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土壤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后,10年内不同恢复阶段土壤中纤毛虫物种数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 B、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多样性及各目的种类数不断增加 C、调查期间土壤纤毛虫丰富度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D、退耕还林提高了纤毛虫的种群密度
  • 2、我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行为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古书籍中也记载了许多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邺风·简兮》中记载:“山有榛,隰有苓”(隰指低洼地)既体现了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环境,又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B、《氾胜之书》中记载:在稻田中“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这种方式体现了择优选种、干燥存种 C、《诗经·小雅·小宛》中提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描述的是螟蛉与蜾蠃两种生物之间的行为,这种种间关系实际上是捕食 D、“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描述了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体现了两物种没有共同的生态位
  • 3、为了更好地保护东北虎,我国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生态廊道,打破其栖息地破碎化的局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我国境内东北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B、建立生态廊道有利于增加东北虎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C、国家公园的面积及公园中食物数量影响东北虎种群的K值 D、若要预测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调查其年龄结构
  • 4、白纹伊蚊的成虫雌蚊是登革热的一种重要媒介,其幼虫主要滋生于人类居住地附近的竹筒、树洞、石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中,也见于菠萝等植物的叶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居住地的清洁干燥可以降低白纹伊蚊种群的 K 值 B、气温、干旱等因素是制约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的密度制约因素 C、在野外释放大量绝育雄蚊的目的是提高白纹伊蚊种群的死亡率 D、某地区所有的蚊子构成了一个种群
  • 5、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即将成熟时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降解有关 B、草莓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表现出协同作用 C、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乙烯的产生主要受基因表达调控,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植物的光敏色素只分布在叶肉细胞,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 6、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并伴有内耳淋巴水肿。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结果如下表,临床上常用利尿剂(促进尿液产生)进行治疗。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抗利尿激素浓度/(ng·L-1

    醛固酮浓度/(ng·L-1

    正常对照组

    19.83

    98.40

    急性发病组

    24.93

    122.82

    A、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 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 D、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
  • 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结构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支配 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 D、某人获奖后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 8、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天宫”首次迎来了90后。下列有关航天员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处于动态平衡 B、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航天员的成熟红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会显著影响酸碱度 D、航天员在无菌的太空舱中生活,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需免疫系统参与
  • 9、中国科学家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淀粉,且合成速度超越了自然界中的植物。他们先用太阳能发电,再利用电能制氢,然后利用催化剂将高浓度的CO2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C1 , 然后通过C1聚合新酶,将C1聚合成C3 , 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C3聚合成C6 , 再进一步合成支链和支链淀粉。简单描述为CO2+[H]→C1→C3→C6
    (1)、科学家在构建C1时,首先获得了高密度氢能。高密度氢能相当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
    (2)、通过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生产淀粉的速率不会无限增加,原因是(写出两个)如果实验中所用CO2浓度未达到理论浓度,生产淀粉的最大速率会
    (3)、按目前的技术参数,在能量供给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理论上1m3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的量相当于种植5亩玉米产生淀粉的产量。请写出这种生物反应器比种植玉米淀粉产量高的原因是
    (4)、国际生物专家评价此项技术是中国科学家取得的重大颠覆性成果,请写出此项技术的意义是
  • 10、马利筋(一种植物)的次生产物强心苷对多数动物有毒,但斑蝶却可以食用马利筋。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白菜喂斑蝶,食虫鸟吃斑蝶后没有不适现象;若用马利筋喂斑蝶,食虫鸟吃斑蝶12分钟后出现呕吐,30分钟后又恢复正常,从此该食虫鸟不再吃斑蝶,甚至与斑蝶相似的其他蝶类也不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虫鸟不再吃斑蝶属于非条件反射 B、题干中的食物链至少涉及三个营养级 C、强心苷从马利筋到斑蝶再到食虫鸟,发生了生物富集现象 D、马利筋和斑蝶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 11、土壤铝污染影响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为增强蓄茄耐铝能力及培育抗铝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某实验室以栽培品种番茄为试验材料,探究了生长素对铝胁迫下番茄根生长的影响,试验处理如下:CK(不处理)、外源施加AlCl3(Al),外源施加 AlCl3和生长素类似物 (Al+NAA)、外源施加AlCl3和生长素合成抑制剂(Al+yucasin),外源施加 AlCl3和生长素运输抑制剂(Al+NPA)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生长素类似物对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B、为增强番茄耐铝能力可在栽培过程中施加生长素合成抑制剂yucasin,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C、铝胁迫诱导的根生长抑制现象可通过阻断生长素运输使其缓解 D、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可能是通过减少铝离子在根尖的积累,从而缓解铝胁迫对根的毒害
  • 12、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其作用途径之一是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D、GC可能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 13、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理解为复杂的病因启动了HT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通过一系列免疫过程产生了针对甲状腺的抗体,造成甲状腺滤泡组织损坏,细胞损伤。HT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晚期或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发病机理至今未完全明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T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导致的 B、HT 患者早期抽血检查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可能是由于部分甲状腺细胞损伤导致 C、HT 患者晚期可能出现怕冷,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此时可口服促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 D、长期大量摄入碘可以避免 HT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
  • 14、某研究小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传统酵母中与乙醇合成相关的基因进行了优化,从而了提高酵母菌的代谢效率和乙醇生产能力。并比较了传统酵母菌(野生型)和经过基因改造后的酵母菌(改造型)在不同的发酵条件下的表现,实验结果如下。

