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斑马鱼幼鱼表面上皮细胞(SEC)能在DNA不复制的情况下进行分裂,这个过程与皮肤表面张力增大导致Piezol离子通道开放有关(如下图)。这种“无复制分裂”能保障生长中幼鱼的体表覆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有斑马鱼正常DNA数目的母SEC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 B、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母SEC细胞和受精卵采用不同的分裂方式 C、无复制分裂产生的全部子SEC细胞都含有斑马鱼全套的遗传物质 D、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Piezol离子通道基因的表达来研究其作用
  • 2、人乳铁蛋白(hLTF)是一种铁结合的糖蛋白,具有抑菌、提高免疫力等重要功能。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能生产hLTF的奶牛,从牛奶中分离提纯hLTF。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原核生物中获取的质粒不适用于直接构建真核生物的表达载体,其启动子需要进行替换才有可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主要原因是
    (2)、研究人员采用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来替换pA质粒中的部分序列,再拼接hLTF基因,最终形成pW2-hLTF重组质粒,过程如下图:

       

    通过PCR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和hLTF基因时,均需引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便剪接到质粒的指定位置。据图分析,PCR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所需的两种引物应分别包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将修饰后的hLTF基因插入到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后,不一定能获得所需要的基因表达载体,原因是

    (3)、经检测筛选所获得的基因表达载体pW2-hLTF通过的方法导入到奶牛的受精卵细胞中,以获得能产生hLTF的转基因奶牛。
  • 3、“满箔春蚕得茧丝,家家机杼换新衣。”引入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蚕桑育种能显著提高出丝率与蚕丝的品质。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蚕较雌蚕食桑少、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专养雄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蚕卵(受精卵)壳的颜色受sch基因控制,单个sch基因突变后,雄蚕卵壳仍为黑色,而雌蚕卵壳变为巧克力色且遇高温不能孵化而死亡。

    ①sch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该突变为(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②野生型雄蚕(黑壳卵)与常温下孵化的sch基因突变雌蚕(巧克力色壳卵)杂交得到F1 , F1随机交配得到F2,若F2在高温条件下孵化,所得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

    ③进一步研究表明,酪氨酸羟化酶是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且具有高温应激功能(高温刺激下能使相关基因表达量增加,从而降低高温对机体的影响)。请推测sch基因突变后,雌蚕卵色变化及遇高温不能孵化的原因是

    (2)、a和b为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两个基因均为纯合致死)。现将基因型为ZAbZAB的雄蚕与野生型雌蚕(ZABW)杂交,F1中出现致死基因型的概率为%。在图中用“●”标出相关致死基因,并在“”中用“×”标出死亡个体。

    (3)、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一种能实现专养雄蚕的方案:
  • 4、关于酶的理论,先有“锁钥”学说, 观点是酶具有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反应前后酶结构不变;后有“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在底物的诱导下,才形成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为验证上述两种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示。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S酶可催化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说明酶不一定具有专一性 B、S酶催化CU反应后,可继续催化CTH水解,说明S酶具有高效性 C、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空间结构可以发生改变,更加支持“锁钥”学说 D、据“诱导契合”学说推测,S酶催化CTH反应后,SCTH 的构象被固化
  • 5、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会导致生物膜流动性降低,限制膜蛋白的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也会发生脂质过氧化现象 B、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会导致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C、线粒体内膜发生脂质过氧化会导致ATP合成量增加 D、脂质过氧化不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等生命历程
  • 6、如图表示某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与该模型所示相符的是(  )

    A、若该模型表示体液免疫,F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则G、H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B、若该模型表示血糖调节,F代表垂体,则G、H可分别代表胰岛和甲状腺 C、若该模型表示体温调节,且E代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则F可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G可代表汗腺分泌减少,H可代表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若该模型表示水盐调节,且E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F可代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G、H可分别代表垂体和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
  • 7、下列对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B、细胞膜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C、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 8、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 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 9、2024年3月北京大学薛进庄教授带领的考察团在醴陵发现距今3.6亿年左右的古植物化石资源,该发现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有着重要科研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可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B、古植物进化的实质是古植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地球3.6亿年前的特殊环境使得古植物产生更有利于其生存与繁殖的变异 D、将古植物化石中DNA 与现代植物DNA进行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
  • 10、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植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受精卵时期全部死亡。现有该植物的一个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自交产生的F1成熟植物中AA和Aa的比例为(       )
    A、5:4 B、3:2 C、1:1 D、2:1
  • 11、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技术,发现了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 B、萨顿以蝗虫为研究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且提出基因型及表型的概念 D、摩尔根等人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绘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
  • 12、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互换 B、配子中染色体的多样性主要与图②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关 C、按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中各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 D、图①细胞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每条染色体上都只含一个DNA分子
  • 13、如图为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方式 B、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C、新形成的两个子代DNA上的碱基数目相同 D、DNA聚合酶沿着模板链的 5'端向3'端移动
  • 14、醉氧反应,也称为“脱适应反应”或“低原反应”,是指人在适应低氧环境后,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其症状主要包括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与醉酒相似,故称之为醉氧反应。醉氧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具有个体差异,一般1~2周可自行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久居青藏高原的人进入平原时,可能会出现醉氧反应 B、人体会发生醉氧反应,说明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 C、醉氧的发生与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关 D、发生醉氧反应时,适当休息有助于醉氧反应的缓解
  • 1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每个DNA分子上都有一个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 16、下列物质的层次关系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B、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 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 D、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 17、西南大学罗克明团队揭示了高温抑制拟南芥花序茎中维管发育,导致植株细弱、勿倒伏。如图所示,温度信号关键因子 PIF4通过抑制 MIR166 表达以释放转录因子HB15,抑制HD-ZIPIII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花序茎中的维管束数目和细胞壁形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温还有可能通过降低解旋酶活性进而抑制基因表达影响生物性状 B、由图可知高温可导致维管束数目减少,推测维管束可能起机械支撑作用 C、高温时, PIF4 和 HB15 含量增加, HD-ZIPIII 基因表达产物促进维管束和细胞壁的形成 D、本研究可为遗传改良茎秆强壮、适宜高温地区栽种的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 18、洋葱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酒精(又称为乙醇)也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以下表格中相关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洋葱选材部位

    酒精使用情况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洋葱管状叶

    用无水乙醇,不能用95%的乙醇加其它的物质来代替

    B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

    体积分数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15%的盐酸1:1混合

    C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洋葱根尖

    95%的酒精有两方面的用途

    D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洋葱鳞片叶

    95%的酒精溶解蛋白质,析出DNA

    A、A B、B C、C D、D
  • 19、克里克虽然是英国物理学家,但他在生物学科领域却也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以下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克里克和沃森共同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并发现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 B、克里克和沃森共同提出并确定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克里克首先预见并提出了中心法则 D、克里克第一个用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 20、如图是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因素等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表示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调查 B、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外因的影响 C、年龄结构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数量变化有增长、波动等,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为①
上一页 301 302 303 304 3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