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1)、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两层膜的主要成分是在(填细胞器)中直接合成的,线粒体中可合成ATP的部位是
    (2)、线粒体可在细胞中移动和增殖,为探究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增殖方式,实验小组用脉孢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探究。步骤如下:将脉孢菌在加入3H—胆碱(胆碱是磷脂的组成成分)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使亲代脉孢菌线粒体被3H标记,一段时间后移入到没有3H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定时取样做放射自显影。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生长几代后的细胞中 , 可认为子代线粒体是由亲代线粒体分裂而来增殖的。

    ②若生长几代后的细胞中 , 可判断线粒体可能不是通过亲代线粒体分裂来增殖的。

    (3)、细胞长时间缺氧会导致线粒体受损,受损的线粒体需及时清理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受损线粒体可通过进入迁移体(细胞在迁移中形成的一种囊泡结构)而被释放到细胞外,即“线粒体胞吐”。为研究受损线粒体进入迁移体的机制,科研人员利用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用药物C处理细胞使线粒体受损。

    ①真核细胞内的锚定并支撑着细胞器,与细胞器在细胞内的运输有关。

    ②为研究D蛋白和K蛋白在线粒体胞吐中的作用,对红色荧光标记了线粒体的细胞进行相应操作,检测迁移体中的红色荧光,操作及结果如图1和2。

       

    图1结果表明,K蛋白

    图2结果表明

  • 2、CRISPR-Cas12a系统是第二类用于编辑哺乳动物基因组的CRISPR-Cas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crRNA和Cas12a蛋白两部分,crRNA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12a蛋白到相应位置剪切DNA。某科研团队基于CRISPR-Cas12a系统对宫颈癌细胞中的KIFC1基因进行敲除,来探讨KIFCI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功能及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1)、在CRISPR-Cas12a系统中,crRNA的序列与目的基因特定碱基序列部分结合,结合区域最多含种核苷酸;细菌细胞中的也能起到类似Cas12a蛋白的作用。若要将KIFCI基因从目标DNA上剪切下来,需要设计种crRNA。
    (2)、为保证目的基因与PX458质粒正确连接,在扩增目的基因时,应在引物端加入相应的限制酶序列,其中P1的碱基序列为5'3'(写出前9个碱基)。采用PCR技术对一个DNA进行扩增时,第n次循环共需要引物个。
    (3)、在目的基因与PX458质粒连接时,可用(填“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4)、将crRNA-Cas12a重组载体成功转染至HeL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KIFCl蛋白表达量如图2所示,细胞数目的变化如图3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判断依据是

