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属于非天然核苷酸,是桑格-库森法测定DNA序列的底物。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若X表示OH,该结构代表的物质dNTP可作为DNA分子复制的原料 B、若将ddNTP加到正在复制的DNA反应体系中,可导致子链的延伸终止 C、ddNTP、dNTP以及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 D、若X表示OH,碱基为A时,该物质可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 2、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的作用及机制,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图3中的B和C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的两种推测的机理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实验的自变量为脂肪浓度和有无板栗壳黄酮 B、据图1分析,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C、结合图1与图3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C D、据图2分析,板栗壳黄酮可通过改变胰脂肪酶的最适pH来影响其活性
  • 3、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大量Na+进入植物根部细胞会抑制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值异常,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某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吸收的Ca2+调节Na+、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下图是该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HKT1、A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转运蛋白SOS1和NHX均为主动运输H+的载体蛋白 B、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的作用和AKT1的作用不同,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 C、图示各结构H+浓度分布的差异主要由膜上的H+-ATP泵顺浓度转运H+来维持的 D、NHX可提高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提高细胞液渗透压,增强抗盐胁迫能力
  • 4、如图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其跨越内质网膜的共翻译转运图解,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新生肽在游离核糖体起始合成,图示内质网为光面内质网 B、SRP与新生肽的信号序列结合后可能暂停了肽链的合成,脱离后肽链不能继续延伸 C、GTP参与SRP与SRP受体结合的过程,其作用可能类似于ATP的供能作用 D、肽链通过移位子作用切除新生肽的信号序列后进入内质网腔
  • 5、细胞外基质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整合素与肌动蛋白相连接,并与核膜上的Nesprinl/2蛋白结合,促进细胞核变形。核纤层是一层紧贴内核膜的特殊纤维蛋白网络,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纤层蛋白发生磷酸化并引起核膜解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Nesprin1/2蛋白的表达会降低细胞核形变的程度 B、抑制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会将细胞分裂阻断在有丝分裂末期 C、核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 D、细胞质中的蛋白质不能自由通过核孔复合体
  • 6、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钴、锌等矿物质,具有补胃、健脾等作用,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已知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南瓜种子中的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和化学反应的介质 B、南瓜中含有钴、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用南瓜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C、南瓜蒸煮时其蛋白质中的肽键被破坏,肽链松散,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D、南瓜中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不能被消化,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
  • 7、ZnT1是一种锌离子转运蛋白,可将Zn2+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细胞内Cu2+含量过高会诱发细胞死亡,导致威尔逊氏疾病。为探究ZnT1与Cu2+转运的关系,研究者进行了以下3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nT1可转运Cu2+和Zn2+ , 证明该转运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B、对照组的处理为“癌细胞+等量等渗不含Cu2+的培养液” C、铜和锌都是细胞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临床上通过减少细胞内Cu2+含量来缓解威尔逊氏疾病的症状
  • 8、近日,支原体肺炎流行于全国多地。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能得到四种碱基 B、支原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可用抑制原核生物细胞壁合成的头孢来治疗支原体肺炎 D、支原体利用宿主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消耗水
  • 9、拟南芥(2n=10)是自花授粉植物,基因高度纯合。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是植物体内多种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也是多种除草剂的靶点。als基因不同位点突变可产生对不同类型除草剂的抗性。科研人员对als基因已知的抗性位点进行定点突变,获得了4个位点突变的m4Atals基因,进而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并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了抗除草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对als基因的4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获得m4Atals基因,若要完成1个位点的定点突变(如图),至少需要设计含突变碱基的引物种?请说明理由:
    (2)、为避免反应体系中这某些引物相互结合而无法扩增目的片段,图中哪两个PCR体系必须分开进行?
    (3)、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后获得的不同转基因株系(记为D1代),D1代转基因植株种植后收集D2代种子,在配制不同浓度的除草剂A和除草剂B的培养基上萌发、生长12d观察其表型,如下表。对照组2选用的植株类型为。表中不同转基因株系的D2代植株中有的具有一定抗性,有的不具抗性,说明D2代出现了 , 其原因是:


    对照组1:野生型

    对照组2:____

    甲D2

    乙D2

    丙D2

    丁D2

    空白对照

    ++++

    ++++

    ++++

    ++++

    ++++

    ++++

    除草剂A

    -

    -

    ++

    ++

    +++

    ++

    除草剂B

    -

    +++

    +

    +

    +

    ++

    除草剂A+B

    -

    -

    +

    +

    +

    +

    注:“+”表示能生长,数量多少及长势强弱;“-”表示无法生长

    (4)、检测发现,转基因株系X(D1)成功转入2个不同的除草剂抗性基因,现选择转基因株系X(D1)自交,子代(D2)出现抗除草剂型:敏感型=3:1,请从基因位置的角度,解释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10、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有3种,由X染色体条数及常染色体基因T、TR、TD决定(无Y染色体)。其中只要含有TD基因就表现为雌性,只要基因型为TRTR就表现为雄性。TT和TTR个体中,仅有1条X染色体的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既不称为雄性也不称为雌性,而称为雌雄同体。已知无X染色体的胚胎致死,雌雄同体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不考虑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X染色体的胚胎会出现致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2)、该种动物中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种,写出雌雄同体的个体基因型
    (3)、雌雄同体的杂合子自体受精获得F1 , F1自体受精获得到的F2中雌雄同体的个体占比为
    (4)、若基因型为TDTRX的个体与TTX个体进行交配,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11、不同光质及其组合会影响植物代谢过程。研究人员以留兰香薄荷幼苗为实验材料,以自然光(W)为对照,采用红光(R)、蓝光(B)和红蓝混合光(RB)进行光照处理(下表),探究不同光质对留兰香薄荷生长、生理指标和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不同处理LED补光参数