    酵母菌类型

    乙醇产量 (g/L)

    乙醇产率 (g乙醇/g葡萄糖)

    发酵时间(h)

    初始葡萄糖浓度(g/L)

    野生型

    25

    0.50

    48

    50

    改造型

    40

    0.60

    36

    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分离酵母菌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通过基因工程改造酵母菌的核心步骤是将重组载体转入酵母菌中 C、与野生型酵母菌相比,改造型酵母菌虽提高了乙醇的产量但没能提高乙醇的生成速率 D、乙醇是酵母菌发酵的主要产物,然而在发酵过程中乙醇的积累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效率
  • 15、人类ABO血型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 IA、IB、i和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 H基因决定。H基因合成H物质,IA或IB基因都必须以H物质为前体形成A抗原或B抗原,进而形成A型血或B型血,AB型血两种抗原都有,O型血则两种抗原都无。没有H物质的情况下,无论基因型如何,都表现O型血,称作孟买型。某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IA、IB、i和 H、h的遗传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复等位基因的存在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图中表现为O型血的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有7种 D、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为B型血的概率为3/8
  • 16、条锈菌病毒PsV5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单链RNA 病毒,该病毒寄生在小麦条锈菌(专性寄生真菌)中。对PsV5 的研究为更好地认识和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了新思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锈菌病毒PsV5 和小麦条锈菌的遗传物质元素组成相同 B、条锈菌病毒PsV5 的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C、感染PsV5 病毒的小麦条锈菌会将病毒 RNA 遗传给子代 D、PsV5 病毒和小麦条锈菌都营寄生生活,都没有独立代谢能力
  • 17、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可以组成多种不同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写全给分),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2)、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C、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①在人体细胞中小分子a共有种,其分子中不同,决定了a的种类不同。

    ②小分子b的结构通式是 , 细胞内物质B合成的场所是

    ③细胞结构Ⅱ的名称为 , 主要分布在

    (3)、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两种细胞承担的生命活动不同,其直接原因是
  • 18、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主要生长在季节性干旱的热带生物群落中,因其果实品质优、经济效率高而在我国广泛种植。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生活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某些植物具有一种光合固定CO2的附加途径。即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 , 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该同学推测:火龙果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

    ①为验证上述假设进行实验:取若干正常生长且状态一致的火龙果植株随机分成A、B两组,以pH作为检测指标,请完善下列分组处理。

    组别

    培养条件

    检测结果

    A

    一段时间后,在夜晚和ⅲ分别测定AB两组植物的ⅳ , 并记录。

    B

    ②请将支持假设的预测结果以柱形图形式呈现

    ③讨论: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白天气孔关闭,防止 , 白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苹果酸脱羧和 , 植物的这种变化是的结果。

    (2)、为实施精准灌溉,对火龙果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设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胁迫(LD)、中度干旱胁迫(MD)和重度干旱胁迫(SD)4个处理,测得相关生理指标见下表。SOD、POD、CAT是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可清除干旱产生的活性氧,防止植物细胞受到氧化损伤;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可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

    干旱胁迫下火龙果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处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U/g FW)

