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多种基因的突变都会引起先天性聋哑的发生,且均可单独致病。图1是先天性聋哑遗传病的系谱图。经检测,该家系涉及两种致病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且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两种致病基因分别属于(填“显性和显性”“隐性和隐性”或“一种显性,一种隐性”)突变,其基因遗传方式为。(2)、Ⅱ-2患病一定由(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所致,理由是。(3)、若两致病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A/a和B/b表示;若一个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个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用A/a表示,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用B/b表示。
①Ⅰ-2基因型为 , Ⅱ-1和Ⅱ-2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②Ⅱ-3号的基因型可能有种。为确定Ⅱ-3号的基因型,对家族相关人员的相关致病基因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条带2为基因,据此,Ⅱ-3号的基因型为。
(4)、单亲二体(UPD)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均来自父方或母方的现象。纯合型单亲二体(UPiD)的两条相关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相同;杂合型单亲二体(UPhD)的两条相关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不同。某家庭中,母亲减数分裂产生性染色体为XX的卵细胞,受精后第一次卵裂时,受精卵发生了“三体自救”(多余的一条染色体随机降解消失,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出生了一个不含父方性染色体的UPD女儿。若女儿为UPhD,推测原因是。若女儿为UPiD,其患伴X染色体隐性病的概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UPhD。 -
2、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特有的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鄱阳湖和洞庭湖。回答下列问题:(1)、2006年至2012年江豚种群数量不断下降,直接决定洞庭湖江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2)、随着环境治理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江豚种群数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江豚的得到了保护。被认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研究江豚的生态位,通常需要分析其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江豚是洞庭湖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顶端的哺乳动物,主要捕食长江中各种鱼类。“没得吃”是制约江豚数量增长的重要原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渠道。江豚在食物链中最低为营养级。(4)、如图显示能量流经部分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情况。图中A表示 , 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1位小数)。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不能完全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原因是。(5)、洞庭湖周边的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的作用,是人们休闲娱乐锻炼的天然氧吧,以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3、为研究玉米C4型光合酶基因对C3植物拟南芥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以过表达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参与CO2固定)和PPDK(丙酮酸磷酸二激酶)的转单个酶基因的拟南芥株系为材料,实验在拟南芥开花期停止浇水,并测定植株中目标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光合速率等指标(GL1为野生型对照)。回答下列问题:
表非水分胁迫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几种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
转基因材料
PEPC活性[μmol·mg(pro)-1.h-1 ]
PPDK活性[μmol·mg(pro)-1.h-1 ]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1.s-1)
GL1
2.41
1.62
3.78
PC
3.27
1.83
4.51
PK
3
2.27
4.58
(1)、拟南芥体内的感受光信号,其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号传递系统的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2)、实验中,转PEPC植株包含3个株系(PC65、PC73和PC90),转PPDK植株包含3个株系(PK16、PK26和PK36)。据图分析:GL1株系的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目标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叶片中均可 , 但在中存在显著差异,PK16株系中的PPD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大。(3)、表中数据显示,转入基因后,目标酶活性相较GL1株系提高的百分比更大。结合PEPC的功能分析,转PEPC基因拟南芥株系净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4)、为研究干旱胁迫对拟南芥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干旱胁迫前1天、胁迫第5天、第10天,以及复水第5天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本实验的对照方式为。设计复水组的目的在于。 -
