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地震损毁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不断进行,灌木和乔木会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原因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活动的意义在于往往会。
-
2、群落不断演替的原因是。
-
3、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发展至稳定群落的时间往往较短的原因是。
-
4、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
-
5、捕鱼时要控制网目大小,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
-
6、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种群开始呈“J”形曲线增长的原因是。一段时间后,呈“S”形曲线增长的原因是。
-
7、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
-
8、竹林中,竹子高矮参差不齐,体现了竹林的垂直结构。 ( )
-
9、在自然界,群落演替是有规律、有一定方向及可预测的自然过程。 ( )
-
10、某生态移民示范镇通过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引黄入滩”等措施使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如今的“金沙滩”,“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经历了初生演替的过程。 ( )
-
11、生态位包括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
-
12、依据群落有分层现象的原理,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 )
-
13、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其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以争夺阳光。 ( )
-
14、同一群落中没有共同食物来源的两种动物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 )
-
15、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个体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 )
-
16、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长期获得较高的捕捞量。 ( )
-
1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即K值。 ( )
-
18、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 )
-
19、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 )
-
20、迁入率与迁出率是引起迁徙鸟类种群密度出现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