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哺乳动物细胞一次细胞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部分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可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或有丝分裂中期 B、CD段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1 C、由B→C过程,发生的变化是DNA分子复制 D、EF段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 2、如图为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西葫芦条的质量变化百分比(西葫芦条的质量变化百分比=西葫芦条质量变化量/西葫芦条初始质量×100%),分别对应实验第1~7组。正常情况下,西葫芦条细胞的原生质体长度/细胞长度=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实验1~5组数据可知,西葫芦细胞在发生渗透失水 B、实验结束后,第7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低 C、由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西葫芦的细胞液浓度在0.4~0.5mol/L之间 D、第6组西葫芦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第7组
  • 3、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结构特点 B、向豚鼠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可弄清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与分泌 C、卡尔文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具有放射性 D、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4、细菌进行二分裂时,FtsZ蛋白(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种骨架蛋白)与其他分裂蛋白形成复合物,促进细菌完成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的核糖体参与FtsZ蛋白的合成 B、细菌在分裂之前会进行DNA的复制 C、抑制FtsZ蛋白的合成会影响细菌分裂 D、细菌分裂过程中有核膜的消失与重建
  • 5、糖类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称为糖被。最新研究发现:糖类还能与细胞中的RNA结合形成glyco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蛋白、脂质和RNA是由单体连接形成的多聚体 B、糖被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RNA与glycoRNA都含有C、H、O、N、P等元素 D、glycoRNA是以若干个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 6、抗菌肽(AMPs)作为抗生素替代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及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优点。研究者欲利用改造后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AMPs。回答下列问题:
    (1)、用PCR扩增目的基因M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有种。
    (2)、AMPs也会抑制大肠杆菌,造成组成型表达(持续表达)目的基因M的大肠杆菌最大种群数量偏低,限制了AMPs产量。研究者在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中插入N和C基因,使质粒上目的基因M的表达受到红光控制。红光调控目的基因M表达的原理如图所示。

    N和C基因表达应为(填“组成型表达”或“红光诱导型表达”)。据图阐述红光调控目的基因M的表达过程:

    (3)、为避免工程菌泄漏污染环境,研究者利用阻遏蛋白基因和调控元件,使工程菌在红光和蓝光同时照射时,激活致死基因G表达,从而诱导工程菌死亡。完善工程菌生产AMPs步骤。

    ①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工程菌至种群数量达到最适值(K值)。

    照射至AMPs浓度在培养液中达到适宜浓度(生产需求量)。

    , 避免工程菌泄漏。

  • 7、植物“吐水现象”常发生在气温高、土壤湿度大且无风的夏季夜晚。为探明蓝莓叶片吐水中物质组成以及蓝莓叶片吐水的生理学原因,科研人员使用了不同物质喂养果蝇等植食性昆虫和草蛉等捕食性昆虫,并调查了蓝莓植株叶片上果蝇等植食性昆虫和草蛉等捕食性昆虫的平均种群数量。部分结果如下图和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昆虫类别

     