4、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IFNγ基因连接到Egr-1基因启动子上后,利用Egr-1基因启动子的放射诱导性,在X射线等电离辐射诱导下,启动Egr-1基因启动子,进而诱导与其连接的IFNγ基因表达。这样在肿瘤部位可以通过射线和IFNγ的双重作用杀伤肿瘤细胞。图示为重组质粒的构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组质粒上的Egr-1基因启动子可以被肿瘤细胞核糖体识别 B、通过PCR扩增cDNA进行30轮时,共需要消耗的引物数量为230个 C、将外源IFNγ基因送入到肿瘤细胞的载体还可以是动物的病毒 D、T4DNA连接酶能连接质粒和IFNγ基因双链之间的氢键和磷酸二酯键
-
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需要用到PEG来诱导细胞融合 B、生产中获得草莓脱毒苗和动物干细胞的培养均使用固体培养基 C、白菜—甘蓝细胞杂交和克隆猕猴的获得均可打破物种间生殖隔离 D、愈伤组织和小鼠iPS细胞的诱导形成均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6、在小镇集市上,摆满了各种传统发酵食品。色泽诱人的果酒散发着醉人的香气,果醋透着淡淡的果香与醋酸味。还有腐乳散发着独特的酱香,泡菜则有着清爽的酸辣口感。这些都是传统发酵技术的成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时,让豆腐长“毛”,这些毛状的原核生物主要是毛霉 B、泡菜腌制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越来越高 C、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D、家庭制作的果酒、果醋、泡菜三种产物发酵后期均为酸性环境
-
7、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碳循环、氮循环与磷循环等。由于化合物性质不同,氮循环与磷循环的全球性弱于碳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氮循环与磷循环通常以化合物形式进行循环 B、生物圈中物质循环通常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循环 C、微生物可将土壤中难利用的磷转成可利用的离子而促进磷循环 D、生物群落中各种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循环流动
-
8、生态对策是指生物在特定生态压力下采取的有利于种群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分为r对策与K对策两种。r对策物种个体较小,生育率高,后代存活率低;K对策物种个体较大,生育率低,但后代存活率高。两种对策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严酷时,K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更占优势 B、K对策物种亲代抚育行为通常强于r对策物种 C、数量较小时,K对策物种的保护难度显著高于r对策物种 D、据图推测K对策生物生存环境较为稳定,而r对策生物生存环境多变
-
9、在生态学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被称为同资源种团,例如在一片森林中,以林下植被为食的各种小型植食性兽类。如果某一种群从该群落中消失,同资源种团内的其他种群可取代其地位,执行与之相同的生态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型植食性兽类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B、某区域内位于同资源种团的种群,其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 C、同资源种团内的两物种与另一物种的种间关系不一定相同 D、对某种濒危动物进行保护时,可引入同资源种团的其他物种
-
10、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人为唯一宿主,目前已知有150多种HPV亚型,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研究机构在志愿者中进行了接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PV疫苗接种3~5年后对相关感染与疾病的保护效果
分组
疫苗组
安慰剂组
病例数
人数
病例数
人数
PP组
2
9961
95
9895
0
4690
18
4675
0
4925
96
4908
ITT组
180
11528
295
11537
10
5458
29
5480
37
5733
172
5741
注:PP组和ITT组是随机对照的两种分析方法。ITT分析倾向于低估真实的疗效差异,而PP分析可能高估疗效。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通常同时呈现在研究报告中,一致才能有助于确定研究结论。
A、安慰剂组通常加入不含疫苗成分的试剂,起替代、安慰和对照作用 B、疫苗组患病比例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说明疫苗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C、PP组与ITT组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一致,可以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D、HPV的遗传物质是DNA,该病毒灭活后的HPV疫苗属于DNA疫苗 -
11、渐冻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死亡而产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定位在运动神经元细胞核中的TDP43蛋白向细胞质的转移和累积与ALS的形成有关。RNF220是一种泛素连接酶,RNF220+/-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受RNF220调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的传出神经元受损,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肌肉萎缩 B、小鼠肠胃蠕动减慢,消化能力减弱可能与副交感神经受损有关 C、TDP43蛋白在RNF220催化下发生泛素化,泛素化后更具调节活性 D、RNF220+/-小鼠TDP43蛋白未发生泛素化,更容易向细胞质转移
