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豆科植物通常具有根瘤,其内部生活着大量的根瘤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主要为豆科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氨基酸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C、根瘤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 D、豆科植物的细胞和根瘤菌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
-
2、原产中美洲的植物——紫茎泽兰具有繁殖力和竞争力强、传播速率快的特性,近年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大肆扩散,严重影响农、林牧业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所到之处迅速排挤当地植物,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
(2)为了研究紫茎泽兰的有效防治,研究者在入侵区引入不同种类的牧草进行条状种植,三年后,测得紫茎泽兰株数和覆盖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用样方法调查紫茎泽兰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法。
②引入的牧草和紫茎泽兰之间构成关系,引入的牧草中不能改变原有群落演替方向的是。
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引入的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效果最好,为了提高该牧草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效率,你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实验?(答出一点即可)探究对紫茎泽兰替代的影响。
-
3、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DNA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进行相关研究。用该突变体进行实验,请回答:
(1)研究者分别用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T-DNA上没有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DNA片段分离。电泳后的DNA与DNA分子探针进行杂交,得到如图结果。
①上述DNA分子探针是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片段,由于杂交结果中 , 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
②用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可以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多个)位点插入。
(2)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如下图所示),用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表格中的引物(从引物①②③④中选择,填编号)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
(3)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低于/高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可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
(4)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下列思路可行的是
A.将上述野生型水稻与水稻品系2杂交,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B.对水稻品系2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选取性状优良植株
C.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
-
4、如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分析:(1)、请写出控制本实验自变量的一种方法:________。(2)、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如外界温度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装置如何设置?________。(3)、实验测得,当用40W灯泡照射时,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这是因为此时 , 当改用80W灯泡照射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增多、减少、不变或不能判断)。(4)、B点以后,限制茉莉花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5)、图甲所示装置无法测得A点数据,除非将其中的NaHCO3溶液换为溶液,且将装置放在环境中。在A点,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6)、茉莉花的生长需要浇水,但浇水过多易发生烂根现象。请说明原因:________。(7)、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置于140W光照条件下8h,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该植物一昼夜氧气释放量为________cm。
-
5、载脂蛋白B(apoB)是负责脂类转运的蛋白质,在人体中主要有两种亚型,一种为肝、肾细胞分泌的apoB-100蛋白,另-种为肠道分泌的apoB-48蛋白。apoB-100蛋白和apoB-48蛋白是由apoB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出的两种蛋白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中共同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是。(2)、上述事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为________。(3)、由图可知, apoB-48 mRNA的碱基数目(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poB-100 mRNA的碱基数目;apoB48的相对分子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poB-100 的相对分子质量。(4)、据图简述apoB基因编码出apoB-100 蛋白和apoB-48蛋白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的原因:________。
-
6、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编号及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Ⅰ(红眼♀×白眼♂)
F1 1红眼♂:1红眼♀:1白眼♂:1白眼♀
Ⅱ(黑体红眼♀×灰体白眼♂)
F1 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眼♀
F2 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9灰体白眼♀: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6黑体白眼♂:3黑体白眼♀
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
A、白眼基因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 C、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XBXb D、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8种表现型 -
7、CONSTANS(缩写为CO)基因是监测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长日照条件下,植物韧皮部细胞中的CO蛋白会结合在成花素基因FT靠近转录起始的部位,从而激发基因FT表达出成花素,并运输到茎顶端,促进植物开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O蛋白通过与非基因片段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 B、成花素从韧皮部细胞运输到茎顶端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成花素的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植物开花受到日照长短和相关基因的共同影响
-
8、某小组同学选择菜花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并进行了一些改进。基本流程为:裂解→分离→沉淀→鉴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裂解:研磨时加入适量纤维素酶可加速细胞破裂释放出DNA等物质 B、分离:利用DNA溶于酒精的特性去除混合物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C、沉淀:多次离心研磨液并将沉淀物收集晾干可提高DNA的纯度 D、鉴定: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呈现蓝色
-
9、人体内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血糖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肝脏、肾脏和胰岛对维持血糖稳定起重要作用 B、负反馈调节机制在维持血糖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D、餐后时间越长胰岛素的分泌量就越多
-
10、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红细胞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 B、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并平均分配 C、细菌可以无丝分裂的方式产生后代 D、在高等动植物体内,无丝分裂时常存在
-