  • 3、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分子开关”的机理如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 的过程。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可以用于分子开关中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 B、分子开关可能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实现“开”和“关”的 C、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的过程、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可用于合成 ATP D、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
  • 4、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曲线如图甲所示,低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一级反应),高底物浓度时,随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零级反应)。米氏方程(见图乙所示)可用于描述该过程,其中v是酶促反应速率,Vmax是底物过量时的最大反应速率,[S]是底物浓度,Km是米氏常数,数值为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m值的大小受温度和pH的影响 B、Km值越大,酶和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C、加入竞争性抑制剂之后,Km不变,Vmax变小 D、底物浓度低时,米氏方程约为v=VmaxSKm , 呈现一级反应
  • 5、动物体内棕色脂肪细胞含有大量线粒体。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Ca2+参与调控线粒体基质内的代谢过程,H+可以通过F0-F1和UCP2蛋白进行跨膜运输,相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2+进入内质网消耗的ATP来自于细胞呼吸 B、Ca2+在线粒体中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 C、H+顺浓度梯度通过F0-F1和UCP2蛋白进行跨膜运输 D、线粒体双层膜结构上均存在F0-F1和UCP2蛋白
  • 6、化学物质2,4—二硝基苯酚(DNP) 可以作为H+载体影响线粒体利用ATP 合成酶合成ATP 的过程,此过程能抑制线粒体内膜合成ATP,但不影响此NADH与O2的结合以及能量的释放。在线粒体膜间隙 DNP 以DNP-形式与H+结合形成DNP,DNP 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线粒体基质 DNP 可以解离为DNP-和H+ , 有关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加DNP会导致有氧呼吸ATP的合成量减少 B、施加DNP会导致有氧呼吸的水分合成减少 C、H+通过ATP合成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ATP合成酶利用H+的浓度梯度合成ATP
  • 7、单分子荧光测序技术原理如图所示。某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提供一个相应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子链上的同时,会产生一分子的焦磷酸(PPi),一分子的PPi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使荧光素发出一次荧光,通过检测荧光的有无可推测模板链上相应位点的碱基种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序过程中dNTP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 B、单分子荧光测序需要在DNA复制过程中进行 C、测序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4种dNTP D、利用该技术测序时可能会连续多次出现荧光现象
  • 8、下图为酵母菌线粒体内的部分呼吸链,这些按特定顺序排列的蛋白质,被称为呼吸链的成员。前面的成员接受电子,又传递给下一个成员,同时将H+泵出到膜间隙。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有机物逐步释放能量,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分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Ⅱ、Ⅲ会使线粒体内膜形成外高内低的H+浓度差 B、图中NADH是还原型辅酶I,可催化某些化学反应 C、图中F1 , 既是转运蛋白,又与ATP的形成有关 D、提供充足的氧气更有利于脂肪的分解
  • 9、人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泵(Na+/K+-ATPase)能够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维持膜内外一定的电化学梯度。该电化学梯度能驱动葡萄糖协同转运载体以同向协同转运的方式将葡萄糖等有机物转运入细胞内,然后由膜上的转运载体 GLUT2转运至细胞外液,完成对葡萄糖的吸收。下图为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Na+-K+泵既是转运蛋白同时具有催化作用 B、Na+-K+泵可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 C、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 D、电化学梯度或ATP都可以为主动运输直接提供能量
  • 10、淀粉酶有多种类型,α-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可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对这两种淀粉酶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最终产物中有葡萄糖,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 B、对照组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处理1h后.其空间结构完全遭到破坏 C、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低于α-淀粉酶,在人体胃内β-淀粉酶活性高于α-淀粉酶 D、Ca2+、淀粉与淀粉酶共存时,更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
  • 11、ABC转运蛋白主要分为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区)两部分。研究表明,某些AB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MD的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 B、游离的氨基位于ABC转运蛋白的肽链的两端或R基 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肿瘤细胞合成大量的ABC转运蛋白会使耐药性增强
  • 12、植物体内多以蔗糖的形式长距离运输碳水化合物。下图为光合产物蔗糖从叶肉细胞扩散至韧皮薄壁细胞间隙,最终进入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的过程,其中蔗糖浓度的变化可调节SU载体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胞间连丝实现了相邻植物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B、伴胞内的蔗糖浓度要低于韧皮薄壁细胞 C、蔗糖可作为信号分子起到调控自身运输的作用 D、使用ATP合成抑制剂会降低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
  • 13、脂滴(LD)是最新发现的一种主要储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质的新型细胞器。哺乳动物细胞在侵入的细菌脂多糖LPS作用下,会促使多种宿主防御蛋白在LD上组装成复杂的簇,引发蛋白质介导的抗菌作用。LPS还能抑制LD内脂质在线粒体内的降解,同时增加LD与细菌的接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D可能是由单层磷脂分子包裹而成的细胞器 B、LD中的胆固醇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LD可作为杀死细胞内病原体维持细胞稳态的细胞器 D、LPS是由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可抑制LD内脂质的代谢
  • 14、高尔基体是有“极性”的,构成高尔基体的膜囊有顺面、中间和反面三部分。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并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图示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型分泌可能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B、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M6P受体数量减少会抑制衰老细胞器的分解 D、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时需要膜上大量转运蛋白的参与
  • 15、新合成的肽链易被氧化,影响后续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Hsp60伴侣蛋白GroEL及其辅因子GroES能帮助细胞内已被氧化的多肽链进行折叠,CnoX是一种与GroEL结合的蛋白质。如图为大肠杆菌中某多肽链的折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多肽链的合成和折叠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已被氧化的多肽链经CnoX处理后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GroES引发的折叠是通过脱水缩合和形成二硫键进行 D、多肽链折叠后的空间结构与氨基酸特定的排列顺序有关
  • 16、胆汁酸属于固醇类物质,可参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还具有激活脂肪酶原、提高脂肪酶活性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汁酸既溶于水也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B、胆汁酸是由碳链构成的单体聚合而成 C、胆汁酸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代谢活动 D、胆汁酸含量过多可导致细胞内脂肪积累
  • 17、胶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类蛋白质,约占蛋白质总量的1/4。它由三条肽链拧成,肽链间有二硫键,部分区域呈螺旋形。如图是前胶原在两种前胶原酶的作用下形成胶原的示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胶原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COOH B、N-前胶原酶作用位点为端肽氨基端的肽键 C、肽链间二硫键最可能在光面内质网中形成 D、体内胶原用双缩脲试剂处理,无需加热即会有紫色出现
  • 18、Southern印迹杂交是进行基因组 DNA 特定序列定位的通用方法。其基本方法是: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 DNA 片段,将凝胶上的 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 片段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并固定,再与放射性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利用放射自显影检测特定DNA分子。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DNA片段时破坏了相邻两个核苷酸分子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的 DNA片段中有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标记探针与硝酸纤维膜上的 DNA 分子部分碱基序列互补 D、可用 Southern印迹杂交法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 19、反向PCR是利用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对未知序列进行扩增的技术,其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过程②需用DNA连接酶将酶切片段环化以实现对未知序列的扩增 C、过程③需添加方向相对的引物1和3以便DNA聚合酶从其3'端延伸子链 D、过程③中将温度调至72℃的目的是使引物与模板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 20、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骨髓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进行免疫处理 B、多孔玻璃板中的细胞为B淋巴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 C、图中细胞集落a~d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D、图中细胞集落a可用于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
上一页 445 446 447 448 4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