-
1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自身的原因导致过度分泌醛固酮而引起的高血压伴低血钾症。研究发现在相同血压水平下,原醛症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2.2~4.2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促进K+的重吸收 B、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C、醛固酮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其调节方式不存在分级调节 D、醛固酮分泌增加可能导致血管功能改变进而对大脑皮层产生影响
-
13、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之间的双向基因交流会引起种群内部变异增加 B、自然选择的定向性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具有不定向性 C、通过不同物种杂交并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培育出的普通六倍体小麦属于新物种 D、自花传粉可在不良环境下维持后代数量,异花传粉则能增强后代的适应能力
-
14、非编码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可导致靶基因“沉默”,是参与细胞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分子,其产生和作用机制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合成非编码RNA和mRNA时均需要RNA聚合酶 B、非编码RNA与靶基因转录模板链的碱基种类和序列相同 C、非编码RNA抑制mRNA的翻译过程使靶基因沉默 D、非编码RNA通过降低靶蛋白的含量调控表观遗传
-
15、研究发现,BSN和APBA1基因发生蛋白截断(肽链缩短)突变后,对身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远大于已知肥胖相关基因,这种影响直到成年后才会显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儿童期的肥胖可能与BSN和APBAI基因的突变无关 B、BSN和APBAI基因突变后,可能到成年后才开始表达 C、BSN基因内可能引入了终止密码子或发生移码突变 D、蛋白截断突变可严重影响蛋白编码基因的完整性和功能
-
16、某动物的体色有白色、灰色、棕色和黑色,由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白色为底色,若存在基因A则为灰色;在灰色为底色基础上,若存在基因B则为棕色;在棕色为底色基础上,若存在基因D则为黑色。现有若干黑色个体,分别进行三组杂交实验,得到结果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及表型)
杂交F1(表型)
组合一 黑色×黑色
全黑
组合二 黑色×黑色
150(棕色)、452(黑色)、201(白色)
组合三 黑色×黑色
149(棕色)、451(黑色)、199(灰色)
A、组合一亲本基因型多样,黑色父本基因型最多有8种可能 B、若组合二的雌雄亲本基因型相同,基因型均为AaBBDd C、组合三F1灰色个体中的纯合子与杂合子所占比例不同 D、组合一和组合三亲本中黑色雌雄个体杂交,后代中可能存在白色个体 -
17、下列有关细胞中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双链DNA分子都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含8000个碱基的人血红素基因有44000种排列方式 C、DNA复制时,脱氧核苷酸通过氢键连接成子链 D、DNA复制时,子链是从母链的3´端向5´端延伸
-
18、血橙果肉成熟过程中出现不断“充血”现象,原因是其果肉中花色苷(一种由花色苷结构基因编码的多种关键酶催化形成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含量不断增加。当遇极寒天气时,为避免血橙冻伤通常会提前采摘,此时果肉“充血”不足,常需低温冷藏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充血”。研究人员为探索花色苷生物合成受低温诱导的调控机制,将血橙果实做了低温处理实验,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果皮
果肉
25℃处理30天
4℃处理30天
25℃处理30天
4℃处理30天
Ruby1相对表达量
0
1000
20
400
注:Ruby1是一种调节基因,其表达产物可调控花色苷结构基因的表达。
A、血橙果肉“充血”属于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 B、实验自变量是血橙果实不同的部位、温度和处理时间 C、实验结果表明,低温通过促进Ruby1基因的表达调控果肉相关酶的合成 D、温度过低时,线粒体内膜上分解丙酮酸的酶活性降低会影响花色苷的合成 -
19、同学们对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和药品进行了改进。用新鲜红色花瓣代替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进行实验:用食指和拇指搓去非表皮组织,获得薄而略透明的花瓣表皮,通过用40%的蔗糖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发现整个质壁分离时间是原实验的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花瓣表皮细胞主要通过通道蛋白运输水分子 B、用40%的蔗糖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花瓣表皮细胞渗透压更低 C、花瓣表皮细胞内的叶绿体和液泡中的色素有利于实验的观察 D、花瓣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的颜色会逐渐加深
-
20、科学家发现,几丁质合成酶是甲壳动物表皮细胞和真菌细胞质膜上的一种重要的膜蛋白,几丁质合成酶能利用质膜内侧的单糖合成几丁质,构成昆虫的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几丁质是构成甲壳类动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 B、几丁质是由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糖聚合而成的 C、几丁质处理废水的原理是其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 D、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