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动物心脏收缩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且安静状态下心脏的搏动主要受迷走神经的控制。为验证心脏收缩的神经支配情况,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实验蛙、心博测定仪、任氏液、刺激电极、麻醉剂、阿托品、手术剪等。

    (要求与说明: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阿托品为乙酰胆碱阻断剂;迷走交感神经干是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混合而成的神经干,刺激神经干迷走神经的作用效应强于交感神经;答题时对实验蛙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①麻醉和固定实验蛙,分离其颈部迷走交感神经干,暴露心脏,心脏的心室插入蛙心套管(供灌流用),并与心搏检测仪连接,测定心博活动,并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湿润神经。

    ②用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交感神经干,测定心博活动,并记录。

    ③用蘸有的脱脂棉球包裹蛙心,5min后

    ⑤数据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步骤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在图中补充步骤②、③、④实验结果,并标上处理方式)________。

    (3)、分析和讨论

    ①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心肌细胞产生兴奋是否需要刺激(填“需要”或“不需要”或“无法确定”)

    ②神经是由很多被结缔组织包裹起来的结构。

    ③上述实验说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的效应是。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应都是这种关系,其意义是

  • 2、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2n=24)开两性花。育种专家期望通过人工育种技术获得抗除草剂的香味水稻。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以纯合的无香味非抗性水稻(甲)为材料,经过辐射诱变处理获得无香味抗除草剂水稻个体(乙)和香味非抗性水稻个体(丙)。由于基因突变具有这三个特点,因此辐射诱变时,需要处理大量水稻种子。进一步研究表明香味水稻是由于A基因突变为a导致的,据此分析水稻香味性状的出现是因为 , 导致香味物质分解途径障碍,香味物质在水稻种子中大量累积的结果。从基因突变对表型影响的角度看,产生香味水稻的突变属于。该事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
    (2)、现已确定水稻的有香味和无香味由等位基因A/a控制,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

    P

    F1

    F2

    I

    甲×乙

    无香味非抗性

    无香味非抗性:无香味抗性=3:1

    甲×丙

    无香味非抗性

    无香味非抗性:有香味非抗性:无香味抗性:有香味抗性=21:7:3:1

    乙×丙

    无香味非抗性:无香味抗性=1:1

    无香味非抗性:有香味非抗性:无香味抗性:有香味抗性=9:3:15:5

    注:F2是F1所有个体自交的后代。

    ①根据杂交结果分析,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 杂交组合Ⅱ的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②若让杂交组合Ⅱ的F1与杂交组合Ⅲ的F1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抗性香味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③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组合I的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

  • 3、某常染色体遗传病是由正常基因A中两个位点发生突变引起的,任一个发生突变均可导致A突变成致病基因。设两突变位点分别为a1和a2。已知只要含正常A基因均表现为正常,且a1和a2两位点可以同时发生突变。研究小组调查了人群中甲~戊关于该遗传病的基因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无其他变异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是否含A基因

    +

    +

    +

    +

    -

    a1位点是否突变

    -

    +

    -

    +

    +

    a2位点是否突变

    -

    +

    +

    -

    -

    A、若甲和丙类型的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0 B、若乙和乙类型的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 C、若乙和戊类型的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 D、若丙和丁类型的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
  • 4、某种生物(2n=4)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的示意图甲、乙、丙。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甲中DNA数大于4个 B、乙、丙细胞中均含2个四分体,2个染色体组 C、乙分裂完成后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D、丙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产生4种组合类型
  • 5、某农户放牧黑山羊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有学者研究了该黑山羊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农户养殖黑山羊的最大数量一般不要超过200只 B、该农户可通过售卖老年黑山羊保持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从S1到S5黑山羊群的增长速率保持持续增长 D、(K值-种群数量)/K值越小,种内竞争越激烈
  • 6、持续暴雨后引起山体滑坡,经过一段时间滑坡体恢复到原有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恢复过程与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相同 B、该恢复过程中各种生物的生态位保持不变 C、若进行人工播种,一定会改变演替的方向 D、自然修复的速度一定比人工修复的速度慢
  • 7、免疫细胞家族成员众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记忆B细胞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快速合成并分泌抗体 C、辅助T细胞具有激活其它免疫细胞,并增强免疫反应的作用 D、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和结合被感染的细胞或癌变的细胞
  • 8、研究表明,改变神经元膜外Na+浓度时,静息电位不受影响。某同学制备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适宜Na+浓度的溶液中,并检测电刺激坐骨神经某处膜产生的膜电位变化,通过传感器显示出如图所示膜电位变化,且坐骨神经上电位可以叠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刺激腓肠肌,运动神经纤维上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B、神经纤维上电位峰值b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C、降低溶液中的Na+浓度,坐骨神经上电位峰值也可以高于b点 D、随着腓肠肌收缩强度增大会使肌膜内Na+高于膜外
  • 9、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下列对表观遗传的理解不科学的是(  )
    A、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 B、是一种可逆性的基因修饰,即可在特定环境下去除修饰 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修饰阻碍D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 D、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可影响组蛋白与DNA的亲和性
  • 10、某校学生在实验室用紫外线作为诱变剂,欲筛选抗盐突变体。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可用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对其萌发的种子进行诱变 B、与处理个体相比,处理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突变率较高 C、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在高盐培养基中筛选存活细胞 D、随着紫外线强度的增大,获得突变体的概率逐渐增加
  • 11、实验课中某同学撕取洋葱鳞片叶某表皮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了某细胞发生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②过程的 B、原生质层具有伸缩性而细胞壁不具有 C、②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该细胞的细胞液不一定是紫色的
  • 12、利用淀粉-琼脂培养皿进行酶特性的相关实验:5个圆点位置贴上含不同试剂的滤纸片→37℃恒温箱中保温→2h后除去滤纸片→加入某试剂处理1min后洗脱→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清水:蓝黑色

