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作用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或转移到GDP形成GTP 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内部相邻磷酸基团均带正电荷而相互排斥 B、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均可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 C、ATP、GTP、CTP、UTP去掉磷酸基团可参与合成DNA D、GTP在GTP酶催化下转化为GDP的反应为吸能反应
  • 2、下表是6个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枯叶输入量和枯叶现存量的相对数据,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类型

    冻原

    北方森林

    温带落叶林

    温带草地

    稀树草原

    热带雨林

    净初级生产量相对值

    1.5

    7.5

    11.5

    7.5

    9.5

    50

    生物量相对值

    10

    200

    350

    18

    45

    300

    枯叶输入量相对值

    1.5

    7.5

    11.5

    7.5

    9.5

    30

    枯叶现存量相对值

    44

    35

    15

    5

    3

    5

    A、净初级生产量中通常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第二营养级 B、表中显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 C、表中数据说明冻原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能力最弱 D、表中生物量越大的生态系统,枯叶输入量也越大
  • 3、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教材实验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需控制 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条件为实验组,无氧条件为对照组 C、设计预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实验组土壤在60℃恒温箱中处理1h
  • 4、在某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不同的物种连续 4 年的λ值(λ=当年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调查期间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调查甲动物种群密度时,重捕后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值偏大 B、使用孔目较小的渔网进行捕捞会导致乙种群性别比例失衡,从而使种群出生率下降 C、1-4 年期间,甲种群每年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大 D、乙种群在第 2 年左右,其种群数量最大
  • 5、正常人的免疫能力来源于健康的免疫系统,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有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诊断三大基本功能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均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 D、骨髓和胸腺都属于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作战的场所
  • 6、下图为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若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发生2次

    ③若B受刺激C会兴奋,A、B同时受刺激C不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

    ⑤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 7、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健儿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绩的背后是运动员们刻苦的训练,甚至很多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手脚会磨出水疱,水疱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疱中液体的主要去向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B、训练期间要监测运动员内环境中的相关指标,如血红蛋白、葡萄糖等 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D、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大量流汗,应及时补水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 8、某种昆虫的长翅(A)对截翅(a)为显性,体色灰体(B)对黑檀体(b)为显性,眼色(C/c和D/d基因控制)有红眼、朱砂眼、猩红眼。已知与体色及眼色相关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且性染色体上相关基因遗传不在同源区段。现将某一对长翅灰体红眼雌昆虫与截翅黑檀体猩红眼雄昆虫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1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灰体红眼:截翅黑檀体红眼=1:1,且各表型雌、雄比例也为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考虑眼色,F1随机交配,F2中红眼:朱砂眼:猩红眼=9:6:1,则红眼昆虫的基因型有种,朱砂眼昆虫中纯合子占
    (2)、若只考虑翅型,亲本中长翅昆虫的基因型为。若利用F1中的昆虫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A、a基因的位置,可采取的实验方案为。若子代昆虫中 , 则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3)、①若已确定控制该昆虫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欲通过杂交实验证明雄性昆虫在产生配子时不发生互换,则可选用F1中的杂交,请预测实验结果:

    ②让F1中长翅灰体雌虫与截翅黑檀体雄虫交配,子代中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截翅灰体:截翅黑檀体=23:2:2:23.根据实验结果推断,该昆虫的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的定律。

  • 9、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蛋白质合成)、S期(DNA复制)和G2期(蛋白质合成)。肿瘤的研究经常涉及到细胞周期长短的测定。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是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1所示。

    ①乙组中DNA含量从2C达到了4C,说明细胞中正在进行。丙组细胞DNA含量为4C,说明已完成DNA复时,为期细胞。

    ②下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至少培养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然后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将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长(h)

    12

    9

    3.5

    1.5

    26

    (2)、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二倍体生物(2n=20)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如图2所示。

    ①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的过程中需滴加对染色体进行染色,E时期细胞有四分体个。

    ②图3为该二倍体生物(基因型为AABb,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其中一条染色体的基因未标出,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类型是AaB:Ab:B=1:2:1,则原因是分裂过程中

  • 10、图1表示西瓜幼苗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C3和C5在不同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过程①至⑤表示的生化反应中,可以产生ATP的过程是。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若突然停止光照,图中C3的含量将(填“上升”或“下降”)。若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图中C3的含量将(填“上升”或“下降”)。
    (2)、由图2可知,A点时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
    (3)、西瓜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

       

    ①为了解释图3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

    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水解同时存在。

    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水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4所示。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

    ②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4C标记的14CO24小时,在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14C标记的淀粉含量为c。若淀粉量a、b、c的关系满足(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

  • 11、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细胞有害的代谢废物,如H2O2。过氧化氢酶(CA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能将H2O2分解为O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酶的特性,某实验小组在30℃条件下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 , 可验证酶的高效性;对比实验 , 可验证酶的专一性。

