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兴趣小组调查了当地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并构建稻田生态系统某一时刻的能量流动过程模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初级消费者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还需分析消费者与农作物的关系 B、该图中能量的去向缺少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和流向分解者 C、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稳定性较差,需要人类不断干预才能维持平衡 D、为实现绿色高产,应以化学防治为主,再结合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进行田间管理
  • 2、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识别癌细胞后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B,导致癌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则进一步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6),进而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穿孔素、颗粒酶B和白细胞介素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B、白细胞介素是由淋巴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 C、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 D、注射IL-6受体的抗体能够有效控制CRS发生
  • 3、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生命现象的研究,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用动物实验法研究某腺体的功能,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方法

    观察结果

    用腺体分泌物制剂喂幼鼠

    ①发育加快

    摘除成年鼠的该腺体

    ②食欲不振,身体臃肿;③行动呆笨,精神萎靡

    摘除幼鼠的该腺体

    ④除②外还停止发育

    将该腺体的分泌物注射到成年鼠体内

    ⑤身体消瘦,食欲旺盛;⑥躁动不安,情绪紧张;⑦心跳加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结果①④可知,该腺体分泌物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代谢 B、根据实验结果②⑤可知,该腺体分泌物的生理作用是促进动物发育 C、根据实验结果③⑥⑦可知,该腺体的分泌物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该腺体可能为垂体,其分泌物为生长激素
  • 4、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调节机制如图(●为带3蛋白,负责氯转移,即一对一转运Cl-和HCO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O2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后主要以HCO3-的形式运出细胞 B、带3蛋白在维持红细胞稳定性和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C、血红蛋白不仅能运输CO2 , 还能直接参与调节内环境的pH D、碳酸酐酶和氯转移保证了CO2在红细胞内大量形成HCO3-
  • 5、蓝细菌在早期地球强紫外线(UV)环境中逐步进化出了PSⅠ和PSⅡ两个光系统,其中PSⅡ光系统能以水作为还原剂进行产氧光合作用。随着大气和海洋氧气含量的增加,大气平流层中形成了臭氧层,UV强度大大减弱,使蓝细菌能够在树皮、盐碱地以及极地等多种环境中生存,同时蓝细菌的种类变得多样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可为蓝细菌进化出光系统提供原材料 B、UV的强度减弱与蓝细菌的PSⅡ光系统有关 C、树皮、盐碱地以及极地等环境决定了蓝细菌的进化方向 D、蓝细菌种类的多样化是UV与蓝细菌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 6、OsALS基因编码的乙酰乳酸合酶(ALS)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能与ALS结合,抑制ALS的活性从而达到除草目的。研究人员用甲基磺酸乙酯处理水稻,获得了4种抗性不同的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与ALS竞争结合位点 B、甲基磺酸乙酯可能诱导OsALS基因发生了多个位点的突变 C、4种水稻的抗性差异可能是由ALS结构多样化导致的 D、用除草剂除草时,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效果更佳
  • 7、酿酒酵母细胞中的复合物WTO结构受损时,会导致转录过程中新生RNA与模板DNA链结合从而排挤原来的非模板链,由非模板链和RNA-DNA杂交体共同组成的局部三链结构称为R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能催化氢键的断开和形成 B、R环中含有2种五碳糖和5种核苷酸 C、RNA-DNA杂交体中碱基T的比例较原DNA片段高 D、复合物WTO可在细胞增殖过程中防止R环的形成
  • 8、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能够利用红树林水域底部硫化氢等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生长至2厘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华丽硫珠菌和蓝细菌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B、华丽硫珠菌和大肠杆菌在翻译时共用一套密码子 C、华丽硫珠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各自生态系统中的基石 D、华丽硫珠菌进行分裂时着丝粒会在后期一分为二
  • 9、珍稀濒危植物留坝槭为落叶乔木。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科研人员调查了某留坝槭天然种群,发现少量留坝槭个体散生在总面积约17000m2的落叶阔叶林中,受其他植物遮阴的影响,成树长势不佳,仅7株成树可正常开花结果,且种子存在败育率高、萌发率低等问题。该种群年龄结构和各年龄阶段的死亡率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注:树龄用胸径表示,幼苗(胸径<2.5cm);幼树(2.5cm≤胸径<12.5cm);成树(胸径≥12.5cm)。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准确掌握该地留坝槭的种群数量,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2)、该地留坝槭面临的主要生存压力来自种间竞争而非种内竞争,依据是
    (3)、据图分析,该留坝槭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 但种群处于衰退状态。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该种群衰退的原因是
    (4)、为提高该地留坝槭的种群数量,可采取的措施是(答出2点)。
  • 10、某小组为检测1株粗糙脉孢霉突变株的氨基酸缺陷类型,在相同培养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见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

