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内环境稳态对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均有关 B、内环境稳态涉及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以及理化特性的稳定 C、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调节可适应任何环境 D、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各项理化指标只有处于正常范围内细胞代谢才能正常进行
-
2、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具强致癌性,对此我国批准上市了二价疫苗(针对HPV16、18型)和四价疫苗(针对HPV6、11、16、18型)。科研人员对分别接种两种疫苗的若干名患者进行追踪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疫苗类型
第12年抗体阳性率
血浆中抗体滴度
HPV16
HPV18
HPV16
HPV18
第3年
第6年
第3年
第6年
二价疫苗
100%
100%
22970
16242
4942
4138
四价疫苗
96%
85%
6141
3337
400
316
注:“滴度”越大,反映血浆中抗体浓度越高。
A、接种疫苗后,特定HPV入侵时,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分裂、分化 B、四价疫苗可抵御更多类型的HPV,可比二价疫苗提供更持久的保护 C、随时间延长,不同种类HPV抗原刺激下产生的相应抗体浓度均下降 D、两种疫苗均能诱导人体产生靶向HPV16、HPV18的抗体,效果相同 -
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大致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噬菌体 B、噬菌体入侵后利用大肠杆菌中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 C、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离 D、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表明噬菌体的DNA已注入大肠杆菌
-
4、研究表明,HER2/neu是一种原癌基因,它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成为有效的生物治疗手段。(1)、选择H蛋白作为单克隆抗体的作用靶点,是因为H蛋白在成年个体的正常组织中(填“低表达”或“高表达”)。H蛋白是一个跨膜蛋白,结构如图所示。制备免疫小鼠用的H蛋白(抗原)时,应构建区基因,转入原核细胞表达并提纯。(2)、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取该小鼠的脾脏细胞与细胞进行融合,使用的化学诱导剂是 , 细胞融合的原理是。(3)、将融合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只有杂交瘤细胞生长。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吸取有克隆生长的细胞培养液中的(填“上清液”或“沉淀细胞”),应用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就能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将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经过或小鼠腹腔内培养,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5)、治疗乳腺癌时,可单独使用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也可将该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结合构建“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这充分体现了单克隆抗体的特点。
-
5、为研究睡眠在应对社交压力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把一些实验小鼠放入其他攻击性极强的小鼠的领地,新进入领地的实验小鼠体内应激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出现“社交挫败应激(SDS)”。(1)、实验小鼠在新领地中受到攻击(SDS刺激)后,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2)、研究人员检测SDS小鼠睡眠时间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结果如图。
研究结果表明,SDS小鼠睡眠时间的提高能够帮助其缓解社交压力,判断依据是SDS小鼠睡眠时间显著对照组;与睡眠剥夺的SDS小鼠相比,。
(3)、研究人员发现,SDS刺激后小鼠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活性显著增强,推测SDS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促进小鼠睡眠并缓解社交压力。为进一步验证该推测,将SDS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特异性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的药物,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小鼠睡眠时间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①请修正上述实验方案的不当之处:。
②支持该推测的结果:实验组小鼠的睡眠时间对照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对照组。
(4)、该研究对我们健康生活的启示是:。 -
6、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D段与OP段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均相同 B、BC段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c阶段不发生DNA复制 C、LM段所示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D、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变形发生在KL段
-
7、C5对CO2和O2都有一定的亲和力,当CO2/O2的值高时,C5与CO2发生图中的①反应,当CO2/O2的值低时,C5与O2发生图中的②反应,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①过程消耗细胞产生的ATP C、光呼吸的②③过程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减少 D、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
8、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蠕虫,利用其身体黏滑和不黏滑这对相对性状,判断该蠕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型,杂交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黏滑为显性性状,该蠕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B、黏滑为隐性性状,该蠕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C、黏滑为显性性状,该蠕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D、黏滑为隐性性状,该蠕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
9、人类隐性遗传病M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图1是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图2是该家族部分个体相关基因的电泳条带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种类和数目的不同 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若7号个体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患M病的概率为1/8 D、调查M病的发病率需对多个患者家族进行调查 -
10、某湖泊水域面积大,水产资源丰富,在人工投入一定的河蟹饵料后发展为河蟹养殖基地。水草通常生长在湖泊的浅水中,成片的水草连在一起构成了“湖底草原”。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除图中包含成分外,还缺少的成分是。由于地形不同、水肥不均等,该湖泊中水草在水平方向上呈分布。(2)、影响河蟹的存有量大小的生物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饵料,合理的解释是。(3)、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不断地做好肥水培藻工作,补充藻类等有益浮游植物的营养,该做法的目的主要是。受湖水富营养化影响,近年来“湖底草原”急剧缩小,可能的原因是。
-
