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是甲、乙两种溶液中相关物质的鉴定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溶液

    溶质的元素组成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溶质的基本单位

    C、H、O

    砖红色

    葡萄糖

    C、H、O、N等

    双缩脲试剂

    A、甲可能是蔗糖溶液 B、试剂①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相同 C、若②为紫色,则③是脂肪 D、甲溶液中添加试剂①之后,需水浴加热
  • 2、下列有关检测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甜菜是鉴定还原糖的良好实验材料 B、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镜检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需要用50%乙醇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 D、蛋白质变性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仍然可以显紫色
  • 3、恐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请你推测一下,在组成恐龙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
    A、C、O、Ca、K B、C、O、H、N C、O、C、N、P D、C、H、O、P
  •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动物细胞,下列对由视野A转到视野B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换高倍镜需转动物镜转换器 B、如不调节反光镜,要保证相同的亮度应选用较大的光圈 C、此过程中不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D、应将装片向右移动
  • 5、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 B、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D、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是纤维素和果胶
  • 6、某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人感染该病毒后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 B、该病毒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 C、该病毒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不能独立繁殖 D、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一个结构层次
  • 7、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可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增殖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C、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早春的秀丽景色。下列与其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朵桃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 B、一棵桃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江水等无机环境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竹、桃树、鸭组成了一个群落
  • 9、用一台装有5×目镜和10×物镜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一个实际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则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
    A、2.4mm2 B、8mm2 C、36mm2 D、400mm2
  • 10、细胞学说之于生物学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C、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植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11、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内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图乙表示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图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图丁可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 12、下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的遗传信息都会沿着④或⑤流动 B、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会发生过程①②③ C、除了③过程外,其他4个过程所需原料相同 D、过程①④所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 13、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初始条件相似的人工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检测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构成池塘生物群落 B、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可参与构成多条食物链 C、升温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呼吸作用增强 D、升温导致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减少
  • 14、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特异性免疫的方式分为
    (2)、B的名称是
    (3)、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IV,还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填字母)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4)、图中无识别能力的细胞是
  • 15、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寒冷环境中,机体的能感受寒冷刺激,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释放TRH,进而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垂体分泌的TSH会减少(或恢复正常),原因是
    (2)、由图示信息可知,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调节和调节。
    (3)、甲、乙的甲状腺正常,但其甲状腺激素水平都较低。给二者注射适量的TRH,测定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TSH浓度,鉴别二者是否出现垂体或下丘脑病变。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TSH浓度/(Mu·L-1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10

    10-40

    <10

    <10

    <5

    10-40

    甲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乙可能是(填“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判断依据是

  • 16、人的排尿活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如图为排尿反射部分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1)、排尿反射属于(条件/非条件)反射。图中传出神经①、传出神经②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往往具有(填“受意识支配”或“不受意识支配”)的特点。
    (2)、膀胱充盈时,膀胱壁上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同时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引起尿意,兴奋通过传出神经②即(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使膀胱缩小,尿液排出。
    (3)、正常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有时易出现虽有强烈尿意但暂时不能排尿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4)、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但能产生尿意。若该患者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部位。
  • 17、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用标号表示)。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的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主要靠机制来维持机体的稳态。在②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②中时,能与其中的发生反应,从而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4)、若图中①是肝细胞,当人处于饥饿时A处与B处相比,血糖浓度高。
  • 18、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适当撤减衣服 B、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 1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遭到破坏,机体将出现病态,所以临床上经常用血液化验结果辅助疾病诊断。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载体蛋白、消化酶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B、血浆中的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后,易导致组织水肿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夏季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 20、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11. 6%。下图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糖含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包括体液调节、神经一体液调节等 B、甲患糖尿病,将甲的尿液和斐林试剂混合即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C、甲的发病原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产生的胰岛素不足 D、图中G -H段胰高血糖素升高,可促进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水解
上一页 328 329 330 331 3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