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现今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在垂直结构上,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的动物分层现象更为复杂 C、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 D、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速度更慢
-
2、沙蝗的活动和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其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沙蝗停止扩散受水分的影响 B、天敌是制约沙蝗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通过喷洒农药来消灭沙蝗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D、沙蝗种群数量增长的过程中,种群密度压力增大
-
3、红外触发相机是一种利用红外技术来检测和记录动物活动的设备,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动物的体温和运动,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监测、生态研究和保护工作。当动物进入感应范围时,相机会自动触发拍摄,即使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也能清晰拍摄图像或视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外触发相机的使用不受动物活动的时间限制 B、红外触发相机可以用来调查华北豹的成年个体数量,但不能用来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C、通过对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可以估算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D、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安全性更高、数据收集更高效
-
4、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莴苣种子萌发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植物体内感受红光、远红光刺激的物质是叶绿体中的色素 B、与赤霉素处理组相比,红光能够促进莴苣种子萌发 C、远红光可能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来影响种子的萌发 D、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莴苣种子萌发
-
5、为了研究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序号
处理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①
向动物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增加
②
损坏动物下丘脑分泌TRH的区域
减少
③
向动物的垂体中注射微量的甲状腺激素
减少
A、激素具有含量甚微,但是作用效果极其显著的特点 B、垂体具有甲状腺激素和TRH的受体 C、实验结果说明垂体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调节 D、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
6、当乌鸦偶尔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从而建立起了条件反射。但如果多次将烟头扔进容器后没有食物掉落,乌鸦的这种行为就会逐渐退化甚至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条件反射建立前,食物属于条件刺激 B、该条件反射建立后,烟头属于非条件刺激 C、该条件反射的建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该条件反射消退后,烟头不会变成无关刺激
-
7、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甚至摄入许多“非已”物质,如鱼、虾、花粉等,一些人会在接触“非已”物质后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现象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B、一些人每次接触“非已”物质时均会出现相应症状 C、避免再次接触“非已”物质是预防该现象的主要措施 D、该现象属于过敏反应,其不具有个体差异性
-
8、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一种由高温高湿引发体温调节失衡,体液大量丢失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体温迅速升高甚至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体温持续处于40℃时,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大量出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C、正常情况下,在高温环境中机体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 D、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室外高温作业人员为避免中暑,应大量饮用白开水
-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扰素、多巴胺和糖被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人体的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C、组胺能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引起组织水肿 D、血浆的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血浆蛋白
-
10、海南海防林包括本土自然林中的青皮林、人工种植的木麻黄林等,是海岸沿线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回答下列问题:(1)、青皮植株高大、分枝茂盛、根系发达。青皮林被当地人称为“雨神”,表明青皮林除了防风固沙外,还具有的生态功能(答出1点即可)。(2)、石梅湾青皮林中,青皮的相对密度为0.93,其他树种为0.07,说明青皮在该群落中处于地位。在青皮种群数量中,幼苗占53%,幼树占40%,成树占7%,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型。(3)、海南有多个不同的青皮种群,若将其他种群的青皮引入石梅湾青皮林,可提高石梅湾青皮种群的多样性。(4)、外来物种木麻黄能释放出化学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生长,这是木麻黄林稳定性低的重要因素,原因是。(5)、为了提升海防林的稳定性,促进人工木麻黄林逐渐转变为本土自然海防林,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