    试验处理

    光谱能量

    峰值波长(nm)

    自然光

    自然光

    390~780

    红光

    红光占比100%

    650

    蓝光

    红光占比0

    450

    红蓝混合光

    红光占比50%

    450~650

    W:自然光处理;R:红光处理;B:蓝光处理;RB:红蓝混合光处理。

    (1)、提取高等植物绿色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常采用的试剂是。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在类囊体薄膜上转化为
    (2)、据图表分析,最有利于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光质成分是;红光处理组(R组)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W组)的原因是
    (3)、进一步研究发现,光质可改变留兰香薄荷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对照组(W组)相比,红蓝混合光可促进留兰香薄荷香芹酮的积累(薄荷精油主要成分之一)。据此,请你提出进一步增加单位质量叶片中薄荷精油含量的研究思路:
  • 12、SUMO化修饰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癌细胞快速分裂时会在细胞内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已知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抑制蛋白甲的活性,蛋白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从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周期是靠细胞内部精准的调控实现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
    (2)、某兴趣小组想要验证乳酸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如下实验思路:

    ①取若干相同且适宜培养条件下的癌细胞平均分为A、B、C三组。

    ②A组为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加入;C组加入(试剂填写要具体到物质或处理方式)。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写出检测的具体内容至少两项)。

    (3)、从分子水平上解释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会加快有丝分裂后期进程的可能原因:
  • 13、高等动物胰腺中某种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图1),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代表 , d代表 , e代表
    (2)、据图分析,若原料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则图中能检测到某些放射性大分子物质的具膜结构是(填字母)。解旋酶的形成应该依次经历的过程是(填序号),整个过程离不开结构(填字母)提供能量。
    (3)、在起始密码子后,有一段RNA区域可编码疏水性氨基酸序列,该序列被称为信号肽。信号肽一般位于分泌蛋白的N端(肽链游离的氨基端)。作用过程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信号肽的作用是

       

  • 14、金鱼和锦鲤,在体形、体色及斑纹的艳丽程度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观赏价值,且雌性鱼类更具有性状优势。为提高鱼的观赏价值,科学家利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用紫外线或X光照射对精子进行灭活处理,使其失去遗传能力(破坏染色体),但保留受精能力(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精子失去遗传能力是因为紫外线或X光照射会破坏DNA分子结构 B、方法一中低温阻止第一次卵裂的原理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 C、若方法二得到的子代为杂合子,一定是染色体互换导致的 D、两种方法中低温影响的细胞分裂方式不同,前者是有丝分裂,后者是减数分裂
  • 15、在盐胁迫(高浓度NaCl)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反应复合体PSI和PSⅡ的结构会受到损伤,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已知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过程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PSI和 PSII为光合色素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光反应系

    A、H+从类囊体转移到叶绿体基质需要ATP供能 B、类囊体薄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上最终产物是NADPH C、蛋白核小球藻光反应产生的氧气被细胞呼吸利用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 D、刚受到盐胁迫的蛋白核小球藻,叶肉细胞内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
  • 16、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B、若Ⅱ-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Ⅲ-2一定为杂合子 C、若Ⅲ-5正常,则Ⅲ-2患该病的可能性是50% D、若Ⅱ-2正常,则无法依据Ⅲ-2是否患病来确定该病遗传方式
  • 17、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Mn主要是导致植物缺乏磷肥 B、Mn能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C、Mn在植物体中作用重要,属于大量元素 D、植物吸收的硝酸盐主要用于合成纤维素
  • 18、某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距离较近(如图),下列关于该个体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发生在减I前期 B、若未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该个体最终会产生2种配子 C、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互换(考虑一次),该个体最终会产生4种配子 D、若有12%的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互换(考虑一次),最终形成的配子及比例是38%AB、38%ab、12%Ab、12%aB
  • 19、遭遇洪水淹没时,玉米根细胞因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速率下降,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同时产生的乳酸也导致细胞质基质pH降低,进而引起细胞酸中毒。此时,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保护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玉米根细胞细胞质基质H+浓度高于液泡内H+浓度 B、玉米叶肉细胞不含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相关酶的基因 C、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产酒精途径时,玉米根细胞消耗的[H]不变 D、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能给玉米提供ATP,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
  • 20、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细胞的变异类型发生在分裂期 B、甲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乙细胞的2倍 C、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甲细胞继续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子细胞
上一页 227 228 229 230 2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