    ②新鲜唾液:棕色

    ③10%盐酸+新鲜唾液:?

    ④煮沸的唾液:?

    ⑤2%的蔗糖酶溶液:?

    A、将恒温箱37℃保温调高到60℃可缩短反应时间 B、加入某试剂处理1min,该试剂常用淀粉指示剂碘液 C、②与⑤组成的对照,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D、若④⑤的颜色为蓝黑色,说明淀粉酶已失活
  • 13、下列关于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代谢的直接能源物质 B、参与细胞的膜结构组成 C、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 14、益生菌能够改善人体微生态平衡,人体内的益生菌主要包括有乳酸菌、益生芽孢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等。下列哪项与其他益生菌结构不同(  )
    A、乳酸菌 B、益生芽孢杆菌 C、酵母菌 D、双歧杆菌
  • 15、我国承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碳中和”并非就是CO2零排放 B、通过植树造林增加CO2吸收 C、通过抑制细胞呼吸减少CO2释放 D、通过节能减排减少CO2排放
  • 16、逻辑基因线路是借鉴数字电路中逻辑运算的思想,利用基因重组、基因表达调控原理设计、改造生物系统,实现特定功能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员设计出“与”门基因线路,将其导入大肠杆菌,实现了当两个输入信号均为“真”时就能发出绿色荧光的“与”门计算逻辑,其真值表和基因线路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启动子Psal和PBAD分别受水杨酸和阿拉伯糖的诱导激活。supD编码一种特殊tRNA,其可识别终止密码子(UAG)并将其翻译为丝氨酸(Ser)。T7RNAP编码T7噬菌体来源的RNA聚合酶,但其序列中修饰了两个终止密码子对应的序列(T7ptag)。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输入1

    输入2

    输出

    0

    0

    0

    1

    0

    0

    0

    1

    0

    1

    1

    1

    注:0表示“假”,1表示“真”。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构建该“与”门基因线路过程中,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常用的方法是。据图分析,只有PBAD被激活时,T7RNA聚合酶合成过程中的过程异常。图中启动子Px可被(填“T7RNA聚合酶”或“大肠杆菌RNA聚合酶”)识别。为让大肠杆菌发出绿色荧光,应将其置于含的环境中。
    (2)、为测试该“与”门基因线路组分的可替换性,研究人员将Psal和PBAD分别替换成响应细菌群体信号AHL的PluxR和响应外源性镁缺失信号的PmgrB。在不同条件下检测荧光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替换后的基因线路(填“能”或“不能”)体现“与”门计算逻辑,理由是

    (3)、“或”门计算逻辑是输入信号有一个为“真”时,输出即为“真”,真值表如下所示。已知基因RhaS和AraC由启动子PCON启动,两者表达产物能分别抑制启动子PRHAB和PBAD。当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均不存在时,RhaS和AraC能发挥抑制作用;当存在鼠李糖或阿拉伯糖时,RhaS或AraC不能发挥抑制作用,启动子PRHAB或PBAD能驱动相关基因转录。请设计“或”门基因线路,使大肠杆菌在有鼠李糖或阿拉伯糖存在时发出绿色荧光,画出基因线路示意图________。

    输入1

    输入2

    输出

    0

    0

    0

    1

    0

    0

    0

    1

    1

    1

    1

    1

    注:0表示“假”,1表示“真”。

       

