EcoR I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 C、EcoR V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E.coliDNA连接酶连接 D、经EcoR I酶和Mun I酶切割后产生的两个DNA片段可进行连接
-
8、胚胎工程是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常见的两种技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用促性腺激素促进良种母牛超数排卵 B、良种公牛和母牛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C、胚胎分割时囊胚内细胞团要均等分割 D、图中早期囊胚a、b、c的基因可能不同
-
9、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克隆动物养殖技术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一项引人瞩目的研究主题,克隆技术的出现为动物繁殖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动物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供体细胞为胚胎细胞的移植成功率比供体细胞为体细胞的更高 B、①可通过电融合法将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卵母细胞 C、②之前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以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D、克隆动物拥有供体、受体和代孕母体三亲的遗传物质
-
10、肌萎缩侧索硬化,又称渐冻症,被称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肌肉弱化和神经元损伤。研究发现,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肌萎缩侧索硬化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PS细胞由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诱导形成 B、iPS细胞分化成前驱细胞后DNA不变,蛋白质改变 C、iPS细胞来源于实验鼠本身,可避免免疫排斥作用 D、植入前驱细胞不能根治肌萎缩侧索硬化但能延缓其症状
-
11、花椰菜易受黑腐病病原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将花椰菜和野生黑芥进行植物细胞融合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图所示。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需要在等渗溶液中进行,以确保细胞结构不受破坏 B、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的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通常可使用灭活的病毒来诱导②过程中的原生质体融合 D、获得的杂种植株可通过接种黑腐病病原菌来鉴定其抗黑腐病的能力
-
12、某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放置在冰箱中的隔夜牛奶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首先将1mL牛奶稀释100倍,然后取0.1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重复操作5个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5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5、70、73、71、7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隔夜牛奶中的活菌数大约为6.06×107个·L-1 B、5个平板培养的条件和时间必须一致 C、题中接种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D、题中接种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低
-
13、四川泡菜的制作历史已有上千年。据考证,泡菜古称道,北魏的《齐民要术》记有用白菜制作泡菜的方法。在四川,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制作泡菜的工艺逐渐完善,形成了现在的四川泡菜。四川泡菜常用的蔬菜有萝卜、黄瓜、卷心菜和豆角。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水和蔬菜都需要加热煮沸,冷却后再倒入泡菜坛,以防止杂菌污染 B、发酵过程中加入防腐剂,可以有效防止醋酸菌之外的杂菌增殖 C、泡菜发酵中期,其他微生物都被抑制,发酵产物只有乳酸 D、泡菜发酵后期,乳酸不断积累,可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
14、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物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入侵生物的种群数量持续呈现“J”形增长 B、入侵生物往往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增加 C、解决物种入侵的措施是大量引进其天敌 D、物种入侵可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5、稻—鱼立体种养方式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养鱼的生态种养模式,即能通过种养结合,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发展,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模式。鱼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能作为水稻肥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养方式能提高不同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 B、鱼的粪便主要为水稻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C、鱼的养殖有利于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 D、该种养方式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
16、苜蓿为多年生豆科植物,营养价值高,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科研小组欲研究盐胁迫对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S0(0kg/m2)、S1(0.1kg/m2)、S2(0.3kg/m2)、S3(0.5kg/m2)盐处理水平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盐胁迫可以破坏植物叶绿体结构,加速叶绿素分解。将S3组苜蓿叶片进行色素提取并用法分离,会发现自上而下的第条色素带发生了明显变化。叶绿素含量降低,会影响光反应的产物的含量,进而影响到三碳酸的还原,使光合速率减弱。(2)、苜蓿根在吸水的同时会吸收盐分。在实验初期(5~15天),实验组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盐浓度增加总体呈现而趋势,蒸腾速率(Tr)均随时间延长呈趋势;在实验后期,Pn和Tr均出现缓慢回升。据图分析,苜蓿具有一定耐盐能力,通过Tr的下降, , 进而减少盐分的吸收效率,从而保证细胞的生活状态,使净光合速率维持正常。(3)、研究发现,苜蓿会借助周围微生物分泌到细胞外的胞外多糖(EPS)来应对盐胁迫。科研小组为研究不同浓度的EPS对苜蓿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长势相同的苜蓿植株若干,清水,100 mmol/L的NaCl溶液,0、0.5、1.0、1.5、2.0 g/L的EPS溶液等。