    物质组成

    果蝇等植食性昆虫

    草蛉等捕食性昆虫

    存活率/%

    存活率/%

    第3天

    第12天

    第24天

    第3天

    第12天

    第24天

    糖水

    90

    60

    40

    100

    50

    18

    蛋白质和糖水

    82

    10

    0

    100

    80

    37

    蓝莓叶片吐水

    100

    80

    50

    100

    70

    37

    (1)、蓝莓叶片吐水的生理学原因是土壤湿度大→根毛细胞→根毛细胞吸水→体内水分吸入量大于蒸发消耗量→叶片吐水→体内水分平衡,其中水分主要以的方式进入蓝莓根毛细胞。
    (2)、图实验①中,果蝇等植食性昆虫平均种群数量多的原因是蓝莓植株为果蝇等植食性昆虫提供
    (3)、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的结果出现“逆转”的原因可能是
    (4)、经研究发现,果蝇等植食性昆虫也严重威胁樱桃产量。综合图、表实验结果,设计樱桃园防治果蝇等植食性昆虫的新(实验)方案:(要求写出关键思路及预期的实验结果)。
  • 8、清远鸡(俗称清远麻鸡)是某省优质地方品种,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清远麻鸡的慢羽和快羽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M)对快羽(m)为显性,其中慢羽初生雏鸡的翅尖羽毛较短,快羽初生雏鸡的翅尖羽毛较长。清远麻鸡育种过程、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清远母鸡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条Z染色体的细胞称为。由图可知,等位基因M/m位于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2)、请设计一个最佳杂交组合方案:(用基因型表示),通过翅尖羽毛长短即可直接区分清远雏鸡的性别,从而达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的育种目的。
    (3)、清远麻鸡羽毛黑色(A)对黄色(a)为显性,且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探究清远麻鸡出现黄羽的原因,研究者对AA和aa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并测定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清远麻鸡出现黄羽的原因是A基因发生碱基的而突变为a基因,从而导致 , 最终使黑色素合成减少或无法合成。

    (4)、清远母鸡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卵巢退化,精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据此推测,清远鸡群中黄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最多有种。为确定一只黄色慢羽清远公鸡的基因型,研究人员将该只黄色慢羽清远公鸡与多只杂合黑色快羽清远母鸡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已知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致死)。请完成下列部分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后代清远公鸡:清远母鸡=1:1,且无论清远公鸡还是清远母鸡都是黑色慢羽:黄色慢羽=1:1,则这只黄色慢羽清远公鸡的基因型是

    ②若后代清远公鸡:清远母鸡=1:2,且清远公鸡全表现为慢羽,清远母鸡中慢羽:快羽=1:1,则这只黄色慢羽清远公鸡的基因型是

  • 9、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属于内源肽激素,由Pomc基因控制合成。肿瘤小鼠能使垂体产生更多的α-MSH,从而使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系统的免疫作用(产生免疫抑制),促进肿瘤生长。为探明α-MSH和肿瘤细胞免疫抑制、肿瘤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者用荷瘤模型鼠和Pomc基因缺失荷瘤鼠等小鼠进行了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的原因是α-MSH作为分子,与免疫细胞等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结合,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2)、图中结果显示,Pomc基因缺失导致荷瘤鼠 , 原因是
    (3)、为证明荷瘤鼠垂体产生的α-MSH能使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促进肿瘤生长,请在图a或图b上方(_____)处补充第三组实验并在图a柱形图中或图b曲线图中绘出能证明上述结论的实验结果
    (4)、进一步研究发现,α-MSH可以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MC5R)结合,从而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免疫作用,使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促进肿瘤生长。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发现,提出治疗肿瘤的新思路:
  • 10、耕地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合理利用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免耕、犁耕)、种植模式(间作、轮作,如下图所示)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实验。小麦光合特性等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叶绿素含量