    基础培养基

    无法生长

    基础培养基+甲、乙、丙3种氨基酸

    正常生长

    基础培养基+甲、乙2种氨基酸

    无法生长

    基础培养基+甲、丙2种氨基酸

    正常生长

    基础培养基+乙、丙2种氨基酸

    正常生长

    A、组别①是②③④⑤的对照组 B、培养温度和时间属于无关变量 C、①②结果表明,甲、乙、丙3种氨基酸中有该突变株正常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D、①~⑤结果表明,该突变株为氨基酸甲缺陷型
  • 11、脲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的氨可作为细菌的氮源。脲酶被去除镍后失去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镍是组成脲酶的重要元素 B、镍能提高尿素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C、产脲酶细菌可在以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生长繁殖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用于筛选产脲酶细菌
  • 12、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怀孕期间母体激素重塑神经系统为育儿做准备

    在40周左右的妊娠期内,女性的身体会经历许多深刻的生理调整,包括新陈代谢提高和免疫调节改变等。这些变化的主要诱因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大幅上升。与怀孕前比,产前3周雌激素水平可升高3000多倍,孕激素水平可升高100多倍。

    这些激素还会重塑女性的大脑。妊娠期间,孕妇的大脑灰质体积和皮质厚度有所下降,但大脑白质的微观结构完整性在孕早期和孕中期显著上升。

    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A)中的MPOAOl神经元是性激素的靶标,对母体的行为至关重要。给予未怀孕雌性小鼠雌激素和孕激素,能诱导小鼠产生育儿行为。而敲除MPOA中神经元的雌激素受体Esrl和孕激素受体PR,都会对育儿行为产生损害。

    对比未怀孕小鼠和孕晚期小鼠MPOAGl神经元去极化阻滞的比例、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如图),科学家发现,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对MPOAGal神经元进行了重塑。MPOAG神经元的变化使雌性能够对幼崽的刺激做出持续性更强、更有选择性的反应。

    怀孕期间激素不仅会重塑已有神经元,还会诱导新神经元的产生。研究显示,成年小鼠大脑中不同的干细胞库在怀孕期间被激活,产生特定类型的嗅球神经元,这些新生神经元使母鼠嗅觉对幼崽的识别更加敏感。休眠的干细胞因怀孕而被激活,类似过程也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孕期激素对神经系统进行重塑,使女性具备养育后代的能力。这一发现为我们深入理解育儿行为和产后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

    (1)、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受轴的分级调节。
    (2)、去极化阻滞是静息电位升高带来的Na+通道蛋白失活。根据文中信息推测,怀孕使小鼠MPOAG神经元的兴奋性
    (3)、神经元上树突棘数量增加对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是
    (4)、根据文中信息,补充完善孕期激素重塑MPOAGal神经元的机制图。请在方框内填相应激素,在括号内选填“抑制”或“促进”