11、向番茄中转入PinⅡ基因可以增强番茄的抗虫能力,但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筛选成功后,用Cre酶特异性切除果实中的PinⅡ基因(Cre酶能特异性识别loxP位点,切除loxP位点间的基因序列),相关技术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构建含loxP-PinⅡ-loxP的重组质粒:为了获取PinⅡ基因,科研人员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染色后发现不止一个条带,从模板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经过后期的改进,获得大量的PinⅡ基因,用分别切割PinⅡ基因和Ti质粒,然后用DNA连接酶在两个片段相邻处形成 , 成功构建出重组Ti质粒。(2)、将重组Ti质粒导入农杆菌并筛选:取处理过的农杆菌与重组质粒在离心管内进行混合等操作,完成转化实验。在离心管中加入液体培养基,置于慢速培养一段时间。再将其接种于选择培养基,次日挑取经PCR鉴定,得到阳性克隆。(3)、转化番茄子叶并筛选:将成功转化的农杆菌与无菌番茄子叶进行共培养,适宜时间后将番茄子叶转移至添加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抗生素的作用有(答出2点)。番茄子叶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形成芽,芽切割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形成完整植株。适合生根的培养基是。
A.LB培养基 B.MS培养基+适宜浓度NAA
C.MS培养基+适宜浓度BA D.BA中等量、NAA少量的MS培养基
(4)、转PinⅡ基因的番茄植株与转Cre基因的番茄植株杂交得到F1并筛选:分别提取某F1植株的叶片和果实中的DNA,对PinⅡ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电泳。PCR扩增时以为阴性对照。若电泳结果为 , 则该F1植株为目标植株。 -
12、糖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临床特征的代谢疾病。电针是在针灸针刺入相关穴位后,针上通以接近个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有效缓解高血糖。回答下列问题:(1)、腿突然被针扎后会迅速缩回,这属于反射。通过针刺“足三里”对成人进行电针治疗时,腿并不会缩回,从神经中枢之间联系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2)、为了验证长期电针治疗能缓解高血糖症状,现利用一组正常成年实验大鼠、适宜浓度的甲药物(隔日注射给药可做成高血糖模型大鼠)、血糖测定仪、电针治疗相关仪器等进行实验。(说明:对实验大鼠不再分组;电针治疗时每天一次,对电针治疗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Ⅰ.实验步骤
①用血糖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大鼠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血糖,计算平均值作为对照。
② , 用血糖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大鼠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血糖,计算平均值。
③ , 用血糖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大鼠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血糖,计算平均值。
Ⅱ.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曲线图表示实验过程中血糖浓度的变化,并标注注射药物和开始电针治疗的时间点)。
Ⅲ.分析与讨论
电针缓解高血糖的机制可能是:刺激相关穴位时,激活相应的传入神经元,其产生的兴奋传向特定区域,通过(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组织细胞 , 进而降低血糖。
-
13、图1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图2、图3分别呈现了两个家系各成员的基因检测结果。检测过程中用相应的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回答下列问题:(1)、由系谱图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 判断的理由为。据图2推断,基因(填“A”或“a”)发生碱基对的后形成的序列无法被MstⅡ酶切。Ⅱ5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图3中用于基因检测的Ⅱ5胎儿的细胞可通过技术获得的。据此(填“能”或“不能”)判断Ⅱ5个体是否患有乙病,请说出理由。。(3)、假设两个家系均不带对方的致病基因,若Ⅱ6与Ⅱ7婚配后所生子女均不患病(不考虑发生变异),推测乙病是(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写出Ⅱ6与Ⅱ7产生子一代的遗传图解。
-
14、气孔是指植物叶表皮组织上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植物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控制CO2进入和水分的散失,影响光合作用和含水量。下图1为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和相邻叶肉细胞中部分的结构和物质代谢途径,①~④表示场所。回答下列问题:(1)、保卫细胞固定CO2的场所有(填数字)。CO2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NADPH和 , 前者由NADP+被还原生成,后者的来源有(填场所)。(2)、研究发现,气孔的开闭与以下生理过程有关:
①蓝光对气孔开闭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蓝光作用于质膜上的受体后激活AHA,AHA消耗ATP将H+泵出膜外,使膜电位的绝对值 , AKT打开,细胞吸收K+。
②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叶绿体向保卫细胞细胞质输送己糖,己糖经(过程)生成PEP,PEP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Mal。
③K+、Mal等进入液泡,使其渗透压 , 细胞吸水,促进气孔张开。
(3)、研究发现,干旱时植物会关闭气孔,其调节机制如图2所示。干旱时(填植物激素)快速合成、运输并作用于保卫细胞,使和中的Ca2+进入细胞溶胶,Ca2+浓度升高,通过 , 使气孔关闭,进而使植物光合速率减少。 -
15、生态浮床是将植物固定在浮床上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为治理某乡村河道污染问题,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生态浮床。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蛭石具有的特点,常被用做床体上的基质。床体上的水生植物一方面可通过形成通气组织,向水体输送氧气,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另一方面可通过与藻类竞争(答出2点),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理水体污染。合理设计生态浮床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研究发现组合栽种多种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效果比单一种植要好得多,原因是:①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分析,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②从生态系统稳态的角度分析,。但不可以忽视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可能抑制彼此的生长,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
16、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螟雌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
亲代
F1表型及比例
F1中的抗螟玉米自交得到的F2
实验一
品系M(TsTs)×甲(Atsts)
抗螟:非抗螟=1∶1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2∶1∶1
实验二
品系M(TsTs)×乙(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9∶3∶3∶1
A、甲、乙作为母本,无需进行人工去雄 B、F1中抗螟和非抗螟玉米的性别表现均为雌雄同株 C、实验一中基因A位于甲的2号染色体上,F2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AAtsts D、实验二F2中符合要求的抗螟雌株所占的比例低于实验一,可通过连续自交纯合化 -
17、科学家研发了多种RNA药物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图中①~④表示4种RNA药物的作用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反义RNA可以改变前体mRNA的剪接在mRNA加工水平上实现调控 B、②siRNA进入细胞内可与成熟的mRNA结合在翻译水平上实现调控 C、③说明外源mRNA进入患者细胞内可表达出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D、④说明mRNA疫苗可在患者细胞内表达出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
-
18、神经纤维上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传导。若某一时刻膜电位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表1、表2分别接在a、b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点位于a左侧 B、a处此时主要发生K+外流 C、b处此时膜外Na+浓度低于膜内 D、表1、表2指针将发生不同方向偏转
-
19、科研人员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获得的数据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kJ/c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4% C、图中的2.2kJ/cm2•a包含了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 D、肉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是3.2kJ/cm2•a
-
20、中国问天实验舱把拟南芥种子带到太空,进行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下列关于拟南芥在实验舱中生长发育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为拟南芥种子萌发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B、赤霉素调控基因表达促进拟南芥种子萌发 C、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拟南芥根向下生长 D、叶绿素感受光周期变化调控拟南芥开花