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茄子是自花传粉植物,其果皮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控制,研究人员用纯种紫皮茄子与白皮茄子进行正反交,F1均为紫皮,F1自交,F2中紫皮:绿皮:白皮=12:3:1。据此回答问题。
    (1)、根据正反交的结果判断,控制茄子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
    (2)、基于实验结果,有同学们提出果皮色形成的两种模式,如图1所示。

    ①能合理解释F2结果的是(填“模式一”或“模式二”),F2中紫皮个体的基因型应有种。

    ②为验证该模式,若将F1与F2中白色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进一步研究发现,光信号诱导花青素形成的信号通路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基因可通过进而控制性状。当光照显著增强时,花青素含量却不会升得过高,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绘图说明其调节机制及对光照增强变化的响应。(说明:增强用“+”表示,减弱用“-”表示)。

    (4)、综合上述研究可知茄子果皮颜色这一性状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 2、大气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通过降水和降尘被输入到土壤或水体中,过量氮沉降会加速土地酸化的进程,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等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在大气氮沉降背景下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碳循环失衡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南极冰盖融化等,同时还会加速土壤中对有机碳的分解,释放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此调节机制为调节。
    (2)、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动会对碳平衡产生巨大的影响。

    ①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植物多样性条件下,

    ②地下植物碳库是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来源。研究者进一步对植物地下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适度放牧可以缓解氮添加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2点)。

    (3)、为进一步探究保护土壤有机碳库的措施,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 3、胰岛B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能引起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部分生理反应如图1所示。

    (1)、有研究发现:某物质能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促使某种类型的K通道打开,K , 进而触发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分泌量
    (2)、据图1可知,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的协助,图1中体现的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3)、另有研究发现:Akt是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相关受体后胞内信号传导的关键蛋白。Akt的磷酸化受阻导致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为研究人参皂苷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人员用1μmol/L地塞米松(DEX)处理正常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处理胰岛素抵抗细胞,相关检测结果如图2。

    ①结合实验结果推测,人参皂苷降低血糖可能的原因是

    ②若要进一步确定人参皂苷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需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检测

  • 4、为探究CO2浓度、补光光质和时间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科学家分别用银杏和番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对银杏叶片光反应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银杏分别置于CO2浓度为700μmol•mol-1(实验组)和370μmol•mol-1(对照组)的气室中培养。在第1生长季(0~100天)和第2生长季(360~450天),测定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别如下图所示。

           

    ①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部分将水分解为氧和 , 后者可与NADP+、电子结合,形成NADPH。

    ②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在第1生长季中,主要因为 , 所以实验组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组。

    ③叶绿素含量(“是”或“不是”)限制第2生长季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判断依据是

    (2)、为提高温室番茄产量,科研人员研究温室补光情况对番茄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注:本实验红蓝复合光是红光与蓝光的比例为7:3

    为提高温室番茄产量,某研究者据图3的实验结果,认为“每日补照4h红蓝复合光”为最佳补光方案,他的判断依据是;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善,原因是

  • 5、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会随机失活一条形成巴氏小体,其上的基因不表达,以此维持雌雄性X染色体上基因剂量的平衡。巴氏小体可通过有丝分裂遗传给子代细胞并保持失活状态。已知控制某种猫体毛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巴氏小体可经甲紫溶液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 B、只考虑毛色的遗传,该种猫有5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C、橙色雌猫纯合子与黑色雄猫杂交,子代雌、雄猫的表型不同 D、猫的毛色遗传符合遗传定律,说明生殖细胞可能存在失活染色体的恢复机制
  • 6、Cu2+能与α-淀粉酶牢固结合而使酶失活。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两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

    实验一: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探究一定范围内淀粉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二:各组均加入等量微量Cu2+ , 其他条件与实验一相同,测定酶促反应速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都相同 B、实验一和实验二都应在淀粉足量的情况下进行 C、Cu2+是通过与淀粉竞争相同的结合位点使酶失活 D、若略微升高实验一的反应温度,酶促反应速率会与实验二接近
  • 7、传统研究认为,某些免疫细胞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免疫才具有免疫记忆,呈现二次免疫“既快又强”的特点,而先天免疫不具有免疫记忆。最新的研究发现,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也能发生功能改变,使得先天免疫也能产生免疫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机制如下图。据图推断合理的是(  )

