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病症为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骨损伤,属于炎症性疾病。科研人员对R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
    (1)、RA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某些蛋白作为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并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到关节部位,同时激活分裂和分化,并与关节组织细胞结合,引起细胞裂解释放细胞内容物,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2)、S5蛋白与炎症性疾病有关,为研究S5蛋白对RA的作用及机制,科研人员构建了RA患病大鼠(RA模型鼠),实验材料、处理及检测指标如下表所示。

    组别

    实验材料及处理

    检测指标

    1

    正常大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1.大鼠后爪关节肿胀程度2.辅助性T细胞占所有T细胞的比例

    2

    RA模型鼠,注射适量MTX

    3

    ______

    4

    RA模型鼠,注射含有S5基因的腺病毒

    注:MTX是一种可以治疗RA的药物。腺病毒是一种可携带S5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表达的工具。

    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据图1结果可知表中第3组的实验材料及处理是

    ②图1结果表明S5蛋白对大鼠RA的作用是

    ③据图2并结合(1)中RA发病机理,推测S5蛋白的作用机制是

    (3)、研究发现,S5蛋白能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为验证“S5蛋白通过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影响T细胞分化与细胞因子释放”这一假设,以体内P蛋白带有过量SU基团的若干突变大鼠为实验材料,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检测P蛋白上SU基团的数量。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 2、菊花是广泛栽培和应用的观赏植物,在生产中常用乙烯利调控菊花的开花时间。为研究该机制,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
    (1)、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为分子影响基因表达。
    (2)、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处理菊花幼苗,可延迟菊花开花时间。已知TEM1蛋白参与该过程的调控,为探究TEM1蛋白的作用,开展了相关实验。图1结果表明,TEM1蛋白可以延迟菊花开花时间、依据是

       

    (3)、研究发现,乙烯利通过上调TEM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延迟菊花开花时间。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字母完善实验设计,验证上述结论。

    实验材料:a、野生型              b、TEM1低表达品系

    实验处理:c、清水              d、乙烯利溶液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检测指标

    组1

    c

    TEM1的表达量和花蕾持续时间

    组2

    组3

    b

    (4)、进一步研究发现,TEM1过表达品系中AFL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综合上述研究,请在图2括号中补充“+”“-”(“+”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 以完善乙烯利调控开花的机制。

       

  • 3、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影响学习记忆。
    (1)、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当全身多数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时,患者表现出甲减症状。但若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
    (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 , 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
    (3)、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BDNFmRNA(相对值)

    BDNF(pg/mg pr)

    正常膳食

    1

    26

    高脂膳食

    0.65

    19

    高脂膳食+槲皮素

    0.95

    25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 , 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合相关信息和上图结果,推测槲皮素的作用机理是

  • 4、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脊髓的SG区发生功能障碍所致,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1)、据图1可知,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兴奋沿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产生痛觉。
    (2)、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N(见图1),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图2所示结果。据图2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无明显变化,但 , 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 , 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3)、SG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所作用的神经元类型,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N激活剂处理小鼠的SG区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元施加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变化。若 , 则可判断谷氨酸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
    (4)、依据本研究,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思路是
  • 5、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伯劳鸟是其天敌之一。鼠洞周围的芨芨草常被布氏田鼠切断其茎叶的基部,但布氏田鼠并不以芨芨草为食。为探究布氏田鼠破坏芨芨草的原因,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注:盖度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1)、内蒙古草原上的所有布氏田鼠构成
    (2)、由图1可知,随着芨芨草盖度的升高,伯劳鸟的来访频率 , 说明芨芨草可为伯劳鸟在寻找田鼠等猎物时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3)、由图2可知,芨芨草的盖度增大,会导致布氏田鼠的死亡率增加,结合图1的结果,推测布氏田鼠死亡率升高的原因
    (4)、为了进一步研究芨芨草盖度与伯劳鸟和布氏田鼠的相互关系,研究人员在样地架网阻止伯劳鸟进入,测量实验期间芨芨草体积的变化量,结果如图3所示。

    综合以上研究,表明布氏田鼠可以通过改变栖息地结构来降低自己的捕食风险,判断的依据是

    (5)、综上所述,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布氏田鼠破坏芨芨草行为的意义
  • 6、学习下面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野鸭湖湿地的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改善

    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它涵盖了保护区内河流、湖泊、滩涂、水塘等不同类型的湿地,承载着官厅水库水源、改善水质、库滨带防风降尘固沙等生态功能,被誉为首都西北的生态安全屏障。