    SOD

    过氧化物酶(U/g FW)

    POD

    过氧化氢酶(nmol/(min·g)FW)

    CAT

    丙二醛(nmol/g FW)

    MDA

    脯氨酸(μg/g FW)

    Proline

    CK

    43.71

    209.30

    108.90

    11.13

    15.64

    LD

    46.12

    180.60

    122.00

    15.06

    17.04

    MD

    54.04

    332.60

    148.80

    17.43

    33.33

    SD

    25.43

    63.69

    230.00

    15.76

    17.87

    ①尽管干旱使火龙果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增加,但其增幅远低于普通植物,据表分析,火龙果抗旱性较强的原因可能是;与CK组相比,干旱条件下各组脯氨酸(Pro)含量都有所增加,推测此过程中脯氨酸的作用是

    ②研究表明,火龙果根系的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的极少部分,且随旱情加重,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逐渐降低,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火龙果的抗旱能力强是(根系原因/非根系原因)。

  • 19、乙烯与植物花、果的成熟密切相关,阻断乙烯的合成或作用途径,可使农产品的运输和贮藏更为方便。已知乙烯的合成受基因A/a、B/b的调控,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某植物自花授粉,野生型的果实能正常成熟,科研人员用诱变剂处理获得了两株果实不能正常成熟的突变体(甲、乙)。现将甲、乙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得F2 , 统计子代果实的成熟情况,结果如下。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甲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野生型×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1)、经检测突变体甲因不能合成乙烯导致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则实验①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 , 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2)、经检测突变体乙能正常合成乙烯,但其对乙烯不敏感,结合实验②推测,诱变剂处理导致乙烯受体相关基因发生了(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分析蛋白序列发现,其乙烯受体的第66位亮氨酸突变为脯氨酸,据此判断,突变原因是基因内部碱基对发生了 , 导致受体敏感性改变。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基因发生突变,且与野生型相比,碱基对改变导致突变基因一侧出现一个限制酶B的酶切位点。据此可检测实验②中F2基因型:利用PCR技术扩增出F2中乙烯受体相关基因,用处理后进行电泳,F2中杂合子电泳条带数目应为条。
    (4)、为了延迟果实衰老,科研人员成功将突变体乙的E基因整合进某作物的基因组,然而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果实仍能正常成熟。请帮助科研人员作出假设:E基因在水平受阻,导致其无法表达。为检验该猜想,可选择哪种实验技术?。科研人员经过改进后,成功获得了果实不能正常成熟的转基因植株,将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大约有1/16为非转基因植株(插入的数量和位置随机,未发生染色体变异),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转基因植株发生突变,重新形成非转基因植株

    B.E基因插入了作物细胞的线粒体DNA中

    C.至少有两个E基因分别插入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不同位点

    D.至少有两个E基因分别插入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位点

  • 20、三叶青是我国珍稀的药用植物,主要以球形块根入药,块根中的活性药用成分为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环境下,三叶青块根生长缓慢且形成的年限较长,难以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快速生产三叶青黄酮,取三叶青腋芽作为接种到MS固体培养基,腋芽含有分生组织可不经过程,直接萌发成无菌苗。取无菌苗叶片置于MS培养基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与野生植株组织相比,选择无菌苗组织作为愈伤组织的诱导材料,可以减少过程对诱导成功率的影响。对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产黄酮的。培养过程中发现,使用通气性差的封口膜可以提升黄酮的产量,可能是胁迫诱导细胞产生次生代谢产物。为进一步促进黄酮的合成并积累,也可改变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进行器官培养。
    (2)、三叶青组织内存在植物内生菌,内生菌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分离促进三叶青生长的内生菌,取三叶青块根经消毒后切割成小块置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皿中,同时将同样处理但未经切割的块根直接滚印于对照培养皿,设置对照培养皿的目的是检测。待菌丝体从三叶青块根切面长出后,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选取不同菌落菌丝接种到新的培养基倒置培养,通过观察等特征对内生真菌进行初步鉴定;也可进行振荡培养,获得大量菌液再进行分子鉴定。初步鉴定和获得菌液依次使用(填物理状态)培养基。为确定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对三叶青生长和黄酮生产的影响,将三叶青无菌幼苗接种至添加有的MS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三叶青植物(答出两点)作为参照对内生菌进行筛选用于后续研究。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