-
11、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入侵植物,常在入侵地草本层成为单一优势种,给农林牧业带来经济损失。回答下列问题:(1)、紫茎泽兰入侵后,最终会使生物多样性。(2)、已知甲、乙和丙皆为本土陆生草本植物,且株高等性状与紫茎泽兰相似。图(a)为4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由此可知紫茎泽兰入侵后对植物影响最大,原因是:;图(b)为上述4种植物的分布区域,其中2种植物分布已注明,若要采集甲和丙植物,最可能分别在和生境采集到。(3)、相比原产地,入侵后紫茎泽兰改变了叶片中氮元素的分配模式,具体情况见下表。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入侵地紫茎泽兰减少用于防御的氮含量的原因是:。
氮元素含量的相关指标(mg·m-2)
原产地
入侵地
叶片细胞壁中防御化合物的氮含量
116.25
44.10
叶绿体中的氮含量
712.5
793.8
叶片总氮含量
1253.00
1255.00
(4)、利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控是控制紫茎泽兰扩散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弊端有(至少答2点)。 -
12、如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DNA数目关系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 B、甲细胞分裂时期核糖体、中心体代谢活跃 C、图丙中与乙图BC段对应的只有② D、图丙中引起②→③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
-
1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于细胞壁和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某些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B、人类性激素在内质网上合成,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C、将人类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拼接到大肠杆菌合成的胰岛素与人类合成的胰岛素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因为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原核生物离开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就会死亡
-
14、如下图是对几种生物按不同分类依据进行的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组成上均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B、除去乙中生物的细胞壁所用酶的种类不同,这利用了酶的高效性,乙中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C、乙中生物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甲、乙、丙、丁中的生物所具有中心法则的内容是相同的 D、乙中生物都是自养需氧型,所含色素种类有差异;它们基因表达的场所上虽有差异,但都是先转录后翻译
-
15、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小,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①④⑥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②③镜头,但绝不能提升镜筒 C、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一行细胞数为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4个细胞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操作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若将装片右移,则乙、丙中的物像左移,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乙比丙亮
-
16、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无论是浅水湖泊还是水产养殖池塘均易暴发蓝藻水华,蓝藻水华会极大危害水域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水华的发生说明生态系统的有限。(2)、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会使沉水植物消亡,导致食物网中的碳源构成发生改变,浮游碳源占比和底栖碳源占比的变化趋势是。试分析藻类大量繁殖,使沉水植物消亡的原因有(填序号)。
①与沉水植物争夺无机盐
②通过产生特定的代谢物质抑制沉水植物的生长
③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抑制
④微生物分解大量死亡藻类消耗了水体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沉水植物生长受抑制
(3)、请写出一条生物防治水华的措施:。(4)、优势度是用来表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优势种是在群落中地位最重要、作用最大的物种。它能高度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并能调控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其环境条件。某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水产养殖池塘甲、乙中蓝藻门的优势度,结果如表所示:门
种
甲池平均优势度
乙池平均优势度
蓝藻门
盐泽螺旋藻
0.73
0.52
钝顶螺旋藻
0.02
0.02
颤藻
0.02
0.04
鱼腥藻
0.07
0.09
铜绿微囊藻
0.05
0.21
①优势度越大,表明群落内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分布越(填“均匀”或“不均匀”),多样性指数(填“越高”或“越低”),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
②由调查结果可知,占绝对优势度的是 , 表明该藻的生长控制着整个微藻群落的变化趋势。
-
17、甘薯又名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多种矿物质,被誉为“长寿食品”。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主要通过种薯和扦插苗繁殖,病毒易在体内积累,当前防治甘薯病毒一般采用剥离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后获得脱毒苗来去除病毒。研究人员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培养基中激素对甘薯快速繁殖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的原因是。对于外植体需进行消毒,不同消毒方法的杀菌效果和对茎尖成活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由结果可知,处理(填序号)是表面消毒的最佳方法。