    1997年,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之初,马场、养殖场等散布于湖区,湿地退化,污染比较严重。当地通过禁牧禁渔、禁止挖沙、修建围栏等举措推动野鸭湖休养生息。野鸭湖还引入了各种有益的动植物,近年又开展了农业景观生态岛建设。在生态岛中部主要种植豆类、牧草、燕麦等农作物,自然生长的农作物同时也是多种昆虫的乐园,这些农作物和昆虫都可作为食物源为过境鸟类提供补给;在生态岛外围水线以上位置安排种植委陵菜、金莲花、狼尾草等乡土作物,既可以起到巩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作用,又可以形成充满野趣的郊野景观;在生态岛周围水线以下位置种植水稻、千屈菜等湿生植物,结合原生的芦苇、香蒲形成自然优美的浅滩植被带。这些水生植物有利于微生物加速截流在根系周围的有机碎屑的分解,还可以吸收水中氮、磷等元素,同时还能够分泌抑藻物质,防止水华的产生。

    通过不断的生态修复工程,野鸭湖的浅水区、深水区、生态岛满足不同动植物需求的生态环境逐渐形成。2023年2月,野鸭湖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在野鸭湖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其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
    (2)、根据文中信息,归纳水生植物能够净化水质的原因
    (3)、下图为野鸭湖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

    ①食物网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 , 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

    ②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还缺少的重要生物成分是 , 其作用是保证生态系统的功能正常进行。

    (4)、各种有益动植物的引入,使野鸭湖湿地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力。
    (5)、野鸭湖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湿地可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C、野鸭湖的生物多样性指的就是各种生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D、湖中浅水区、深水区、生态岛不同动植物的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 7、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关于碳循环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植物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 B、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D、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 8、桉树高大、喜阳,且生长速度快,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大面积种植桉树林的生态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对桉树生长和植物多样性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树冠层郁闭度(%)

    桉树树高(m)

    林分蓄积总量/m3/hm2

    林下植物种类数

    纯桉树林

    80

    28.3

    339.86

    93

    桉树—红椎混交林

    80

    29.2

    373.733

    95

    桉树—大叶栎混交林

    90

    28.3

    366.042

    45

    注:林分蓄积总量代表树林的生产力

    A、调查林下物种数可以用样方法 B、可选择比桉树矮,且生长速度慢的喜阳的本地天然树种与桉树混种 C、桉树—大叶栎混交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充足的光照 D、桉树—红椎混交林模式可增大桉树林的生产力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9、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下列不属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       )
    A、可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减少生态足迹 B、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厨余垃圾得到家禽饲料 C、蚯蚓吞食厨余垃圾完成生长而后将其转变为药材 D、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乙醇用作工业原料
  • 10、某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kJ)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营养级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流入分解者

    未利用

    第二营养级

    888

    223

    355

    30

    第三营养级

    X

    167

    86

    10

    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96kJ B、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可能有多个种群 C、表中第三营养级的X值应为336 D、未利用的能量将来可能流向分解者
  • 11、研究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侧芽生长 B、顶芽能促进侧芽的生长 C、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 D、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 12、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的,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 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 D、主要和抗体的作用有关
  • 13、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某功能低下有关,这项功能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识别 C、免疫监视 D、免疫自稳
  • 14、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为改善睡眠,可长期大量使用褪黑素
  • 15、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缺乏或不能发挥作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 C、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D、尿崩症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会升高
  • 16、研究发现“哭泣”可以给情绪降温,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统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C、情绪和语言功能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同
  • 17、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B、骨骼肌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 C、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 D、散热量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大
  • 1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内环境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D、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 19、某种野兔的脂肪有黄脂、褐脂、白脂和无脂四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个体胚胎致死。将一只白脂雄兔和多只纯合黄脂雌兔杂交,得到F1有两种表现型:褐脂兔96只,黄脂兔98只;取F1中的多只褐脂兔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4种表现型:褐脂兔239只,白脂兔81只,黄脂兔119只,无脂兔41只。请回答:
    (1)、若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白脂兔和黄脂兔的基因型依次是
    (2)、F2黄脂兔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F2中一只褐脂雌兔,正常减数分裂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则其基因型为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B、b这对基因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有雌、雄白脂兔各一只,实验过程如下:①取这一对白脂兔多次交配,得F1;②观察统计F1的性别比例。

    结果预测:I.若 , 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II.若 , 则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 20、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不同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分裂图最可能发生在该动物的(填部位),该动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最多有条。
    (2)、图1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比例为甲:乙:丙:丁= , 丁细胞名称是
    (3)、图2中代表核DNA的是(填“a”、“b”或“c”),Ⅲ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目为条。Ⅱ也可表示有丝分裂的期。
    (4)、该动物某正常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如图3所示的子细胞,该细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