    组别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

    实验1

    2mLH2O2+2滴FeCl3

    放出少量气泡

    实验2

    2mLH2O2+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

    放出大量气泡

    实验3

    2mLH2O2+2滴新鲜唾液

    无气泡产生

    (2)、该实验小组将新鲜肝脏研磨液煮沸后冷却至30℃,然后将其与H2O2混合,发现试管中无气泡产生,原因是
    (3)、调控CAT的生物合成对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实验小组在黑曲霉发酵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浓度均为:2g·mL-1)培养结束后检测不同金属离子对菌体干重和CAT活力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据图分析,各金属离子中对黑曲霉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若要促进黑曲霉生长,减少生长过程中的代谢废物,最好选择金属离子

  • 12、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可以对植物进行人工施肥,为提高施肥效果,通常会进行人工灌溉。
    (1)、若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在该过程中,植物根系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质”所包括的结构有
    (2)、施肥后进行人工灌溉可提高施肥效果的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
    (3)、如图为某耐盐碱“海水稻”在高盐环境中,降低高盐危害的作用途径:

    ①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 , 判断的依据是

    ②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 , 该运输方式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 13、M和N是两个荧光蛋白基因,实验小组将两个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某野生型雌性果蝇体内,再让该果蝇和野生型果蝇杂交,杂交后代雌雄群体的表犁及比例为有荧光:无荧光=3:1(只要有一个荧光蛋白基因即为有荧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和N基因导入了细胞核基因组中 B、M和N基因导入了非同源染色体上 C、M和N基因都导入到了常染色体上 D、同时含有M和N基因的果蝇占l/4
  • 14、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且存在某种雄配子致死情况。现对一批杂合红花植株分别进行如下表所示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

    F1

    单独种植,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

    红花:白花=1:1

    常规种植,植株间能相互传粉

    A、由甲组结果推测,含a的雄配子致死,导致F1红花:白花=1:1 B、乙组处理方式下,F1中红花:白花=1:1,且红花都是杂合子 C、两组处理方式下,随种植代数增加,红花植株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D、相较于豌豆,该植物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势仅在于其为雌雄同株
  • 15、如图为某高等动物一个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只标出了部分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①~⑥表示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中会发生A与a、B与b的分离,但不会发生A/a与B/b的自由组合 B、①→②、③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④~⑥可直接参与受精作用 C、②与③中染色体的数目相等,但由于着丝粒分裂,二者的基因型不同 D、若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且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⑥的基因型是AbXd
  • 16、肝脏是人体解毒和代谢功能最强的器官,还是再生功能最强的器官。如果遭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染,人体立即发动一场“保卫战”,肝脏在经历了“保卫战”后,部分细胞“牺牲”,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 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 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
  • 17、动物细胞膜内陷,依赖ALKBH4的肌球蛋白等形成的收缩环逐渐收缩,细胞变成哑铃型,最终两个子细胞完全分开。科研人员发现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中,ALKBH4在去甲基化酶作用下经一系列过程参与胞质分裂,而ALKBH4缺乏的细胞无法正常分裂最终出现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细胞中ALKBH4发生去甲基化后,肌球蛋白可促进胞质分裂 B、ALKBH4缺乏的细胞发生凋亡与其特有的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C、细胞膜的内陷过程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 D、胞质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相同数量的DNA
  • 18、细胞呼吸时,氧接受电子传递链传递的电子并与H+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中间复合物会直接将电子传给氧形成自由基(ROS)。正常情况下,ROS可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的电子传递链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 B、ROS攻击线粒体膜上的磷脂分子后会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C、一般情况下,线粒体DNA发生突变的概率高于细胞核DNA D、功能受损的线粒体可能会启动自噬程序,避免在细胞内堆积
  • 19、从密闭发酵罐中采集酵母菌时,酵母菌接触O2的最初阶段,细胞产生的H2O2浓度会持续上升,使酵母菌受损。研究者在无氧条件下从发酵罐中取出酵母菌,分别接种至0mmol/L、3.75mmol/L和5mmol/LH2O2的培养基上,无氧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96个、25个、0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乳酸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O2 B、酵母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NADH,无ATP生成 C、该实验说明随H2O2浓度的持续上升,酵母菌受到的损害程度逐渐加深 D、该实验能证明酵母菌接触O2的最初阶段,细胞产生的H2O2浓度会持续上升
  • 20、鸟苷一三磷酸(GTP),是一类嘌呤类核苷三磷酸,与ATP结构类似,其中的高能磷酸键比ATP更易水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GTP中的所有高能磷酸键水解后可以在DNA转录过程中作为RNA生物合成的底物 B、G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GTP比ATP的结构更稳定,在医学上可以作为缺乏ATP患者的治疗药物 D、GTP的水解过程,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