  • 13、脱落酸(ABA)在植物适应压力胁迫中起关键作用,但长期的压力胁迫会使植物对ABA信号发生脱敏(响应减弱)。科研人员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
    (1)、在压力胁迫下,ABA与靶细胞的结合后,激活SnRK2激酶,SnRK2激酶再激活下游效应因子,进而引发ABA响应基因(如NCED3)表达,从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发挥作用。
    (2)、STT3A可对蛋白质进行N-糖基化修饰,N-糖基化在蛋白质折叠、定位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烟草种子萌发某阶段用ABA处理,检测NCED3含量(图1),在萌发第10天测量主根长度(图2)。

       

    ①由图1可知,ABA持续处理会使植物对ABA信号响应减弱,依据是

    ②由图2可知,STT3A植物对ABA信号脱敏。

    (3)、根据相关研究提出假设:SnRK2可被STT3A进行N-糖基化修饰,产生N-SnRK2.为检验假设,将STT3A、用His标记的SnRK2(表达产物为SnRK2-His)和PNG(去N-糖基化酶基因)进行不同组合后,转入到烟草中短暂表达,然后提取蛋白进行电泳分离、检测(图3)。请在图3中补充画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

       

    (4)、利用荧光报告基因技术标记SnRK2激酶,对不同ABA处理时间下的烟草叶片细胞中SnRK2激酶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如图4.综合上述研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概述长期压力胁迫下植物对ABA脱敏的机制
  • 14、NaCl在肿瘤微环境中高度富集。科研人员探究了Na+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1)、由细胞毒性T细胞(Tc)介导的免疫称为免疫。
    (2)、获取特异性识别黑色素瘤细胞表面抗原的Tc细胞,用NaCl处理Tc细胞5天后,将Tc细胞与黑色素瘤细胞共培养,检测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率(图1)。用胰腺癌细胞制备胰腺癌模型小鼠,用NaCl处理特异性识别胰腺癌细胞的Tc细胞后,过继到7天前接瘤的模型小鼠中,检测肿瘤大小(图2)。

    图1结果说明高浓度NaCl。据此结论推测,图2中I、Ⅱ组的处理分别是

    a、过继高浓度NaCl处理的Tc细胞

    b、过继低浓度NaCl处理的Tc细胞

    c、不过继Tc细胞

    (3)、钠钾泵是一种载体蛋白,每消耗1个ATP可向胞外泵出3个Na+ , 同时向胞内泵入2个K+。ouabain 可抑制钠钾泵活性。用NaCl处理Tc细胞后,再用ouabain处理,检测Tc细胞膜上Ca2+的流量(图3)和培养液中颗粒酶含量(图4)。

    ①从图3可知,高浓度Na+促进由TCR活化引起的Ca2+内流,依据是

    ②Na+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如下图。请综合以上信息补充完善该图

  • 15、替尔泊肽是一种新型降糖药,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科研人员对其降糖机制进行了研究。
    (1)、影响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分泌还受激素和调节。
    (2)、注射一定量替尔泊肽,18周后评估食欲,结果如图1.

    结果表明,替尔泊肽可通过 , 起到降糖作用。

    (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激素,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替尔泊肽是GLP-1受体激动剂,可与GLP-1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进而引发与GLP-1相同的效应。

    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引起胰岛素。当GLP-1受体被GLP-1或替尔泊肽激活后,使胞内cAMP浓度升高,从而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效果。

    (4)、直接注射胰岛素可能引发低血糖,而使用替尔泊肽可降低低血糖的风险。请解释使用替尔泊肽时不易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 16、转录共激活因子PGC-1α参与调控能量代谢和线粒体活性。为寻找抑郁症的治疗靶点,对海马脑区PGC-1α与抑郁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抑郁行为可用绝望状态来指示,强迫游泳实验是一种评价绝望状态的方法,不动时间越长表明越绝望。将若干小鼠随机分为三组,通过定位注射改变海马PGC-1a的表达,4周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会诱导小鼠出现抑郁行为,相反则会诱导小鼠出现抗抑郁行为。

    (2)、树突棘是位于树突上的功能性突起,是小鼠90%以上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后部分。三组小鼠海马DG区树突棘数量如图2所示。据图1、图2推测,海马中PGC-1a表达的改变可能通过调节参与抑郁行为/抗抑郁行为的发生。
    (3)、星形胶质细胞在维持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某些疾病的发生中,星形胶质细胞可增殖并转化为对兴奋性突触有吞噬作用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统计DG区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结果如图3.

