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以实验动物大鼠为材料,开展甲状腺功能的研究。将空腹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2组,灌胃适量含放射性131I的溶液后,实验组定期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对照组同期注射生理盐水,检测甲状腺的放射性。预测实验组最可能的实验结果(补全实验组曲线图)。

    甲状腺的放射性变化曲线

  • 2、为什么只有靶细胞才有激素的相应受体,其他细胞却没有?
  • 3、在某些异常情况下,如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可导致胰腺管破裂,胰液中的消化酶进入胰腺细胞的间隙而诱发急性胰腺炎。还有少数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会使局部或大片皮肤呈青紫色,其原因可能是
  • 4、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 5、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 6、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 7、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 8、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9、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 10、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激素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 11、 抑郁症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精神疾病。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减少有关。NE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NE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结合图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NE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 ,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在作用途径上的区别是
    (2)、据图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起Ca2+内流从而(填“促进”或“抑制”)NE的释放。NE释放后的去向有和被突触前膜再摄取。当NE被突触前膜摄取后,会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NE,该调节机制为
    (3)、据图分析,杂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
  • 12、 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刺激尿道中感受器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 , 效应器包括
    (2)、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憋尿”,说明。成年人“憋尿”时,逼尿肌处于(填“舒张”或“收缩”)状态,尿道括约肌处于(填“舒张”或“收缩”)状态。
    (3)、当尿液流经尿道,刺激尿道中感受器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这是一种(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 13、 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的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错误的是(  )

    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 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 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 14、 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
    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γ­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相同的
  • 15、 下图为某突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触一定存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 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不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 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会影响通道蛋白
  • 16、 吸食N2O会使身体机能出现多方面紊乱,N2O被称为“笑气”,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能与多个神经元形成联系 B、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可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 C、吸食“笑气”或毒品后,人会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 D、N2O能引起麻醉可能是其影响了某些突触后膜上Na的内流
  • 17、 如图中实线是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正常曲线,虚线是经某种方式处理后,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异常曲线。则该处理方式是(  )

    A、降低培养液中Na含量 B、降低培养液中K含量 C、药物处理阻断Na通道 D、药物处理阻断K通道
  • 18、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B、组织液中Na浓度变化不影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C、兴奋在轴突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 D、神经冲动可以由甲到丙或者由乙到丙
  • 19、 短时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 20、 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上一页 171 172 173 174 1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