11、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1型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的确切发病机理仍不明确。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较肥胖,有人提出2型糖尿病是一种肠道疾病。为研究其成因,某研究组对大鼠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造糖尿病模型鼠,并检测其体内的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的水平。研究发现,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GLP-1分泌量不足。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1)、上图过程中能够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有。(答两点即可)(2)、GLP-1分泌后,一方面可以作用于胰岛细胞,其作用为;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FGF21,抑制肝细胞内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3)、研究人员研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物司美格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根据上述作用机理推测,司美格鲁肽不能治疗1型糖尿病,理由是。(4)、IA是人工研制的一种“智能”胰岛素,为检测IA调节血糖的效果,研究者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普通胰岛素和IA,测量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上图2。(正常血糖浓度范围是80-120mg/dL)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胰岛素,IA对机体血糖调节更具优势,据图解释原因。(答两点即可)
-
12、 黑腹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其优点是
(答出1点即可)。
(2)、已知黑腹果蝇3号染色体上的展翅基因(D)对正常翅基因(d)为显性,展翅基因(D)纯合可使黑腹果蝇致死;黑腹果蝇X染色体上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将一对展翅红眼雌雄黑腹果蝇杂交,后代仅雄性中存在白眼个体,则该亲本雌雄黑腹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 子代中展翅白眼黑腹果蝇所占的比例是。(3)、已知黑腹果蝇中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将多对纯合灰体长翅和纯合黑体残翅雌雄黑腹果蝇进行杂交得F1 , F1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如下:组合一:当F1中雄性个体与纯合黑体残翅雌性个体进行测交时,测交后代中灰体长翅∶黑体残翅=1∶1。
组合二:当F1中雌性个体与纯合黑体残翅雄性个体进行测交时,测交后代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42∶8∶8∶42。
①组合一的后代出现两种表型。未出现预期的四种表型,最可能的原因是。
②组合二的子代出现四种表型,但不符合1∶1∶1∶1的性状比例,可见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最可能原因是。
-
13、 某种宠物猪的体色有黑色、棕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以纯合棕色雌性与纯合白色雄性个体为样本进行杂交,F1中雌性都是黑色的,雄性都是棕色的。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雌雄个体表型和比例皆为黑色∶棕色∶白色=3∶3∶2。据此分析下列问题:(1)、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填“是”或“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等位基因(填“都不”“只有一对”或“两对都”)在性染色体上。(2)、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F2中棕色个体的基因型有种。(3)、F2黑色个体相互交配,其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
14、 果蝇是遗传学上的常用研究材料(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摩尔根当年利用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发现F2中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果蝇占3/4且雌雄均有,为此他及同事提出了的假说,并在后续实验中得以验证。请设计测交实验验证上述假说,最能证明其假说的测交方式是。
若从摩尔根实验中的材料进行挑选,在进行此测交实验前必须做的杂交实验是 , 从而获得果蝇。
(2)、果蝇眼形的圆眼与棒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和b控制,其中圆眼为显性。现有各种基因型的纯合果蝇,请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出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相对位置关系。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
15、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经某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后形成相对独立的DNA片段,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酶切后的等位基因,并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现有一对夫妇生了两个孩子,其中4号患有某遗传病。图乙是对图甲中1~4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长度为7.0单位的DNA片段是该致病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B、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父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3号个体与该病的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等位基因不仅碱基序列不同,其长度也可能不同
-
16、 XY型性别决定的某种昆虫,其红眼和白眼由等位基因R、r控制,让红眼(♀)和白眼(♂)杂交,F1为红眼雄性∶红眼雌性∶白眼雄性∶白眼雌性=1∶1∶1∶1,从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雄性∶红眼雌性∶白眼雄性=1∶1∶1(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昆虫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该昆虫中可能存在雌性红眼基因纯合致死现象 C、若F1随机交配,则子代红眼∶白眼=2∶3 D、F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r的基因频率相等
-
17、 下图中,甲为人类性染色体的电镜图,乙为人类性染色体的模式图。结合两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与性别相关联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总是比X染色体短小 C、位于Ⅱ同源区段中的基因遗传给后代时,后代中男女性状表现均一致 D、正常情况下,位于Ⅰ、Ⅲ非同源区段中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可能有其等位基因
-
18、为确定控制果蝇翅形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实验小组利用卷翅红眼和直翅紫眼两个纯合品系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 B、由实验结果可排除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的可能 C、F2中直翅紫眼均为雄性 D、F2中卷翅红眼中雌性∶雄性=1∶1
-
19、 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雌雄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个体中红眼与白眼比例均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
20、 我国著名科学家覃重军及团队,把单倍体酿酒酵母细胞内16条染色体串联成一条染色体,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简约生命——仅含单条染色体的酵母真核细胞。下列有关染色体说法正确的是 ( )A、串联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直线排列 B、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串联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生物没有发生变异 D、细胞内基因的数目要远远多于染色体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