  • 17、油菜中的非等位基因Bms4b和BMs3与油菜的雄性不育、胚胎致死等性状有关,但两者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我国科学家率先对此开展研究。他们将这两个基因分别转入拟南芥,获得了两种转基因拟南芥:Bms4b-T(转入了Bms4b)和BMs3-T(转入了BMs3)。每种转基因植物至少插入了一个目的基因。随后,他们利用野生型拟南芥(WT)分别与多株转基因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经分析,发现F1中存在胚胎致死现象,统计F1中存活的株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F1株数

    F1中含Bms4b的株数

    F1中不含Bms4b的株数

    甲:Bms4b-T×WT

    183

    36

    147

    乙:Bms4b-T×BMs3-T

    227

    160

    67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F1群体中含Bms4b的植株所占比例至少是。据表推测,胚胎致死与胚胎活性恢复分别与基因有关。在杂交组合乙中,F1代中含Bms4b的株数远多于不含Bms4b的株数,其原因可能是
    (2)、雄蕊绒毡层细胞叶绿体蛋白主要由细胞核基因表达,由叶绿体蛋白转运复合体(Toc)运入叶绿体,该过程异常会使叶绿体内蛋白减少,从而导致花粉不育。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该过程的调控,其机理是:泛素连接酶(SP1)对Toc进行泛素化修饰,随后蛋白酶体使其降解。研究发现蛋白Bms4b、BMs3对叶绿体蛋白转运过程有调控作用,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F1中雄性不育个体的基因组成特点是 , 其基因作用机制是

  • 18、资源冷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传粉难、结果少等原因,资源冷杉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研究人员对华南地区资源冷杉种群进行调查后发现,现存资源冷杉幼苗难以长成大树,资源冷杉群落中优势树种种间联结性较弱,结果如下表所示。

    树种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度

    与资源冷杉的联结系数

    资源冷杉

    2.63

    1.79

    -

    -

    大屿八角

    18.68

    1.70

    0.390

    0.05

    多脉青冈

    5.90

    1.92

    0.674

    -0.17

    木荷

    9.98

    1.75

    0.314

    -0.1

    半齿拎

    1.86

    1.56

    0.485

    0.25

    注:重要值是用来评估某个物种在其生态系统中地位和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正联结表示物种间相互依赖,负联结表示物种间相互排斥。

    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资源冷杉种群密度的主要数量特征是________。
    (2)、资源冷杉与大屿八角在群落中占据(填“相同”或“不同”)的生态位,这是的结果。半齿拎与资源冷杉之间生态位重叠度较高但两者关系的是正联结,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3)、有人认为,为了提高资源冷杉的环境容纳量,应多砍伐多脉青冈。结合上述信息,写出你的意见和理由________。
    (4)、提出一项能促进资源冷杉的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________。
  • 19、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验:进食后食欲会下降,美味的食物也无法引起我们的兴趣。对此现象的解释可能是:进食后,体内产生了调节食欲的某种信号。研究人员对此开展探究,将两只幼年大鼠的腹部进行手术接合成联体大鼠(个体间会交换体液中的部分物质)。之后损坏联体大鼠其中一只的下丘脑,另一只不处理。同时,将部分未联体的大鼠(称为单体)也进行同样手术,一段时间后检测体重和脂肪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进食后大鼠发出调节食欲的信号是一种信号,能(填“促进”或“抑制”)食欲,该信号的作用部位是
    (2)、据图分析,受损联体的两只大鼠检测结果明显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探究该信号作用的机理,研究人员利用两种肥胖突变体大鼠开展联体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从信号产生和与受体作用的角度推测,未突变的Ob基因和未突变的Db基因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最终利用分子遗传技术找到了这两种肥胖突变体大鼠突变的基因位置和功能,确认了在下丘脑中表达的是________(填“Ob”或“Db”)基因。
  • 20、淹水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植物受淹后,光合作用等代谢过程紊乱,长时间可导致死亡。植物体内存在响应淹水胁迫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遭受淹水胁迫时,植物细胞内自由基大量积累,会破坏 , 导致生物膜受损。据图分析,细胞中产生的NO能提高光合速率和速率进而保障能量供应。
    (2)、遭受淹水胁迫时,不定根和通气组织的形成加快,有利于________,增强植物适应水淹环境的能力。
    (3)、正常植物细胞中,液泡比细胞质基质含H+更多,因而酸性更强。淹水胁迫下,植物根细胞的液泡和细胞质基质的酸碱失衡,从物质运输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研究显示,淹水胁迫下桑树(耐淹植物)体内乙烯增加,ABA减少,赤霉素增加。有人提出,赤霉素含量增加不是由乙烯增加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减少引起的。请对这一结论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备选材料:乙烯利、ABA、ABA合成抑制剂、桑树幼苗)。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