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P点对应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点 D、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巧妙地运用长瘤的番茄幼苗研究了生长素的分布及锌对生长素的影响,取样部位及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取样部分

    生长素含量/(μg·kg-1)

    对照组

    低锌组

    ①茎尖

    12.5

    3.3

    ②茎的上部

    3.7

    2.5

    ③瘤上方的茎部

    4.8

    2.9

    ④长瘤的茎部

    7.9

    3.7

    ⑤瘤

    26.5

    5.3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 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 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 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 3、某同学用绿豆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生长素对芽的影响。他只配制了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两组效果相同且都为促进作用。该同学有一失误,忘记了标记生长素溶液浓度的高低。请依据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和该同学的实验,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将两种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区别开来,并说明理由。
  • 4、某同学用两个未知的不同浓度(CxCy)的生长素溶液做实验,测得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图1)的值分别为αxαy , 且关系为αxαy。为了进一步比较CxCy的大小,该同学用去根尖的燕麦胚根做了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胚根向右弯曲生长,则Cx(填“大于”或“小于”)Cy , 判断依据是

  • 5、由图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最适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mg·L-1),若该实验是探究豌豆幼苗茎切段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做该预实验的目的是

  • 6、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 7、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 8、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9、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 10、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下图乙。若不考虑光照对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影响,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背光面和实验组向光面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 1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极性运输,不能非极性运输 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C、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种子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 12、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由图1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图2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图2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即吲哚乙酸
  • 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发现史,叙述错误的是 (  )
    A、达尔文的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 14、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1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是否是蛋白质类物质
  • 16、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 17、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 18、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 19、温特(F.W.Went)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 20、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疗效。请回答:
    (1)、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填“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2)、为验证双氢青蒿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疗效,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试剂完成实验设计。

    ①实验材料:正常小鼠若干只,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若干只。

    ②实验试剂: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一定浓度的胸腺激素(免疫增强剂),一定浓度的强的松(免疫抑制剂),生理盐水。

    ③实验步骤:

    Ⅰ.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Ⅱ.甲组小鼠灌胃适量生理盐水;乙组灌胃

    丙组灌胃

    Ⅲ.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

    ④预期结果:与甲组相比,

上一页 164 165 166 167 1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