    A、“训练免疫”不依赖T、B细胞,是属于机体“第二道防线”的免疫记忆 B、内源性抗原诱导的“训练免疫”可导致自身免疫病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C、图中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传递给子代 D、二次刺激后,吞噬细胞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 8、某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异常横裂而形成“等臂染色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臂染色体”只形成于该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Ⅱ后期 B、“等臂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C、可用秋水仙素抑制精原细胞着丝粒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经图示过程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与正常分裂产生的均不同
  • 9、乙烯(分子式为C2H4)是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研究者探究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生理基础,发现了鳄梨果实成熟时乙烯调控纤维素酶的合成(如下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活性纤维素酶的运输需要耗能,其之后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乙烯可以促进鳄梨果实细胞核内相关基因的表达,使核糖体活动增强 C、正常生理环境下,乙烯是一种气体,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乙烯会促进纤维素酶的合成,该酶可水解植物细胞壁,进而促进果实变软
  • 10、六种赫德虾类奇虾在我国澄江古生物化石群中被发现,这表明大型肉食动物在寒武纪早期已经高度多样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寒武纪生物界已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食物网 B、六种奇虾的形成过程突变和地理隔离不可或缺 C、澄江生物群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化石为研究“共同起源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
  • 11、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服务,且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较快地恢复到平衡状态。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平衡具有结构、功能和收支平衡三个特征 B、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C、物种间信息传递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12、苹果树间杂草是蚜虫天敌的良好栖息地,适当引入蚜虫天敌可实现“以草养虫”“以虫治虫”;秋冬季节,苹果树间杂草倒伏腐烂后成为有机肥,又实现了“以草肥田”。这一生态农业模式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果树蚜虫的种群密度 B、引入蚜虫天敌“以虫治虫”属于化学防治 C、“以草肥田”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该生态农业模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13、为抚育早产羊羔,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人造子宫”。羊羔在其中待至足月后,健康出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氧交换系统中的CO2可参与羊羔的体液调节 B、羊羔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增殖,但不发生凋亡 C、人造子宫中的电解质溶液相当于羊羔的内环境 D、羊羔处于安静状态时,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
  • 14、图示某海边潮间带分布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海星以这四种动物为食。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样地占据优势,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据优势的物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藤壶等全部潮间带动物构成群落 B、潮间带生物群落仅具有垂直结构 C、去除海星后该群落优势种发生了变化 D、去除海星其他四种生物种群数量均上升
  • 15、在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科学家共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斯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使用了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 C、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细胞结构简单的优点 D、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为基因工程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16、研究发现,FCCP能作用于线粒体内膜,使线粒体内膜上释放的能量不变,但不合成ATP;抗霉素A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抑制剂,能完全阻止线粒体耗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D+是氧化型辅酶I,其还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B、加入FCCP,耗氧量增加,细胞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形式释放 C、加入抗霉素A,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产生NADH D、加入FCCP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葡萄糖量增加
  • 17、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下列有关不同实验中酒精作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用来洗去浮色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无水乙醇用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酒精直接用来固定细胞形态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酒精用来杀死并保存小动物
  • 18、研究者在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PXo小体,如图所示。该细胞器具有多层膜,膜的结构与细胞膜相似。当饮食中磷酸盐不足时,PXo小体膜层数减少,最终被降解。

       

    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PXo小体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B、PXo小体的功能与粗面内质网非常相似 C、胞内磷酸盐充足时PXo小体膜层数可能增加 D、PXo小体动态解体利于维持胞内磷酸盐稳态
  • 19、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口味以清、鲜、嫩、滑、爽、香、脆著称。粤菜十分讲究配料和调料的搭配,烹饪中常使用酱油、腐乳、白酒和醋进行调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醋的发酵生产可在果酒的发酵基础上进行 B、酱油和腐乳都经过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C、白酒的制作全过程都需要控制为无氧条件 D、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可以添加适量的溶菌酶
  • 20、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细胞膜以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糖类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的(填位置)。根据课本中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可知,荧光染料通常标记的是细胞膜上的(填一种化合物)。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行恢复;②(从分子角度分析)。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造成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若(从时长变化角度分析),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抑制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②。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状态。
    (5)、若此项研究符合推测②,则说明细胞膜具有性。
上一页 428 429 430 431 4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