    胞间CO2浓度/

    (μmolCO2·m-2·s-1

    气孔导度/

    (mmo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L-1

    ①免耕间作

    60

    502.72

    0.99

    24.05

    ②犁耕间作

    55

    1005.25

    0.87

    17.13

    ③免耕轮作

    57

    1009.52

    0.73

    18.12

    ④犁耕轮作

    53

    1045.51

    0.46

    15.52

    注:胞间CO2指植物体细胞之间的CO2;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

    (1)、与犁耕相比,免耕小麦植株净光合速率更快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 , 捕获、转化光能的能力更强,光反应速率更快,从而为暗反应提供的更多。
    (2)、与②③④组实验相比,①组小麦群体净光合速率更快、产量更高的另一个原因是CO2利用率更高,判定依据是
    (3)、与轮作相比,间作种植的优点是①透光性、通风性更好,提高了作物群体利用率,使作物群体增产;②同地种植作物,提高了利用率,保障了粮食安全生产。
    (4)、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提议,在实验地区推广免耕间作的耕作种植方式。请阐述这种提议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
  • 11、乙烯抑制水稻根生长的机理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OsIAA26是非典型的IAA蛋白,而OsIAA9是典型的IAA蛋白。SOR1上的E3连接酶通过招募泛素分子(Ub)靶向标记OsIAA26,使26S蛋白酶识别、降解OsIAA26,从而抑制根的生长,而OsIAA9则通过靶向结合SOR1上的RING结构域,抑制SOR1的E3连接酶活性,从而保护OsIAA26蛋白免于降解。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乙烯通过促进生长素合成来抑制水稻根的生长 B、生长素与SCFOsTIR1/AFB2结合能促进OsIAA9降解 C、无乙烯存在时SOR1的E3连接酶活性增强 D、无乙烯存在时OsIAA26不会被26S蛋白酶降解
  • 12、为增强熊果酸(UA)抗菌效果,研究者探究了药物(P)和熊果酸(UA)的比值与抑菌圈直径大小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须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 B、该实验自变量是P/UA的值,因变量为是否出现抑菌圈 C、据实验结果可判断P/UA的值最适宜介于3~5 D、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不同P/UA的值的抑菌效果均不同
  • 13、AIf基因能使某植物正常生长,a基因则不能使该植物正常生长。该植物和配子基因组成以及AIf基因的传递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雌株AIf基因来自它的母本 B、图中雄株和雌株的表型相同 C、图中雌株和雄株杂交,F1表型比例为3:1 D、图中雄配子和雌配子AIf基因的遗传信息相同
  • 14、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术后疼痛、癌症疼痛等中重度疼痛。吗啡镇痛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术后疼痛等与Ca2+和Na+的内流量密切相关 B、吗啡与吗啡受体结合促进K+外流会减小静息电位绝对值 C、K+外流引起的膜电位变化会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疼痛 D、吗啡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发挥镇痛功效
  • 15、单胺氧化酶是线粒体标志酶,位于外膜。研究表明,单胺氧化酶基因突变鼠出现线粒体内膜萎缩、线粒体数量减少等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单胺氧化酶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来调控线粒体结构和数量 B、单胺氧化酶基因突变对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影响较大 C、单胺氧化酶可作为治疗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潜在靶点 D、单胺氧化酶基因突变鼠线粒体数量减少可能与溶酶体密切相关
  • 16、使用氰菊酯喷雾剂灭杀蟑螂时,抗药蟑螂的比例会增加。停止使用氰菊酯喷雾剂一段时间后,抗药蟑螂因嗅觉受体合成减少,其比例又逐渐减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氰菊酯喷雾剂使蟑螂产生了抗药突变 B、消灭蟑螂时氰菊酯喷雾剂起到了选择作用 C、抗药突变是否有害取决于蟑螂的生存环境 D、蟑螂的抗药基因在停药后还能遗传给后代
  • 17、为提高玉米品质,研究者将赖氨酸的密码子AAA改造成玉米偏好的密码子AAG,并将富含赖氨酸(AAG)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使原有的蛋白质编码基因被改造,获得了富含赖氨酸的转基因玉米。此过程发生的变化有(       )
    A、转基因玉米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发生改变 B、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增多 C、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 D、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 18、研究发现,乳腺癌中的配体(PRL)能明显缩短有丝分裂中期至后期的转化时间,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快速增殖。与正常细胞相比,PRL在乳腺癌细胞中含量更高。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PRL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加速了着丝粒的分裂 C、乳腺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是PRL所致 D、使用PRL合成抑制剂能有效治疗乳腺癌
  • 19、海蛞蝓(叶羊)进食海藻时,可以“偷走”海藻里面的叶绿体长期储存在自身的体细胞中为自己进行光合作用,这个过程被称为盗食质体。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叶羊和海藻之间的关系是捕食 B、不含叶绿体的叶羊也可合成ATP C、叶羊会将获得的叶绿体传给子代 D、叶绿体通过胞吞进入叶羊体细胞
  • 20、番木瓜成熟历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果实衰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增强时散失的热能增多 B、呼吸作用时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C、低O2或高CO2处理可延缓番木瓜衰老 D、喷洒适宜浓度乙烯利可延缓番木瓜成熟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