    ①结果显示,DG区星形胶质细胞数量与树突棘数量呈关系。

    ②请解释海马PGC-1α减少改变DG区树突棘数量的原因

    (4)、UCP2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是PGC-1α调节的下游蛋白。测定三组小鼠海马DG区细胞中的UCP2含量,发现其与PGC-1α含量正相关。科研人员推测UCP2可调控抑郁行为/抗抑郁行为。设计实验检验此推测,实验组应选择的小鼠、处理及支持推测的结果是。(写出一组即可)

    a、正常小鼠

    b、海马PGC-1a沉默小鼠

    c、使海马DG区UCP2过表达

    d、使海马DG区UCP2沉默

    e、小鼠出现抑郁行为

    f、小鼠出现抗抑郁行为

    (5)、本实验提示,可能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策略。
  • 17、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功能。为改良由于过度放牧等活动造成的退化草原,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耙地处理后植物群落的演替。
    (1)、羊草草原中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2)、研究初期(1983年)进行耙地(耙地可切断羊草根茎而促进芽的分化和生长)处理,然后围栏封育。每年8月调查群落特征指数,部分结果如下表。

    演替阶段(年限)

    物种数(年限)

    重要值

    羊草

    冰草

    大针茅

    冷蒿

    猪毛菜

    第一阶段(1983)

    22

    23

    27

    19

    43

    5

    第二阶段(1984~1985)

    29(1984)

    65~72

    17~32

    10~11

    15~19

    14~47

    第三阶段(1986~2004)

    30(1990)

    50~134

    8~69

    1~43

    1~19

    0~5

     

    22(2003)

    第四阶段(2005~2012)

    19(2012)

    22~104

    2~35

    11~149

    4~26

    0~13

    注:重要值是描述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物种的相对密度(某一植物种的株数占群落所有植物种的株数的比例)增加,会使其重要值增加。

    ①退化羊草草原进行的演替属于演替。

    ②羊草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因羊特别爱吃而得名;其繁殖能力很强,可用根茎无性繁殖。请解释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羊草重要值上升的可能原因

    (3)、耙地处理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

    A、处理后1~7年多样性下降,是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所致 B、处理后1~7年多样性下降,与群落中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均匀度下降有关 C、处理后16~30年多样性逐渐稳定,与经过种间竞争群落格局渐趋平稳有关 D、人为干扰、降水量等因素会影响物种多样性
  • 18、下列有关探究实践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酸或碱后,肝匀浆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而非更像自来水 B、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 C、探索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处理时间长短应该一致 D、用不同方法处理插条,促进插条生根的2,4-D最适浓度均相同
  • 19、科研人员研究长期施加N、P肥对高寒草甸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不施加N、P肥 B、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土样采集 C、常用标记重捕法统计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 D、20g·m-2的N、P混施更有利于提高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20、棉铃虫和棉叶蝉是棉田中常见害虫。转Bt基因抗虫棉产生的Bt蛋白可杀死棉铃虫,但对棉叶蝉几乎无作用。科研人员调查抗虫棉棉田和非抗虫棉棉田中棉叶蝉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棉铃虫和棉叶蝉的生态位不完全一样 B、P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棉田中棉叶蝉种群的K值 C、从M点到N点,种内竞争加剧 D、抗虫棉棉田中棉叶蝉种群数量较多可能是种间竞争下降所致
上一页 192 193 194 195 1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