实验思路:①将苜蓿植株随机均分为组,并标号。
②第1组只用清水浇灌,其余各组浇灌。3周后,除第1组外,各组苜蓿进行适量的100 mmol/LNaCl处理,每3天处理1次。
③一段时间后,进行生物量数据的测定。
实验结果:测定后发现,盐胁迫抑制了苜蓿生物量的积累。添加EPS后对苜蓿的生物量积累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其中1.0 g/L 实验组缓解盐胁迫效果最佳,2.0 g/L 实验组加剧盐胁迫毒害。请预期实验结果(用柱形图表示)。
实验讨论:一方面,苜蓿可能通过吸收土壤微生物分泌的EPS,增加 , 从而抵制盐胁迫的危害。另一方面,EPS可以刺激苜蓿体内的等激素的合成,从而促进苜蓿在盐胁迫环境中的生长。
-
17、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番茄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是实现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m基因是控制番茄雄性不育的基因。研究发现:m基因是野生型M基因在启动子区插入398bp片段后形成的,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变异类型属于。与M基因相比,m基因在(“转录”或“翻译”)水平上出现了表达的差异。(2)、从野生型、m杂合子和m雄性不育植株中分别提取基因组,加入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凝胶电泳时向(“正极”或“负极”)方向迁移。根据图2所示的电泳结果,推测m雄性不育植株和m杂合子植株对应的DNA片段分别位于第泳道和第泳道。(3)、已知M对m为完全显性,m杂合子植株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4)、番茄幼苗茎杆有两种性状,紫茎(A)对绿茎(a)为完全显性。研究者选择苗期紫茎雄性可育与绿茎雄性不育两种纯合品系杂交获得F1 , 将F1自交,对F2选择部分植株统计苗期的表型,结果如下表所示。F2
检测总株数
可育株
雄性不育株
紫茎
90
89
1
绿茎
90
1
89
F1的基因型为 , A/a和M/m这两对等位基因(“是”或“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为规模化获得不育系杂种植株,将绿茎雄性不育系作(“父本”或“母本”),与上述F1杂交,产生大量后代,在苗期选择表型的植株,即可得到不育系植株,另一表型即为杂种植株。
-
18、普通玉米缺乏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赖氨酸。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gLR转入玉米细胞获得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强启动子能驱动基因在植物细胞中持续转录,T-DNA区段中的基因在农杆菌中不表达。
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目的基因:检索生物信息数据库,获取SBgLR基因的编码序列,用方法制备得到。(2)、构建重组质粒:优先选用两种限制酶分别酶切SBgLR基因和Ti质粒,其优点是、等。(3)、转化农杆菌:将重组质粒导入处理的农杆菌,以提高转化效率。为筛选转化了的农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4)、转化愈伤组织:将转化了的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农杆菌Ti质粒中的能够将目的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筛选转化的受体细胞时,培养基中需要加入。(5)、培养转基因植株:愈伤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称为 , 此过程需要在培养基上添加调控其生长发育。整个操作需要在条件下进行,实现该过程的途径有器官发生途径和途径。 -
19、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两种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和AMPA受体,其中NMDA受体受损或功能异常与多种脑疾病相关。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刺激下的神经调节机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对突触前神经元施加单次刺激,兴奋以形式传导至轴突末梢,使突触小泡内的谷氨酸通过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两种受体结合,使AMPA受体通道打开,进而引起Na+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出现过程,推测谷氨酸是一种(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而NMDA受体通道由于 , 其他离子无法通过。(2)、图2表示在高频率的刺激下,AMPA受体被充分激活,移除NMDA受体通道上的Mg2+ , 引起Na+和Ca2+内流,Ca2+内流会引发包裹NMDA和AMPA受体的囊泡转运至 , 从而增加的数量。同时Ca2+内流还会激活级联反应,促进 , 进一步增强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若谷氨酸持续作用,导致NMDA受体过度活化,造成神经元的功能异常和死亡,容易引发阿尔茨海默症,请根据上述信息,提出药物开发的一种思路:。(3)、若身体内产生抗NMDA受体的抗体,这些抗体会破坏正常的大脑信号传递并导致脑炎,该病在免疫学上属于。 -
20、少花蒺藜草是来自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对我国天然草原形成一定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少花蒺藜草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 其同化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繁殖和。调查少花蒺藜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2)、少花蒺藜草入侵草原生态系统的初始阶段,其种群数量呈增长,其原因是。随后少花蒺藜草在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说明该群落发生了。(3)、少花蒺藜草通常会通过根系分泌等方式向环境中释放特殊物质,抑制周围狗尾草的种子萌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草原生态系统被少花蒺藜草入侵后,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原因可能是。(4)、植物替代是防控少花蒺藜草的重要方式,在入侵地播种紫花苜宿,能有效抑制少花蒺藜草的生长,这是由于二者的重叠较大,造成彼此间的竞争激烈。若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控,某些有害物质会经传递,在顶位肉食动物中浓度达到最大,这种现象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