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蓝细菌的是( )A、念珠蓝细菌 B、酵母菌 C、颤蓝细菌 D、发菜
-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细胞分裂方式 B、细胞壁的成分 C、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变异类型
-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系统 B、个体 C、细胞 D、生物圈
-
4、小麦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农作物,有关麦田中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小麦有“系统”这一层次 B、一片麦田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构成一个群落 C、麦田中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原子和分子 D、麦田土壤中的一个酵母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
5、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山洼草丛中的昆虫②鄂州洋澜湖③酿制葡萄酒时发酵罐中的酵母菌④一片果园中的全部生物
A、①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④② -
6、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
7、下列各项中,与“叶肉细胞→营养组织→叶片→玉米”的层次一致的是( )A、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小麦 B、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 C、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变形虫 D、心肌细胞→肌肉组织→循环系统→人
-
8、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下列关于该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B、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从器官→组织→细胞的系列研究过程 C、细胞学说指出一切现存生物的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D、细胞学说推动了生物学科诸多领域的发展,也是进化理论的基石
-
9、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认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细胞的发现者魏尔肖指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及其产物所构成的 D、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完善了魏尔肖所建立的细胞学说
-
10、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下列叙述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的是( )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B、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C、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D、除病毒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
11、与白色棉相比,彩色棉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印染工序,减少了环境污染。基因型为BB的植株结白色棉,基因型为Bb、b(只含一个b基因)的植株结粉红色棉,基因型为 bb的植株结深红色棉。一正常纯合白色棉植株经育种工作者的诱变处理后,可能发生如下甲、乙变异类型,从而获得彩色棉。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秋水仙素适时处理甲植株的幼苗,则可获得四倍体植株,上述操作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所得的四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2)、由图可知,乙的变异类型是。(3)、已知基因B/b所在染色体都缺失的植株不育(不结果实),欲探究F1粉红色棉的产生是甲、乙中的哪一种变异类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此外还可以将粉红色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统计可育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则该变异类型为甲;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则该变异类型为乙。
-
12、miRNA 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 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 调控,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A过程是 , 当 酶与BCL2基因的结合时,才能进行A过程。(2)、B过程的方向为(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B过程形成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3)、据图分析可知,miRNA调控BC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 。(4)、若MIR-15a基因缺失,则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将(填上升、下降、不变)。
-
13、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系图,其中一种病是血友病,用等位基因B/b表示,另一种病用基因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系谱图中信息可判断血友病为病(填“甲”或“乙”),另一种病是染色体(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2)、Ⅰ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已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是1/10000,Ⅲ11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两病都患孩子的概率为。(3)、若Ⅲ11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不考虑基因突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14、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填字母),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 其后代不育株比例为。 -
15、某种小动物的毛色可以是棕色、银灰色和黑色(相关基因依次用A1、A2和A3表示)。如表为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杂交实验。
组别
亲本
子代(F1)
甲
棕色×棕色
2/3棕色、1/3银灰色
乙
棕色×银灰色
1/2棕色、1/2银灰色
丙
棕色×黑色
1/2棕色、1/2黑色
丁
银灰色×黑色
全是银灰色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分析甲组可知:是隐性性状,产生子代(F1)数量比偏离3∶1的原因最可能是。(2)、让甲组的子代(F1)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或。(3)、选取组的F1(填性状)个体与丁组的F1银灰色个体杂交,后代一定会出现三种不同表型的个体。 -
16、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很多,伪装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伪装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伪装的类型很多,其中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非常普遍,如贝氏拟态(指无毒害或无攻击性生物模仿一种有毒害或有攻击性生物,从而减少被捕食)、缪氏拟态(两个有毒害或攻击性物种互相模仿,从而减少被捕食)等。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通过伪装可以拓展其生态位,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B、竹节虫、变色龙都有其特有的伪装方式,分别属于贝氏拟态和缪氏拟态 C、蜜蜂与黄蜂形态类似,且都具有用尾刺蜇其他动物的能力,它们彼此模仿属于缪氏拟态 D、若要调查某种生物是否存在贝氏拟态现象,则涉及被调查的生物至少有两种
-
17、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1的基因型为XaY B、Ⅱ-2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为1/4 C、Ⅰ-1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 D、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
-
18、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其基因组成为rr。为进行R/r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用该突变株作父本,与不同的三体(2N+1)绿叶纯合体植株杂交,选择F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F2 , 下表为部分研究结果。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F2代表现型及数量
母本
黄叶
绿叶
9-三体
21
110
10-三体
115
120
A、F1中三体的概率是1/2 B、可用显微观察法初步鉴定三体 C、突变株基因r位于10号染色体上 D、三体绿叶纯合体的基因型为RRR或RR -
19、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长期有毒农药的诱导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定向产生了适应白色环境的变异 D、野兔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
20、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 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