处理
表面消毒方法
接种数/个
污染数/个
污染率/%
成活率/%
I
0.1%升汞溶液15min
60
5
8.33
71.8
Ⅱ
75%的乙醇30s+2%的次氯酸钠溶液10min
60
13
21.67
86.9
Ⅲ
75%的乙醇30s+0.1%的升汞溶液10min
60
3
5.00
83.4
(2)、甘薯由于同一不亲和群内的品种间不能进行正常杂交,利用甘薯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甘薯品种,大致流程为,将Koganeseggan和bitambi的原生质体在融合液中融合后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愈伤组织,再置于固体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芽,获得45株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的杂种性鉴定后,其中4株(SH-1、SH-2、KS、BS)分别在各种形态上表现出融合双亲的中间特征。①融合液中可加入(答一点)物质来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
②鉴定发现,体细胞杂种KS、BS中的染色体数并非为融合双亲之和,并且因细胞不同而不同,可能原因是。
③为了使获得的杂种细胞不易死亡并尽量保持优良的特性,可采用适当的保藏方法,一般是让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从代谢角度分析其原理是。通常采用液氮超低温保藏种子可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种子放入液氮容器前,需逐步降温,从适应角度分析,目的是。
-
18、水稻耐高温突变体是与水稻产量和抗性相关的一类突变体。研究人员对野生型水稻进行诱变处理后,获得一水稻耐高温突变体。将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植株均为野生型。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野生型与耐高温突变体的比例接近3∶1。回答下列问题:(1)、对野生型稻诱变处理后,需经过筛选才能获得耐高温突变体,这体现了生物突变的特点。(2)、F2中野生型与耐高温突变体比例表现为3∶1的原因是。(3)、研究人员克隆出水稻耐高温突变基因T1(如图),与控制野生型性状的基因T相比,它的DNA序列上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这属于碱基(填“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突变,这一突变同时导致基因上出现了一个新限制酶酶切位点。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F2的基因型时,先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收集产物,再用限制酶酶切并进行电泳,F2中耐高温突变体纯合子电泳条带数目应为条。(4)、另一种耐高温隐性突变体具有突变基因M1,若M1、T1两突变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为探究M1、T1两突变基因的位置关系,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得到的后代自交。(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等变异)
①若 , 说明两突变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
②若 , 说明两突变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
(5)、野生型水稻与耐高温突变体是否属于两个物种,并请说明原因。 -
19、子宫颈癌是目前一种常见且多发的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子宫颈癌。人体免疫系统可通过细胞免疫识别和消灭部分肿瘤细胞,过程如图1所示。近期某研究团队发明的PD-1免疫疗法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如图2)。已知PD-1是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能够与PD-L1特异性结合。子宫颈癌肿瘤细胞能合成大量PD-L1分布于其细胞表面和分泌到细胞外,PD-1和PD-L1结合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机体内出现的肿瘤细胞会迅速被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该功能低下时,会有肿瘤发生或。(2)、图1中②树突状细胞(DC细胞)的功能是 , 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来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在此过程中等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3)、图1中⑥表示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过程,④⑤表示的过程是。(4)、子宫颈癌肿瘤细胞能分泌PD-L1,目前已研发出针对PD-L1的抗体(mAb),结合图2信息,分析mAb治疗子宫颈癌的机制是。临床实验证实,治疗不同子宫颈癌患者所需用的mAb剂量不同,根据题目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20、单宁酶是单宁生物降解中最主要的一类酶,可水解单宁产生没食子酸、葡萄糖以及对应的醇等产物。利用重组单宁酶工程菌株GS-A对原料进行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均能得到单宁酶。回答下列问题:(1)、单宁酶水解单宁后,酶的和性质不发生改变。(2)、酶活力也称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标准酶是指一定条件下,活力已知、纯度高、稳定性好的酶。由此可推知,相对酶活力的计算公式为。(3)、研究人员研究了GS-A工程菌分别进行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过程中,单宁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1可知,固态发酵产单宁酶的最适温度为℃左右,液态发酵产单宁酶的最适温度略低。相对酶活力与温度呈的趋势。
②由图2可知,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所产单宁酶的最适pH值均为6.0.同一pH条件下相对酶活力基本相同,说明pH对得到的单宁酶的活性影响一致。由图1和图2说明,单宁酶具有的特性。
③由图3可知,在50℃条件下,两发酵方式所产的单宁酶相对酶活力无差异,而两发酵方式所产的单宁酶热稳定性大小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