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流水不腐”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尽数》,让水体流动也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措施之一,请你谈谈“流水不腐”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回答一条即可)
-
2、某一湿地公园受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并出现“水华”现象,科研人员向该公园的水域中引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治理“水华”,其所依据的原理是。
-
3、人们通过向棉田引入瓢虫,可以有效控制虫害,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与利用化学防治相比,其优点有(答出两点即可)。
-
4、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还要往农田生态系统中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
-
5、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6、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大豆→大豆毒蛾→杜鹃。流入大豆毒蛾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到杜鹃体内,其原因是。
-
7、人们不断地对某农田进行除草、杀虫,目的是。
-
8、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间种套作、多层育苗的意义是。
-
9、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 )
-
10、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主要遵循了自生原理。 ( )
-
11、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主要体现了生态学的自生和循环的基本原理。 ( )
-
12、对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 )
-
13、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 )
-
14、污染的湖泊中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 )
-
15、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 )
-
16、云丘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大批游客旅游观光,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
17、生态足迹值越大,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 )
-
18、为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适当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 )
-
19、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来保持原状,体现了其恢复力稳定性。 ( )
-
20、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